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7492发布日期:2022-11-03 00:2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置中稀油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


背景技术:

2.稀油站是稀油循环系统的心脏,作用为将润滑油液强制地压送到机器摩擦部位。稀油站主要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等机械设备的动静压或滑履轴承的集中润滑系统中,通常安装在机器附近。现有的使用轴承座的设备中,轴承座底座与稀油站单独布置,占地面积大,布置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占地面积小,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所述油箱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部下方与油箱上方连通,所述油箱前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电机泵,所述电机泵通过主管道连接有管壳式冷却器,所述管壳式冷却器连接有油过滤器,所述油过滤器与轴承座后侧连通。
6.优选的,所述电机泵共设置有两组,包括第一电机泵与第二电机泵,所述出油口对应第一电机泵与第二电机泵均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电机泵与第二电机泵为并联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泵、第二电机泵与主管道通过两组支线管道连接,两组所述支线管道上均设置有止回阀。
8.优选的,所述主管道与油箱上方之间设置有第一泄压阀,所述油过滤器与轴承座连通处和油箱上方之间设置有第二泄压阀。
9.优选的,所述油箱上方右侧竖直设置有一油雾分离器,所述油雾分离器底部与油箱内部连通。
10.优选的,所述油箱上方右侧中部设置有一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底部安装于油箱内部。
11.优选的,所述油箱顶部后方设置有测温器,所述测温器底部安装于油箱内部。
12.优选的,所述电机泵设置于油箱前部,所述油过滤器与管壳式冷却器设置于油箱后部,所述油过滤器设置于管壳式冷却器正上方。
13.优选的,所述轴承座与油过滤器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高位油箱接口。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油箱结构、简化管道布置将轴承座与供油管道布置在油箱上达到一体化的目的,同时通过两组泄压阀与测温器实现整个装置的稳定运行,避免出现压力过大或者油温未达到工作状态的情况,整体结构安装更加简单,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轴承座、2-第一电机泵、3-第二电机泵、4-止回阀、5-油雾分离器、6-第一泄压阀、7-油过滤器、8-电加热器、9-管壳式冷却器、10-油箱、11-第二泄压阀、12-测温器、13-高位油箱接口、14-主管道、15、支线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如图1至2所示的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包括油箱10,油箱10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座1,轴承座1内部下方设置有回油口与油箱10上方连通,油箱10前侧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电机泵,电机泵通过主管道14连接有管壳式冷却器9,管壳式冷却器9连接有油过滤器7,油过滤器7与轴承座1后侧连通,电机泵设置于油箱10前部,油过滤器7与管壳式冷却器9设置于油箱10后部,油过滤器7设置于管壳式冷却器9正上方。
20.电机泵共设置有两组,包括第一电机泵2与第二电机泵3,出油口对应第一电机泵2与第二电机泵3均设置有两组,第一电机泵2与第二电机泵3为并联连接,两组电机泵组互为备用,通常只需开启一组电机泵即可实现整体装置的正常运行,另一组电机泵通常在一组损坏或者需要检修的情况下开启。
21.第一电机泵2、第二电机泵3与主管道14通过两组支线管道15连接,两组支线管道15上均设置有止回阀4,止回阀4能够防止内部油路单向流动,防止出现倒流。
22.主管道14与油箱10上方之间设置有第一泄压阀6,油过滤器7与轴承座1连通处和油箱10上方之间设置有第二泄压阀11,当管道内压力超过两组泄压阀各自设定压力时,即自动开启泄压,保证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压力在设定压力之下,从而保护设备和管道,防止发生意外。
23.油箱10上方右侧竖直设置有一油雾分离器5,油雾分离器5底部与油箱10内部连通,润滑油在给轴承座润滑和降温的过程中,造成润滑油激烈碰撞和高温蒸发,干气密封隔离气对运动中的润滑油吹扫从而产生大量的油雾,油雾分离器10能够有效抽取油箱中的油雾气并将油雾和空气分离。
24.油箱10上方右侧中部设置有一电加热器8,电加热器8底部安装于油箱10内部,油箱10顶部后方设置有测温器12,测温器12底部安装于油箱10内部。电加热器8与测温器12能够有效控制油箱内的温度,从而实现油箱10内部达到要求的温度。
25.轴承座1与油过滤器7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高位油箱接口13,高位油箱接口13能够在两组电机泵都损坏或停电时能保证供油,避免影响工作。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油箱10同时具有底座的作用,轴承座1安装在油箱10上,电加热器8启动,当温度达到要求时,第一电机泵2、第二电机泵3工作将润滑油从油箱10抽出,经过止回阀4与第一泄压阀6,当主管道14油路压力过大时,将第一泄压阀6打开,之后经过管壳式冷却器9降温,再经过油过滤器7过滤杂质,送入轴承座1,当油过滤器7与轴承座1连通处油路压力过大时,将第二泄压阀11打开,轴承座1再从底部回油完成循环。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所述油箱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部下方与油箱上方连通,所述油箱前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电机泵,所述电机泵通过主管道连接有管壳式冷却器,所述管壳式冷却器连接有油过滤器,所述油过滤器与轴承座后侧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泵共设置有两组,包括第一电机泵与第二电机泵,所述出油口对应第一电机泵与第二电机泵均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电机泵与第二电机泵为并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泵、第二电机泵与主管道通过两组支线管道连接,两组所述支线管道上均设置有止回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与油箱上方之间设置有第一泄压阀,所述油过滤器与轴承座连通处和油箱上方之间设置有第二泄压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上方右侧竖直设置有一油雾分离器,所述油雾分离器底部与油箱内部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上方右侧中部设置有一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底部安装于油箱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顶部后方设置有测温器,所述测温器底部安装于油箱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泵设置于油箱前部,所述油过滤器与管壳式冷却器设置于油箱后部,所述油过滤器设置于管壳式冷却器正上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与油过滤器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高位油箱接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座用一体式稀油站,包括油箱,所述油箱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部下方与油箱上方连通,油箱前侧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电机泵,电机泵通过主管道连接有管壳式冷却器,管壳式冷却器连接有油过滤器,油过滤器与轴承座后侧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调整油箱结构、简化管道布置将轴承座与供油管道布置在油箱上达到一体化的目的,整体结构安装更加简单,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祥 徐进 周智豪 钱进 成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7
技术公布日:2022/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