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旋四驱微耕机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6092发布日期:2022-10-25 22:3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旋四驱微耕机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换挡变速输出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前旋四驱微耕机变速箱。


背景技术:

2.微耕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微耕机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微耕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使,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是广大农民消费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
3.现有的微耕机,变速箱结构设计不合理,齿轮润滑不充分,由于微耕机工作的环境较恶劣,工作中零部件互相摩檫震动,油、泥、水的侵袭,会造成零部件的磨损,连接松动,腐蚀老化,从而使微耕机技术状态变坏,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磨损加快,故障不断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旋四驱微耕机变速箱,该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故障率低,方便维护保养,使用寿命长。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前旋四驱微耕机变速箱,包括箱体,其特征是,箱体内设置有轴a、轴b、轴c、轴d、轴e、轴f、轴g、轴h、轴i,
6.所述的轴a为动力输入轴,轴a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a1、齿轮a2、齿轮a3,齿轮a1和齿轮a2为双联换挡轮,齿轮a1和齿轮a2之间设有第一换挡拨叉,
7.轴b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b1、齿轮b2,
8.轴c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c1、齿轮c2、齿轮c3,
9.轴d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d1、齿轮d2,
10.轴e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e1、齿轮e2、齿轮e3,齿轮e1和齿轮e3为转向齿轮,齿轮e1和齿轮e3上设有转向分离拨叉,齿轮e1和齿轮e3上均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保证在不操作转向分离拨叉的情况下齿轮e1与齿轮f1啮合且齿轮e3与齿轮f2啮合,
11.轴f左右分为可相对转动的轴fa、轴fb,轴fa上设有齿轮f1,轴fb上设有齿轮f2,
12.轴g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g1、齿轮g2,齿轮g1换挡齿轮,齿轮g1上设有第二换挡拨叉,
13.轴h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链轮h1、齿轮h2,
14.轴i上设有链轮i1,
15.所述的齿轮a3与齿轮g2啮合,齿轮b1与齿轮c1啮合,齿轮c2与齿轮d1啮合,齿轮d2与齿轮e2啮合,链轮h1与链轮i1通过链条传动,
16.所述的第一换挡拨叉控制齿轮a1和齿轮a2在轴a上滑动换挡,可分别实现齿轮a1与齿轮c1啮合、齿轮a2与齿轮c3啮合、齿轮a2与齿轮b2、啮合空挡四种配合状态中的一种,且上述四种配合状态不会同时出现,
17.所述的第二换挡拨叉控制齿轮g1在轴g上滑动换挡,可分别实现齿轮g1与齿轮h2
啮合、空挡两种配合状态中的一种,且上述两种配合状态不会同时出现,
18.所述的转向分离拨叉分为左转向分离拨叉和右转向分离拨叉,左转向分离拨叉和右转向分离拨叉分别控制齿轮e1、齿轮e3在轴e上滑动换挡,左转向分离拨叉可控制齿轮e1与齿轮f1啮合或分离,右转向分离拨叉可控制齿轮e3与齿轮f2啮合或分离。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故障率低,方便维护保养,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轴a,1.1-齿轮a1,1.2-齿轮a2,1.3-齿轮a3,1.4-第一换挡拨叉,2-轴b,2.1-齿轮b1,2.2-齿轮b2,3-轴c,3.1-齿轮c1,3.2-齿轮c2,3.3-齿轮c3,4-轴d,4.1-齿轮d1,4.2-齿轮d2,5-轴e,5.1-齿轮e1,5.2-齿轮e2,5.3-齿轮e3,5.4-左转向分离拨叉,5.5-右转向分离拨叉,6-轴f,6a-轴fa,6b-轴fb,6.1-齿轮f1,6.2-齿轮f2,7-轴g,7.1-齿轮g1,7.2-齿轮g2,7.3-第二换挡拨叉,8-轴h,8.1-链轮h1,8.2-齿轮h2,9-轴i,9.1-链轮h1,10-链条,11-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前旋四驱微耕机变速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轴a、轴b、轴c、轴d、轴e、轴f、轴g、轴h、轴i。
26.所述的轴a为动力输入轴,轴a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a1、齿轮a2、齿轮a3,齿轮a1和齿轮a2为双联换挡轮,齿轮a1和齿轮a2之间设有第一换挡拨叉。
27.轴b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b1、齿轮b2。
28.轴c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c1、齿轮c2、齿轮c3。
29.轴d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d1、齿轮d2。
30.轴e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e1、齿轮e2、齿轮e3,齿轮e1和齿轮e3为转向齿轮,齿轮e1和齿轮e3上设有转向分离拨叉,齿轮e1和齿轮e3上均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保证在不操作转向分离拨叉的情况下齿轮e1与齿轮f1啮合且齿轮e3与齿轮f2啮合。
31.轴f左右分为可相对转动的轴fa、轴fb,轴fa上设有齿轮f1,轴fb上设有齿轮f2。
32.轴g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齿轮g1、齿轮g2,齿轮g1换挡齿轮,齿轮g1上设有第二换挡拨叉。
33.轴h由前向后依次设有链轮h1、齿轮h2。
34.轴i上设有链轮i1。
35.所述的齿轮a3与齿轮g2啮合,齿轮b1与齿轮c1啮合,齿轮c2与齿轮d1啮合,齿轮d2与齿轮e2啮合,链轮h1与链轮i1通过链条传动。
36.所述的第一换挡拨叉控制齿轮a1和齿轮a2在轴a上滑动换挡,可分别实现齿轮a1与齿轮c1啮合、齿轮a2与齿轮c3啮合、齿轮a2与齿轮b2、啮合空挡四种配合状态中的一种,
且上述四种配合状态不会同时出现。
37.所述的第二换挡拨叉控制齿轮g1在轴g上滑动换挡,可分别实现齿轮g1与齿轮h2啮合、空挡两种配合状态中的一种,且上述两种配合状态不会同时出现。
38.所述的转向分离拨叉分为左转向分离拨叉和右转向分离拨叉,左转向分离拨叉和右转向分离拨叉分别控制齿轮e1、齿轮e3在轴e上滑动换挡,左转向分离拨叉可控制齿轮e1与齿轮f1啮合或分离,右转向分离拨叉可控制齿轮e3与齿轮f2啮合或分离。
39.工作状态:
40.行走1挡:第一换挡拨叉控制齿轮a1与齿轮c1啮合,轴a将动力依次通过齿轮a1、齿轮c1传递给轴c,轴c通过齿轮c2、齿轮d1将动力传递至轴d,轴d通过齿轮d2、齿轮e2将动力传递至轴e,轴e依次通过齿轮e1、齿轮f1将动力传递至轴fa,轴e依次通过齿轮e3、齿轮f2将动力传递至轴fb,此时为直行,实现1挡行走。当需要左转向时,拨动左转向分离拨叉控制齿轮e1与齿轮f1分离即可实现,当需要右转向时,拨动右转向分离拨叉控制齿轮e3与齿轮f2分离即可实现。
41.行走2挡:第一换挡拨叉控制齿轮a2与齿轮c3啮合,轴a将动力依次通过齿轮a2、齿轮c3传递给轴c,轴c通过齿轮c2、齿轮d1将动力传递至轴d,轴d通过齿轮d2、齿轮e2将动力传递至轴e,轴e依次通过齿轮e1、齿轮f1将动力传递至轴fa,轴e依次通过齿轮e3、齿轮f2将动力传递至轴fb,此时为直行,实现2挡行走。当需要左转向时,拨动左转向分离拨叉控制齿轮e1与齿轮f1分离即可实现,当需要右转向时,拨动右转向分离拨叉控制齿轮e3与齿轮f2分离即可实现。
42.倒挡:第一换挡拨叉控制齿轮a2与齿轮b2啮合,轴a将动力依次通过齿轮a2、齿轮b2传递给轴b,轴b依次通过齿轮b1、齿轮c1将动力传递至轴c,轴c通过齿轮c2、齿轮d1将动力传递至轴d,轴d通过齿轮d2、齿轮e2将动力传递至轴e,轴e依次通过齿轮e1、齿轮f1将动力传递至轴fa,轴e依次通过齿轮e3、齿轮f2将动力传递至轴fb,实现倒挡行走。当需要左转向时,拨动左转向分离拨叉控制齿轮e1与齿轮f1分离即可实现,当需要右转向时,拨动右转向分离拨叉控制齿轮e3与齿轮f2分离即可实现。
43.旋耕挡:轴a将动力依次通过齿轮a3、齿轮g2传递给轴g,第二换挡拨叉控制齿轮g1与齿轮h2啮合,轴g依次通过齿轮g1、齿轮h2将动力传递至轴h,轴h依次通过链轮h1、链条、链轮i1将动力传递至轴i,轴i转动,从而实现旋耕作业。
44.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