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虹吸排料结构的卧式压力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7788发布日期:2022-08-16 19:3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虹吸排料结构的卧式压力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虹吸排料结构的卧式压力容器。


背景技术:

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在石油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科研和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
3.经检索,专利号为cn215293416u,名称为一种卧式压力容器的实用新型,包括罐体、支撑墩、缓冲组件和移动组件,四组支撑墩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缓冲柱,罐体的底部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架,四组缓冲柱的顶部分别对称安装在两组支撑架的底部两侧,缓冲组件安装在罐体的底部,移动组件安装在支撑墩的内部,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虽然具有对其进行缓冲减震,防止罐体受损,且便于对容器进行转移的优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以下缺点,如:
4.在将溶液输送至压力容器的内部时,溶液会集中对压力容器的一个点进行冲击,当压力容器长时间使用时,会对压力容器部分内壁的的位置造成损伤,进而会影响压力容器的使用;
5.需要通过外界动力机构工作才能将容器内部的液体排出进行输送,而动力机构工作时需要部分消耗部分能源,进而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虹吸排料结构的卧式压力容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虹吸排料结构的卧式压力容器,包括压力罐;压力罐的内部安装有辅助机构,压力罐的一侧安装有虹吸排料机构;
8.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处理筒、拦网、连接杆和扩散板,压力罐的内部安装有处理筒,处理筒的顶部设有拦网,处理筒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安装有扩散板;
9.所述虹吸排料机构包括虹吸管、保护套、隔离层和阀门,压力罐的一侧安装有虹吸管,虹吸管的外侧安装有保护套,虹吸管和保护套之间设有隔离层,虹吸管远离压力罐一端的外侧安装有阀门。
10.优选的,所述压力罐顶部的一侧设有注入口,注入口的内部连接有辅助机构。
11.优选的,所述压力罐的外侧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等距分布在压力罐的外表面。
12.优选的,所述压力罐的底部等距安装有底座,底座靠近压力罐的一侧设有固定架。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有保护垫,底座的内部等距设有定位孔。
14.优选的,所述压力罐靠近虹吸管一侧的内部设有通口,虹吸管穿过通口的内部,虹吸管靠近通口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圈。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力罐的内部安装有辅助机构,当人员将溶液输送至压力罐的内部时,通过处理筒内部的拦网可以对溶液中掺有的较大杂质进行阻挡,然后溶液会流入至扩散板的顶部,通过扩散板可以使溶液呈扩散状落在压力罐的内部,从而避免溶液集中冲击压力罐内壁的一点,进而不会影响压力罐的使用。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力罐的一侧安装有虹吸排料机构,当压力罐内部虹吸管的一端高于虹吸管的排放端时,人员通过操作阀门,当阀门一侧的阀芯从虹吸管内部移出时,压力罐内部的溶液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虹吸管排出,而虹吸管和保护套之间设有的隔离层为保温材料可以减缓外界气温较低时虹吸管内部残留的液体凝固,通过采用虹吸的方式将压力罐内部的溶液排出,可以避免能源消耗,进而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压力罐;101、加强筋;102、注入口;103、通口;2、底座;201、固定架;202、保护垫;203、定位孔;3、虹吸排料机构;301、虹吸管;302、保护套;303、隔离层;304、阀门;4、辅助机构;401、处理筒;402、拦网;403、连接杆;404、扩散板;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实施例一:
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虹吸排料结构的卧式压力容器,包括压力罐1;压力罐1的内部安装有辅助机构4,压力罐1的一侧安装有虹吸排料机构3;
26.辅助机构4包括处理筒401、拦网402、连接杆403和扩散板404,压力罐1的内部安装有处理筒401,处理筒401的顶部设有拦网402,处理筒401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403,连接杆403的底部安装有扩散板404,连接杆403可以固定一侧的扩散板404;
27.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当人员将溶液输送至压力罐1的内部时,通过处理筒401内部的拦网402可以对溶液中掺有的较大杂质进行阻挡,然后溶液会流入至扩散板404的顶部,因扩散板404为半圆形,可以使溶液呈扩散状落在压力罐1的内部,从而避免溶液集中冲击压力罐1内壁的一点,进而不会影响压力罐1的使用。
28.进一步,压力罐1顶部的一侧设有注入口102,注入口102的内部连接有辅助机构4,压力罐1的外侧设有加强筋101,加强筋101等距分布在压力罐1的外表面;
29.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人员通过注入口102可以将溶液输送至压力罐1的内部进行储存,而压力罐1的外侧通过焊接连接有加强筋101,加强筋101可以提高压力罐1整体的刚性,进而可以延长压力罐1的使用寿命。
30.进一步,压力罐1的底部等距安装有底座2,底座2靠近压力罐1的一侧设有固定架201,固定架201的内部设有保护垫202,底座2的内部等距设有定位孔203,保护垫202为橡胶
材质;
31.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2通过焊接连接有固定架201,人员通过使用螺栓穿过底座2内部的定位孔203,可以将底座2进行固定安装,然后将压力罐1放置在固定架20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201内壁设有的保护垫202可以避免固定架201与压力罐1外壁接触,造成压力罐1外表面磨损。
32.实施例二
33.用于解决上述需要通过外界动力机构工作才能将容器内部的液体排出进行输送,而动力机构工作时需要部分消耗部分能源,进而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虹吸排料结构的卧式压力容器,虹吸排料机构3包括虹吸管301、保护套302、隔离层303和阀门304,压力罐1的一侧安装有虹吸管301,虹吸管301的外侧安装有保护套302,虹吸管301和保护套302之间设有隔离层303,虹吸管301远离压力罐1一端的外侧安装有阀门304;
34.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当压力罐1内部虹吸管301的一端高于虹吸管301的排放端时,人员通过操作阀门304,当阀门304一侧的阀芯从虹吸管301内部移出时,压力罐1内部的溶液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虹吸管301排出,而虹吸管301和保护套302之间设有的隔离层303为保温材料,可以减缓外界气温较低时虹吸管301内部残留的液体凝固,通过采用虹吸的方式将压力罐1内部的溶液排出,可以避免能源消耗,进而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5.进一步,压力罐1靠近虹吸管301一侧的内部设有通口103,虹吸管301穿过通口103的内部,虹吸管301靠近通口103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圈5;
36.具体的,如图4所示,通口103可以方便虹吸管301的一端插入进压力罐1的内部,而密封圈5可以使压力罐1和虹吸管301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37.工作原理:人员通过注入口102可以将溶液输送至压力罐1的内部,然后溶液会经过处理筒401内部的拦网402,通过拦网402可以对溶液中掺有的较大杂质进行阻挡,然后溶液会流入至扩散板404的顶部,通过扩散板404可以使溶液呈扩散状落在压力罐1的内部,当压力罐1内部虹吸管301的一端高于虹吸管301的排放端时,人员通过操作阀门304,当阀门304一侧的阀芯从虹吸管301内部移出时,压力罐1内部的溶液会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虹吸管301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