一种金属风管的防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0794发布日期:2022-10-04 23:1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风管的防火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烟排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风管的防火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首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于2018年8月1日实施至今,由于是我国首部防烟排烟技术标准,没有先例,其中大量标准源于消防救援经验的总结和凝练,同时大量检索和对标引用国际先进标准。与此同时相关配套施工技术仍然在探索和摸索阶段,目前行业工程做法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其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3.1、大幅度增加建筑与结构投资
4.楼板及楼板下承重梁经设计后基本确定建筑层高,如果按照附图4所示执行规范要求的耐火极限做法,在金属风管净尺寸基础上垂直部分上部要增加49mm,下部增加49mm,实际工程做法增加100mm。导致单层建筑净高减少100mm,根据相关房地产企业测算净高减少100mm单位面积建筑成本增加100元以上,随着人工、材料和环保监管成本会持续增加。
5.2、大幅度增加施工成本
6.国内金属风管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生产,现场仅需要装配施工,是建筑施工中各行业机械化和预制化最高的专业。然而增加防火板结构必须要在风管安装后外侧布置轻钢龙骨支撑架,再覆盖一周防火板,其中防火板包覆需搭设脚手架,并且弯头、三通、支吊架等部位需单件人工排料、下料,人工费、机械及施工措施增加显著。薄板风管增加轻钢结构再增加防火板导致附加层重量往往超过风管本体结构,导致支吊架规格及成本增加。
7.3、工效低、技术冗余
8.防火板及防火板轻钢龙骨支撑架在风管安装后施工人工工效低,往往导致相关其他机电专业和装修吊顶施工工期延误。
9.4、风管经过防火板包覆后,支吊架外露部分无法保护,在民用建筑中使用厚型耐火涂料无法涂覆在支吊架上,涂刷薄型防火涂料尽管可以保证耐火极限,但是在遇火后薄型防火涂料释放有毒气体。这也是风管不采用防火涂料作为耐久极限保护层的重要原因;而且风管上部包覆防火板除了增加自重实际防火意义不大,风管下部和侧面可能遭遇明火,风管上部靠近楼板通常没有可燃物,楼板的耐火极限最少1.5h。
10.实际施工中包覆防火板的时间和费用往往超过风管本体结构施工,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达到风管耐火极限要求的新型防火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1.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金属风管的防火结构,解决目前采用整体包覆的方式存在技术冗余、保护范围遗漏等缺陷,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减轻悬挂重量,缩短施工周期,增加企业效益。
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属风管的防火结构,包括悬挂于楼板底部的金属风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楼板底面沿所述金属风管走向间
距设置有悬吊装置,在所述金属风管竖向侧壁外对称设置有侧防火装置,并在所述金属风管底部设置有底防火装置。
13.优选的,所述悬吊装置为沿所述金属风管走向间距且左右对称设置在其外侧的吊杆,对称的所述吊杆顶端均与楼板连接、其底部水平连接有与所述金属风管底面接触支撑的横担。
14.优选的,所述侧防火装置为顶端与所述楼板底面封闭相接且设置在所述吊杆外侧的防火卷帘布,在所述防火卷帘布底部包裹有空心钢管,并且所述防火卷帘布与所述横担的端部对应相接。
15.优选的,在所述金属风管两侧对称设置有防火板吊杆,所述底防火装置为被水平悬吊在对称的防火板吊杆底部的防火板。
16.优选的,在所述横担底部水平设置有悬吊在所述吊杆上的附加防火板,其拼接于相邻所述防火板之间,并在所述附加防火板两端与所述防火板的接缝底面粘接有防火布。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金属风管两侧采用防火卷帘布由楼板下部下垂至金属风管下底面防火板层,实现金属风管两侧的防火保护,由于防火卷帘布耐火极限均大于2h,而且预制好后顶部固定下垂固定即可,施工便捷,而且重量分布在楼板上,两侧下垂卷帘布也实现了对于吊杆的有效防火保护。
19.2、两侧防火卷帘布上部包裹角钢后固定在楼板上,下部卷帘布折叠后缝合,卷帘布下垂后在折叠腔内插入空心圆钢管,以保证防火卷帘布下端顺直。
20.3、在防火板接缝处设置外部附加防火布,两侧采用自攻螺丝固定,保证防火板的连续性,预防防火板接缝处热胀冷缩及受潮收缩膨胀。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金属风管悬吊侧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火结构与金属风管配合侧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右视结构图。
24.图4为目前对金属风管的防火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26.参照附图1-3所示的一种金属风管的防火结构,包括悬挂于楼板10底部的金属风管1,在所述楼板10底面沿所述金属风管1走向间距设置有悬吊装置,通过该悬吊装置对金属风管1进行稳固悬吊,并适配于金属风管1的走向排布。在所述金属风管1竖向侧壁外对称设置有侧防火装置,并在所述金属风管1底部设置有底防火装置。通过侧防火装置和底防火装置对金属风管1进行完整有效的防火处理,解决目前采用整体包覆的方式存在金属风管1悬挂深度增加、施工成本和悬挂重量增大的缺陷,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减轻悬挂重量,缩短施工周期,增加企业效益。
27.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悬吊装置为沿所述金属风管1走向间距且左右对称设置
在其外侧的吊杆2,对称的所述吊杆2顶端均与楼板或梁(图中20所示)连接、其底部水平连接有与所述金属风管1底面接触支撑的横担3。优选的吊杆2为与预先预埋在楼板10中的钢板固定。金属风管1则由吊杆2及横担3顶面固定在在楼板10上,实现金属风管1本体与楼板10或梁紧密连接,并且承担金属风管1和底防火装置等配件的重量。
28.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侧防火装置为顶端与所述楼板10底面封闭相接且设置在所述吊杆2外侧的防火卷帘布4(其耐火极限大于2h),优选的在防火卷帘布4顶端包裹角钢(图中11所示)后,将角钢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10底面上,实现防火卷帘布4与楼板10可靠连接。
29.为了保证防火卷帘布4竖直避免其受热卷曲的问题,如图3所示,在所述防火卷帘布4底部包裹有空心钢管5,其能确保卷帘下落后下部有效顺直,避免防火卷帘布4的卷曲。
30.为进一步提高防火卷帘布4的竖直性,所述防火卷帘布4与所述横担3的端部对应相接,具体通过螺丝将防火卷帘布4固定在横担3的端部,用以抵抗火灾发生时的气浪,以有效保护金属风管1侧面以及与其底防火装置接缝处的严密性。
31.而当在遇到楼板10下方的梁20时,预先剪裁防火卷帘布4缺口,并采用角钢11将防火卷帘布与粱一周固定,确保防火卷帘布4与建筑顶部的楼板10和梁20紧密贴合。
32.具体的,如图2-3所示,在所述金属风管1两侧对称设置有防火板吊杆6,所述底防火装置为被水平悬吊在对称的防火板吊杆6底部的防火板7。具体结构为在金属风管1顶面上设置有方钢(图中12所示)并延伸出金属风管1两侧,防火板吊杆6(优选为通丝丝杆)顶端固定在该方钢中,而防火板吊杆6下部为v型槽板(图中13所示),用以承托防火板7。
33.为了便于防火板7的拼接与支撑,如图2所示,在所述横担3底部水平设置有悬吊在所述吊杆2上的附加防火板8,其拼接于相邻所述防火板7之间。在所述吊杆2悬吊横担3后同步悬吊该附加防火板8,随后将防火板7拼接于相邻的附加防火板8之间,并且优选的,附加防火板8两侧均比横担3宽100mm,其能有效保护横担3在火灾工况时的承重能力。
34.为了克服防火板7与附加防火板8的接缝处由于自身变形及金属风管1局部变形引起的缝隙,如图2所示,在所述附加防火板8两端与所述防火板7的接缝底面粘接有防火布9。防火布9在将缝隙粘接后再次优选用自攻螺丝进行固定,确保连接强度,以消除防火板7与附加防火板8拼接处的缝隙。
35.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首先通过吊杆2及横担3将金属风管1悬吊固定在楼板10底面上,同时在横担3底部同步悬吊附加防火板8,接着在金属风管1顶面间距设置方钢12,并在其两侧竖直固定防火板吊杆6且紧贴金属风管1两侧壁,接着在相邻的附加防火板8之间拼接防火板7,并在防火板吊杆6底部设置v型槽板13对防火板7进行支撑;
36.接着在裁剪好的防火卷帘布4顶端包裹角钢11,并将该角钢1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10底面上,接着将防火卷帘布4底部缝制成筒状,并在其中穿设空心钢管5使其处于竖直状态,最后再将防火卷帘布4下端相应位置通过螺丝固定在横担3的端部,用以抵抗火灾发生时的气浪,至此,金属风管1外周的防火结构设置完成,由此风管实现了全面防火保护,可达到规范要求的耐火极限要求,通过该防火结构解决目前采用整体包覆的方式存在金属风管1悬挂深度增加、施工成本和悬挂重量增大的缺陷。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减轻悬挂重量,缩短施工周期,增加企业效益。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