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排污管的卸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03045发布日期:2022-08-20 02:0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排污管的卸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排污管的卸能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今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排水系统的问题也尤为突出,比如排出水自高处流下会直接冲击较低处的管材和管件,一方面影响这些管材和管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会产生较大的排水噪音,给用户的生活造成了困扰。
3.目前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通过一种偏制管的安装方式去解决,采用该种方法需安装拼接多个转向管,由于连接的上下管同轴,就使得转向管安装复杂,同时消能效果差。
4.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排水排污管的卸能装置,包括卸能管、卸能球和固定架,所述卸能管设置在楼层板下方,所述卸能管设置在竖直管道上,且所述卸能管上下两端均与竖直管道连通,所述卸能球设置在所述卸能管内,所述卸能球通过所述固定架与楼层板固定连接。
6.较佳的,所述卸能管包括连接段、过渡段和卸能段,所述连接段、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卸能段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形,所述卸能段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卸能球设置在所述卸能段内,所述连接段、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卸能段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段内径与竖直管道的内径一致,所述卸能段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内径,所述过渡段的内径大小由与所述卸能段连接的端部向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的端部方向逐渐减小。
7.较佳的,所述卸能段的内径尺寸大于两倍的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尺寸。
8.较佳的,所述卸能球设置为圆球形,且所述连接段的轴线穿过所述卸能球的球心。
9.较佳的,所述卸能球的直径等于所述连接段的内径。
10.较佳的,所述固定架包括设置杆、固定杆,所述卸能球穿设在所述设置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设置在楼层板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设置杆固定连接,两所述固定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卸能段两侧。
11.较佳的,所述卸能段上对称设置有两观察孔,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观察孔内。
12.较佳的,所述观察孔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卸能球直径。
13.较佳的,所述固定杆下端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所述设置杆上。
14.较佳的,所述固定架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为圆弧板,且所述挡板对应所述观察孔贴合设置。
15.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在污水主排水管道间,并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剪力墙或者楼层上,对水流起到减速作用,减少对管体的
冲撞,增加管道寿命,同时减少噪音。
附图说明
16.图1为所述排水排污管的卸能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17.图2为所述排水排污管的卸能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18.图3为所述固定架的结构正视图;
19.图4为所述固定架的结构仰视图。
20.图中数字表示:
21.1-卸能管;2-卸能球;3-固定架;11-连接段;12-过渡段;13-卸能段;31-设置杆;32-固定杆;33-套环;34-挡板;35-第一锁定螺母;36-第二锁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所述排水排污管的卸能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所述排水排污管的卸能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25.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排污管的卸能装置包括卸能管1、卸能球2和固定架3,所述卸能管1设置在楼层板下方,所述卸能管1设置在用于排水排污的竖直管道上,且所述卸能管1上下两端均与竖直管道连通,所述卸能球2设置在所述卸能管1内,所述卸能球2通过所述固定架3与楼层板固定连接。
26.所述卸能管1包括连接段11、过渡段12和卸能段13,所述连接段11、所述过渡段12和所述卸能段13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形,所述卸能段13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过渡段12与所述连接段11连接,所述卸能球2设置在所述卸能段13内,所述连接段11、所述过渡段12和所述卸能段13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段11内径与竖直管道的内径一致,所述卸能段13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段11的内径,所述过渡段12的内径大小由与所述卸能段13连接的端部向与所述连接段11连接的端部方向逐渐减小。
27.较佳的,所述卸能段13的内径尺寸大于两倍的所述连接段11的内径尺寸。
28.较佳的,所述卸能球2设置为圆球形,且所述连接段11的轴线穿过所述卸能球2的球心。
29.较佳的,所述卸能球2的直径等于所述连接段11的内径。
30.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在污水主排水管道间,并通过所述固定架3固定在剪力墙或者楼层上,对水流起到减速作用,减少对管体的冲撞,增加管道寿命,同时减少噪音,所述卸能球2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架3中间,且位于竖向管道正下方,使之高速水流冲击于所述卸能球2,并将力依次传给所述固定架3及混凝土楼板。
31.实施例二
32.如图3、图4所示,图3为所述固定架的结构正视图;图4为所述固定架的结构仰视图。
33.所述固定架3包括设置杆31、固定杆32,所述卸能球2穿设在所述设置杆31上,所述固定杆32的一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设置在楼层板上,所述固定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设置杆
31固定连接,两所述固定杆32对称设置在所述卸能段13两侧。
34.较佳的,所述卸能段13上对称设置有两观察孔,所述固定杆32设置在所述观察孔内,从而便于所述设置杆31穿过所述卸能段13固定所述卸能球2。
35.较佳的,所述观察孔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卸能球2直径,从而便于将所述卸能球2经所述观察孔设置在所述卸能段13内,以实现所述卸能装置的快速安装。
36.所述固定杆32下端设置有套环33,所述套环33套设在所述设置杆31上以实现所述设置杆31和所述固定杆32的连接。
37.所述固定架3还设置有挡板34,所述挡板34为圆弧板,且所述挡板34对应所述观察孔设置,以在完成所述卸能球2的安装后实现对所述观察孔的封闭。
38.所述挡板34上设置有通过孔,所述通过孔直径略大于所述设置杆31直径,所述挡板34和所述卸能段13之间还设置有橡胶垫片,以提高所述挡板34和所述卸能段13连接位置处的密封效果。
39.所述设置杆31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锁定螺母,所述锁定螺母对应所述挡板34或所述套环33设置,以实现对所述挡板34和所述套环33的位置固定。
40.一般的,所述锁定螺母包括第一锁定螺母35和第二锁定螺母36,所述设置杆31上设置有两所述挡板34,两所述挡板34均设置在两所述第一锁定螺母35之间,通过两所述第一锁定螺母35固定两所述挡板34位置,从而实现两所述挡板34对所述卸能段13的夹持抱紧,保证所述挡板34与所述卸能段13的贴合紧密;两所述固定杆32上的所述套环33均设置在两所述第二锁定螺母36之间,通过两所述第二锁定螺母36固定两所述套环33位置,从而避免所述设置杆31轴向移动。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