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展平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5359发布日期:2022-10-12 04:1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展平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展平机构。


背景技术:

2.作为新一代可充电电源,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是当前充电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已广泛应用到各种采用电力作为驱动的设备中,如手机、电脑、电动汽车等。其中,应用于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一般被称为动力电池。
3.动力电池中常设置多极耳和全极耳来提高动力电池的倍率性能。多极耳或全极耳设计的电池极片,其中间涂覆有活性物质,两边则留有一定的金属箔作为极耳。这种形式的极片在辊压工序中,由于涂覆有活性物质的区域和极耳区域的厚度及材料不一致,导致极片的不同区域在辊压过程中延展率不一致,从而导致极片在辊压工序中出现变形或起皱,会影响极片良率,对电芯的一致性和长期稳定性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为保证极片整体平整,需要在极片辊压后采用展平机构对极片起皱部分进行展平,以消除极片上的褶皱。
4.目前,现有的展平机构为手动八字辊方案,需要通过人工摇动手柄提供动力,使两侧过辊形成类似八字一样的结构。极片在过辊的表面经过时,会带动过辊旋转,因两侧过辊有角度,且角度可以通过手轮进行调节,过辊在转动时形成向两侧展开的合力,从而对过辊上的极片实现展平功能。由于这种方式需要人工参与,不仅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高,而且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高效率的生产需求。
5.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6.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展平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自动展平机构,包括两个过辊1、两个安装件2、连接杆3、连接件4、浮动接头5以及直线动力模组6;
10.一个所述过辊1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安装件2的第一端,且两个所述过辊1呈八字形设置;
11.两个所述安装件2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连接杆3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安装件2的第二端还与所述连接件4的第一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
12.所述连接件4的第二端与所述浮动接头5连接;
13.所述浮动接头5与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连接,且可在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的带动下在水平方向上作直线运动。
14.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展平机构中,两个所述过辊1在水平方向上呈八字形设置。
15.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展平机构中,所述过辊1包括辊体101和安装座102;
16.所述辊体10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2上;
17.所述安装座102设置在所述安装件2的第一端。
18.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展平机构中,所述辊体101与所述安装座102采用可拆卸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展平机构,还包括固定座7;
20.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设置在所述固定座7上。
21.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展平机构中,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包括电机601和丝杆602;
22.所述丝杆602与所述浮动接头5连接;
23.所述电机601与所述丝杆60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杆60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浮动接头5在水平方向上作直线运动。
24.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展平机构中,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还包括联轴器;
25.所述电机601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丝杆602连接。
26.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展平机构中,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包括气缸;
27.所述气缸与所述浮动接头5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浮动接头5在水平方向上作直线运动。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展平机构,通过将呈八字形设置的两个过辊通过安装件、连接杆以及连接件连接为一体,并通过浮动接头与直线动力模组连接,使得直线动力模组可将动力传入连接杆,从而借助连接杆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实现两个过辊之间形成角度的调节,从而能够对极片进行自动展平,不仅工作效率高,能够满足高效率的生产需求,而且无需人工参与,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展平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展平机构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展平机构的结构后视示意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展平机构的结构右视示意图。
35.附图标记:
36.过辊1,两个安装件2,连接杆3,连接件4,浮动接头5,直线动力模组6,固定座7;
37.辊体101,安装座102;
38.电机601,丝杆602。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
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41.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43.实施例一
44.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极片展平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人基于从事此领域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极片展平技术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45.请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展平机构,包括两个过辊1、两个安装件2、连接杆3、连接件4、浮动接头5以及直线动力模组6;
46.一个所述过辊1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安装件2的第一端,且两个所述过辊1呈八字形设置;
47.两个所述安装件2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连接杆3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安装件2的第二端还与所述连接件4的第一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
48.所述连接件4的第二端与所述浮动接头5连接;
49.所述浮动接头5与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连接,且可在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的带动下在水平方向上作直线运动。
50.需要说明的是,如背景技术提及的,极片在过辊1的表面经过时,会带动过辊1旋转,此时八字形设置的两个过辊1因为形成有角度,从而两个过辊1在转动时形成向两侧展开的合力。两个过辊1之所以能够对经过的极片实现展平,主要还是因为两者形成的这个合力。两个过辊1形成的合力大小及方向跟两个过辊1形成的角度有关,由于现有技术中每次调节两个过辊1形成的角度时都需要人工通过手轮进行调节的,比较费时费力,因此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将两个过辊1形成角度的调节变为自动化,通过机器作业代替人工作业。具体是先通过将呈八字形设置的两个过辊1通过安装件2、连接杆3以及连接件4连接为一体,然后再通过浮动接头5去与直线动力模组6连接,使得直线动力模组6可将动力传入连接杆3,从而借助连接杆3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实现两个过辊1之间形成角度的调节。
5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过辊1在水平方向上呈八字形设置。
5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极片是在水平方向上传送的,两个过辊1需要压在极片上且被极片的传送而带动转动,因此两个所述过辊1需要在水平方向上呈八字形设置,才能在转动时形成能够对极片进行展平的向两侧展开的合力。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辊1包括辊体101和安装座102;
54.所述辊体10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2上;
55.所述安装座102设置在所述安装件2的第一端。
5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座102设置在所述安装件2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安装件2的上方。所述辊体101包括辊轴和辊轮,所述辊轮通过轴承套装于所述辊轴。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辊体101与所述安装座102采用可拆卸连接。
5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将所述辊体101设计为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座102的目的在于,展平工作时,所述辊体101的表面需要一直与极片接触,从而在长年累月后,所述辊体101的表面可能会出现磨损,导致所述辊体101的表面与极片的接触面积减少,影响力展平的效果,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所述辊体101。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展平机构还包括固定座7;
60.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设置在所述固定座7上。
6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自动展平机构需要安装在机台上,所述固定座7的设置便是为了便于将所述自动展平机构安装在机台上的,具体是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通过所述固定座7安装在所述机台上。
62.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的设计可以有很多种实施方式,只要能实现带动所述浮动接头5在水平方向上作直线运动即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接下来介绍其中两种实施方式,这两种实施方式没有明显地优劣之分,但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以第一种实施方式进行图示。
63.请再次参考图1-3,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可以包括电机601和丝杆602;
64.所述丝杆602与所述浮动接头5连接;
65.所述电机601与所述丝杆60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杆60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浮动接头5在水平方向上作直线运动。
66.优选地,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还包括联轴器;
67.所述电机601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丝杆602连接。
68.需要说明的是,丝杆602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回转运动的理想器件,通过将所述丝杆602分别与所述电机601和所述浮动接头5连接,使得所述丝杆602可将所述电机601的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浮动接头5在水平方向上作直线运动,这个动力会传入连接杆中,从而借助连接杆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实现两个过辊之间形成角度的调节。
69.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线动力模组6可以包括气缸;
70.所述气缸与所述浮动接头5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浮动接头5在水平方向上作直线运动。
7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本身的伸出和缩回就是直线运动,因此所述气缸不需要再通过额外的连接结构与所述浮动接头5连接,而是直接与所述浮动接头5连接。
72.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过辊,两个安装件,连接杆,连接件,浮动接头,直线动力模组,固定座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
神相违背的。
7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展平机构,通过将呈八字形设置的两个过辊通过安装件、连接杆以及连接件连接为一体,并通过浮动接头与直线动力模组连接,使得直线动力模组可将动力传入连接杆,从而借助连接杆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实现两个过辊之间形成角度的调节,从而能够对极片进行自动展平,不仅工作效率高,能够满足高效率的生产需求,而且无需人工参与,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74.至此,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75.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工序、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76.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和“具有”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77.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
……
上”、“与
……
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
……
上”、“与
……
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
……
之间”和“直接在
……
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78.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
……
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
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