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出水恒定的混水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6952发布日期:2022-11-11 19:5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保持出水恒定的混水阀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芯,具体是一种保持出水恒定的混水阀芯。


背景技术:

2.阀芯作为水龙头的核心部件,主要是依靠阀杆的运动来实现方向控制、压力控制或者流量控制的基本功能。混水阀芯是阀芯的一种,主要包括阀壳、安装在阀壳内的陶瓷静片和陶瓷动片,该陶瓷动片与阀杆连接,通过转动阀杆带动陶瓷动片同步转动,以改变陶瓷静片和陶瓷动片过流通孔的重合面积,从而调节热水和冷水的进水量,实现混合水水温的调节。然而,现有的混水阀芯的出水量都会随着管道水压的变化而变化,当管道的水压大,出水量就大,容易出现出水乱溅或出水太急等现象,也不利于节水。
3.专利号为zl201220063666.8(授权公告号为cn20248435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恒流阀芯,包括阀芯壳、阀杆、动阀片和静阀片,阀芯壳具有水腔室,静阀片将此水腔室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动阀片贴设在此静阀片上,阀杆的一端伸出阀芯壳外,该阀杆的另一端伸入阀芯壳内且与动阀片卡接,且此动阀片上开有通水孔,所述下腔室分隔成冷水腔和热水腔,所述静阀片上开有贯通其厚度的冷水孔和热水孔,且此冷水孔和此热水孔能与该通水孔导通,此冷水腔和此热水腔内分别嵌设有均流件。
4.上述恒流阀芯通过在进水腔中嵌设均流件以对进水水量进行控制,但是,由于进水腔有冷水腔和热水腔两个,需要安装两个均流件,不仅造成安装工序较复杂,阀芯组装工作量大,还会增加原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组装工作量更小且原料成本更低的保持出水恒定的混水阀芯。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持出水恒定的混水阀芯,包括
7.阀壳,其底部开有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和出水孔;
8.定阀片,固定于所述阀壳中;
9.动阀片,叠放于所述定阀片上方;
10.阀杆,穿设于所述阀壳的上部,所述阀杆的下端与所述动阀片连接以带动动阀片动作;
11.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孔,该出水孔的大孔部中安装有恒流机构,该恒流机构搁置于所述大孔部的内底面上,且所述定阀片位于所述出水孔的上方,而能限制所述恒流机构向上脱出所述出水孔。
12.为了使恒流机构更加简单,所述恒流机构包括
13.壳体,包括底壁、以及设于所述底壁上的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形腔室,且所述底壁在靠近外缘处开有开口;
14.变形圈,容置于所述环形腔室中、并搁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变形圈的外缘与所述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变形圈能在受压状态下弹性变形,从而能遮挡所述开口的局部。当阀壳内的水压过大时,强大的水压将变形圈冲压变形以对开口的局部进行遮挡,从而减少开口的出水面积,进而使出水达到恒流的状态。
15.为了便于引导恒流机构自上而下地进入出水孔中,所述出水孔的孔壁顶部设有引导面,该引导面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
16.为了便于将恒流机构扣装在出水孔中,所述外侧壁的顶部设有向上倾斜的外翻边,且该外翻边与所述引导面对应,从而能够减少恒流机构在水流作用下的晃动,进而减少恒流机构与阀壳的碰撞。
17.为了便于将变形圈在自然状态下或受压状态下卡装于环形腔室中,所述外侧壁的内表面底部设有凸条,从而使凸条能与变形圈相抵,从而能够防止变形圈移位或者脱出环形腔室。
18.为了便于组装阀芯,所述阀壳包括相互卡接的上阀壳和下阀壳,且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和出水孔均开设于所述下阀壳上。
19.阀杆可以通过绕自身轴线转动来带动动阀片动作,也可以是通过摆动来带动动阀片动作。为了使阀芯结构更加简单,所述定阀片上开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的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进水孔连通的第二连通口、以及与所述出水孔连通的第三连通口;所述动阀片设有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的混水腔、并与所述阀杆固定,所述阀杆能绕自身轴线转动,且所述阀杆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能带动所述动阀片转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混水腔的通流截面积、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混水腔的通流截面积。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出水孔中安装恒流机构,能够将恒流机构的数量减少至一个,能够节省原材料的成本,且能够简化安装工序,从而减少阀芯组装的工作量,并通过大孔部的内底面限制恒流机构向下脱出出水孔、定阀片限制恒流机构向上脱出出水孔,从而方便组装阀芯,也无需单独设置限位结构,使阀芯结构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24.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立体结构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阀片的立体结构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阀片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3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保持出水恒定的混水阀芯,包括阀壳1、阀杆2、定阀片3、动阀片4、壳体5和变形圈6等主要零部件。
31.该阀壳1包括相互卡接的上阀壳11和下阀壳12,从而便于组装阀芯(见图1)。该下阀壳12的底部开有第一进水孔121、第二进水孔122和出水孔123(见图2)。该定阀片3卡装于下阀壳12中,且该定阀片3上开有第一连通口31、第二连通口32和第三连通口33(见图6),该第一连通口31与第一进水孔121连通,该第二连通口32与第二进水孔122连通,该第三连通口33与出水孔123连通。该阀杆2穿设于阀壳1的上部、且能绕自身轴线转动。该动阀片4叠放于定阀片3上方、并设有与出水孔123连通的混水腔41(见图7),该动阀片4还通过转子7、连接件8和插销9与阀杆2固定(见图3),而使阀杆2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能带动动阀片4转动,从而改变第一进水孔121与混水腔41的通流截面积、第二进水孔122与混水腔41的通流截面积,实现混合水的水温调节。
32.如图4所示,该出水孔123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孔,该出水孔123的大孔部1231中安装有恒流机构,能够将恒流机构的数量减少至一个,能够节省原材料的成本,且能够简化安装工序,从而减少阀芯组装的工作量,该恒流机构搁置于大孔部1231的内底面1232上,且定阀片3位于出水孔123的上方,而能限制恒流机构向上脱出出水孔123,使该阀芯在组装时,将恒流机构自上而下地插置于出水孔123中,再将定阀片3自上而下地卡装于下阀壳12中,从而便于组装阀芯。
33.该恒流机构包括壳体5和变形圈6。该壳体5包括底壁51、以及设于底壁51上的内侧壁52和外侧壁53,该内侧壁52和外侧壁53之间形成环形腔室50,且底壁51在靠近外缘处均匀地开有多个开口511(见图5)。变形圈6则容置于环形腔室50中、并搁置于底壁51上,该变形圈6的外缘与外侧壁53之间具有间隙(见图4)、以便于水穿过,且变形圈6能在受压状态下弹性变形,从而能遮挡开口511的局部。当阀壳1内的水压过大时,强大的水压将变形圈6冲压变形而变扁,以对开口511的局部进行遮挡,从而减少开口511的出水面积,进而使出水达到恒流的状态。该外侧壁53的内表面底部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凸条531(见图5),从而使凸条531能与变形圈6相抵而能将变形圈6在自然状态下或受压状态下卡装于环形腔室50中,能够防止变形圈6移位或者脱出环形腔室50。
34.如图4所示,该出水孔123的孔壁顶部设有引导面1233,该引导面1233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从而便于引导恒流机构自上而下地进入出水孔123中。该外侧壁53的顶部设有向上倾斜的外翻边532,且该外翻边532与引导面132对应,从而便于将恒流机构扣装在出水孔123中,能够减少恒流机构在水流作用下的晃动,进而减少恒流机构与阀壳1的碰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