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点电动润滑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9518发布日期:2022-11-02 21:3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点电动润滑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多点电动润滑泵。


背景技术:

2.在机械运行过程中,需要用到润滑油,从而在润滑油灌入到机械设备的润滑位置处时,需要用到电动润滑泵,进行增压输送润滑液。
3.专利申请公布号cn21351314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润滑泵,包括储油桶、底座、电机和齿轮泵,储油桶上设有封盖,储油桶内设有液位监控装置,液位监控装置包括触发开关、连接杆、浮球和触发件,触发开关设于封盖底部,储油桶的侧壁上设有支架,支架连接转轴,连接杆穿设于转轴内,连接杆的两端可围绕转轴上下翻转,连接杆的一端设有浮球、另一端设有触发件,触发开关位于触发件的翻转轨迹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液位监控准确、制作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可以及时监控储油桶内润滑脂的液位情况,能够在储油桶内润滑脂不足时,警示实验人员添加润滑脂,避免出现润滑脂不足并因此影响润滑效果的情况。给润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值得推广。
4.综合上述专利,在进行润滑泵对接时,对接到一台设备后需要将连接处拆卸后对接在另一台设备上,一台润滑泵只能对接在一台设备上,这样设备使用时需要安装多台润滑泵,这样润滑泵的适用范围较差,增加润滑泵的使用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多点电动润滑泵,通过设置多点位分流机构,多点位注入润滑液,注入多个需要润滑的设备,设备使用范围更广,设备使用成本更低,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点电动润滑泵,包括齿轮泵,所述齿轮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管,在输出管的一端安装有多点位分流机构;
7.所述多点位分流机构包括安装在输出管一端的分流头,所述分流头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手动控制阀门,每个所述第一手动控制阀门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螺纹对接管,所述分流头的上下两端面均连接有第二手动控制阀门,每个所述第二手动控制阀门的一端均连通有第二螺纹对接管,所述分流头的前方安装有中部手动控制阀门,在中部手动控制阀门的一端安装有中部螺纹对接管。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对接管与第一手动控制阀门之间相连通,且第一螺纹对接管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手动控制阀门与第二螺纹对接管之间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二手动控制阀门关于分流头对称设置。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管的两端分别与齿轮泵的输出端和分流头两两之间相连通,所述齿轮泵的输入端连接有润滑液承装箱,在润滑液承装箱的顶端安装有相连通的进液螺管,所述进液螺管的外部且靠近其顶端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纹盖。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泵传动端连接有驱动电机,且在驱动电机的外部套设有套环支架,所述套环支架的外壁下方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倾斜支杆,在倾斜支杆的底端焊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一侧安装有圆环支撑板,且圆环支撑板的内壁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板顶端嵌入贯通有两个通孔,所述支撑底座底端横切面面积大于其顶端横切面面积。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通过设置多点位分流机构,打开两个第一手动控制阀门,润滑液可以顺着第一手动控制阀门由第一螺纹对接管灌入到润滑设备内,打开两个第二手动控制阀门,润滑液顺着第二手动控制阀门灌入到第二螺纹对接管内,打开中部手动控制阀门使润滑液顺着中部手动控制阀门进入到中部螺纹对接管内,一台润滑泵可以对五台润滑设备提供润滑油,这样多点位注入润滑液,注入多个需要润滑的设备,设备使用范围更广,设备使用成本更低;
13.2、圆环支撑板可以对支撑底座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底板对两个倾斜支杆起到支撑的作用,套环支架可以对驱动电机起到外部支撑的作用,同时支撑底座可以对齿轮泵的下方位置处起到支撑的作用,可以保证驱动电机和齿轮泵在驱动时的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管与分流头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为:1、齿轮泵;2、输出管;3、第一手动控制阀门;4、第一螺纹对接管;5、第二手动控制阀门;6、第二螺纹对接管;7、中部手动控制阀门;8、中部螺纹对接管;9、润滑液承装箱;10、进液螺管;11、螺纹盖;12、驱动电机;13、套环支架;14、倾斜支杆;15、支撑底板;16、圆环支撑板;17、支撑底座;18、分流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多点电动润滑泵,包括齿轮泵1,齿轮泵1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管2,在输出管2的一端安装有多点位分流机构;
21.多点位分流机构包括安装在输出管2一端的分流头18,分流头18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手动控制阀门3,每个第一手动控制阀门3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螺纹对接管4,分流头18的上下两端面均连接有第二手动控制阀门5,每个第二手动控制阀门5的一端均连通有第二螺纹对接管6,分流头18的前方安装有中部手动控制阀门7,在中部手动控制阀门7的一端安装有中部螺纹对接管8。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第一螺纹对接管4与第一手动控制阀门3之间相连
通,且第一螺纹对接管4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以便第一螺纹对接管4与第一手动控制阀门3之间进行连通,当第一手动控制阀门3打开时可以使第一手动控制阀门3内部的润滑液进入到第一螺纹对接管4内部,且第一螺纹对接管4内部可以与需要润滑设备的连接管道进行螺纹对接,第二手动控制阀门5与第二螺纹对接管6之间相连通,两个第二手动控制阀门5关于分流头18对称设置,以便当第二螺纹对接管6与需要润滑设备的连接管道进行对接后,打开第二手动控制阀门5将润滑液注入到第二螺纹对接管6内。两个第二手动控制阀门5打开可以实现对分流头18的上下两端面进行分流操作。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2所示,输出管2的两端分别与齿轮泵1的输出端和分流头18两两之间相连通,以便当齿轮泵1驱动使产生较大的驱动力,将润滑液增压后注入到输出管2内部,由输出管2灌入到分流头18内进行分流操作,齿轮泵1的输入端连接有润滑液承装箱9,在润滑液承装箱9的顶端安装有相连通的进液螺管10,进液螺管10的外部且靠近其顶端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纹盖11,以便可以转动螺纹盖11,这样在螺纹的作用下螺纹盖11与进液螺管10进行分离,从而将润滑液灌入到进液螺管10内,顺着进液螺管10进入到润滑液承装箱9内部完成储存承装操作。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3-4所示,齿轮泵1传动端连接有驱动电机12,且在驱动电机12的外部套设有套环支架13,套环支架13的外壁下方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倾斜支杆14,在倾斜支杆14的底端焊接有支撑底板15,支撑底板15一侧安装有圆环支撑板16,且圆环支撑板16的内壁安装有支撑底座17,以便利用多个膨胀螺栓打入到地面位置处,并且螺栓外部可以套接在圆环支撑板16上的多个孔位内,以及支撑底板15内部的通孔内,然后将圆环支撑板16以及支撑底板15固定住,这样圆环支撑板16可以对支撑底座17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底板15对两个倾斜支杆14起到支撑的作用,倾斜支杆14对套环支架13起到支撑的作用,套环支架13可以对驱动电机12起到外部支撑的作用,同时支撑底座17可以对齿轮泵1的下方位置处起到支撑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驱动电机12和齿轮泵1在驱动时的高稳定性。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支撑底板15顶端嵌入贯通有两个通孔,支撑底座17底端横切面面积大于其顶端横切面面积,以便支撑底板15的通孔可以安装膨胀螺栓实现固定操作,且支撑底座17地面面积大支撑起来稳定性更高。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可以将两个第二螺纹对接管6螺纹对接在两个需要润滑的设备连接管道上,以及将两个第一螺纹对接管4螺纹对接在另外两个需要润滑的设备连接管道上,且将中部螺纹对接管8对接在第五个需要润滑的设备连接管道上,然后可以启动驱动电机12使齿轮泵1将润滑液承装箱9内部的润滑液注入到输出管2内,顺着输出管2进入到分流头18内,这样可以打开两个第一手动控制阀门3,润滑液可以顺着第一手动控制阀门3由第一螺纹对接管4灌入到润滑设备内,打开两个第二手动控制阀门5,润滑液顺着第二手动控制阀门5灌入到第二螺纹对接管6内,由第二螺纹对接管6灌入到需要润滑的设备内,且打开中部手动控制阀门7使润滑液顺着中部手动控制阀门7进入到中部螺纹对接管8内,由中部螺纹对接管8灌入到需要润滑液的设备内,这样可以实现多点位连接,方便多点位注入润滑液,注入多个需要润滑的设备,设备使用范围更广,设备使用成本更低。
27.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
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28.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29.最后: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