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2519发布日期:2023-03-29 09:1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润滑注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电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导体受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确定,这一对电磁力形成了作用于电枢一个力矩,这个力矩在旋转电机里称为电磁转矩,转矩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企图使电枢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此电磁转矩能够克服电枢上的阻转矩,电枢就能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起来。
3.电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内部进行润滑注油,保证工作的稳定性,润滑是摩擦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状态以降低摩擦阻力减缓磨损的技术措施,一般通过润滑剂来达到润滑的目的,另外,润滑剂还有防锈、减振、密封、传递动力等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的润滑技术能显著提高机器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并减少能源消耗。
4.但是现有的涡轮蜗杆注油工序多,人工注油的量无法准确控制,导致涡轮蜗杆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不能够注入定量的润滑油来保证油的均匀吸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电注油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电注油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涡轮蜗杆注油工序多,人工注油的量无法准确控制,导致涡轮蜗杆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包括:垂直气缸安装支架;
7.龙门支架,所述龙门支架连接于所述垂直气缸安装支架的上表面内壁位置处,所述龙门支架的上表面安装有垂直气缸,是垂直气缸的表面输出端连接有套框架,所述套框架的外表面连接有l型托盘架;
8.注油机构,所述注油机构通过注油机构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l型托盘架的上表面位置处,所述注油机构固定装置为左右对称的夹持结构。
9.其中,所述l型托盘架的下底面前侧连接有垂直气缸减震器固定支架,所述垂直气缸减震器固定支架的下底面设置有需注油涡轮蜗杆。
10.所述垂直气缸安装支架为现有的气缸支架,所述注油机构为现有的通电注油装置,内壁设置有润滑油,所述需注油涡轮蜗杆为现有的注油涡轮蜗杆。
11.优选的,所述l型托盘架的底面前侧连接有第二钢结构平台板,所述第二钢结构平台板的上表面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需注油涡轮蜗杆。
12.优选的,所述垂直气缸减震器固定支架的下底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固定注油涡轮蜗杆减震器,所述固定注油涡轮蜗杆减震器与所述需注油涡轮蜗杆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进行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结构平台板的下底面四侧角位置处均连接有注油平台支架,所述第二钢结构平台板的下底面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注油平台减震器。
14.优选的,所述垂直气缸安装支架的下部外侧表面连接有三角辅助板,所述垂直气缸安装支架的底面通过所述三角辅助板连接有第一钢结构平台板,所述第一钢结构平台板的表面四侧角位置处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进行固定的开口。
15.优选的,所述套框架与所述l型托盘架的内壁表面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的开口,所述套框架与所述l型托盘架能够进行拆卸。
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电注油装置,在涡轮蜗杆运转过程中,注入定量的润滑油,保证油的均匀吸收,涡轮蜗杆的正常润滑,自动化定量加注油量,确保涡轮蜗杆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工作效果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侧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拆卸效果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垂直气缸安装支架,2、垂直气缸,3、注油机构,4、注油机构固定装置,5、固定注油涡轮蜗杆减震器,6、旋转电机,7、需注油涡轮蜗杆,8、注油平台支架,9、注油平台减震器,10、垂直气缸减震器固定支架,11、第一钢结构平台板,12、三角辅助板,13、龙门支架,14、第二钢结构平台板,15、l型托盘架,16、套框架,17、第一支柱,18、角度尺码,19、第二支柱,20、限位套环,21、定位套孔,22、侧板,23、圆筒套,24、插销口,25、固定螺栓,26、u型套框,27、转盘套块,28、圆盘口,29、开口指示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第一实施例
26.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工作效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侧视图。一种通电注油装置包括:垂直气缸安装支架1;
27.龙门支架13,龙门支架13连接于垂直气缸安装支架1的上表面内壁位置处,龙门支架13的上表面安装有垂直气缸2,是垂直气缸2的表面输出端连接有套框架16,套框架16的外表面连接有l型托盘架15;
28.注油机构3,注油机构3通过注油机构固定装置4设置于l型托盘架15的上表面位置处,注油机构固定装置4为左右对称的夹持结构。
29.其中,l型托盘架15的下底面前侧连接有垂直气缸减震器固定支架10,垂直气缸减
震器固定支架10的下底面设置有需注油涡轮蜗杆7。
30.垂直气缸安装支架1为现有的气缸支架,注油机构3为现有的通电注油装置,内壁设置有润滑油,需注油涡轮蜗杆7为现有的注油涡轮蜗杆。
31.l型托盘架15的底面前侧连接有第二钢结构平台板14,第二钢结构平台板14的上表面连接有旋转电机6,旋转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有需注油涡轮蜗杆7。
32.垂直气缸减震器固定支架10的下底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固定注油涡轮蜗杆减震器5,固定注油涡轮蜗杆减震器5与需注油涡轮蜗杆7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进行连接。
33.第二钢结构平台板14的下底面四侧角位置处均连接有注油平台支架8,第二钢结构平台板14的下底面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注油平台减震器9。
34.垂直气缸安装支架1的下部外侧表面连接有三角辅助板12,垂直气缸安装支架1的底面通过三角辅助板12连接有第一钢结构平台板11,第一钢结构平台板11的表面四侧角位置处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进行固定的开口。
35.套框架16与l型托盘架15的内壁表面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的开口,套框架16与l型托盘架15能够进行拆卸。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需注油涡轮蜗杆7移动到此工位时,安装在注油平台支架8、注油平台减震器9,控制系统检测有工件时,执行下一工序操作,检测有工件时,垂直气缸安装支架,1、垂直气缸2、固定注油涡轮蜗杆减震器5向下移动固定需注油涡轮蜗杆,旋转电机6将带动涡轮蜗杆旋转,传感器反馈设备就绪,根据程序设置的方式,进行旋转电机将带动涡轮蜗杆旋转的同时,注油机构,3向涡轮蜗杆注入定量的润滑油,完成此工序后执行下一工序,能够保证注入定量的润滑油,保证油的均匀吸收,涡轮蜗杆的正常润滑。
3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8.在涡轮蜗杆运转过程中,注入定量的润滑油,保证油的均匀吸收,涡轮蜗杆的正常润滑,自动化定量加注油量,确保涡轮蜗杆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39.第二实施例
40.请参阅图4、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拆卸效果的结构示意图。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41.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电注油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通电注油装置,所述垂直气缸安装支架1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支柱17。
42.所述第一支柱17的外表面呈圆周排列设置360度的角度尺码18,所述第一支柱17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二支柱19,所述第二支柱19的上部表面连接有限位套环20,所述第二支柱19的外表面呈圆周排列设置有多处定位套孔21。
43.所述第二支柱19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侧板22,所述侧板22的表面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支柱1对应的圆筒套23,所述圆筒套23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套孔21对应的插销口24,所述插销口24的内部用于插入插销与所述定位套孔21对应进行定位固定。
44.所述侧板22的下部侧面通过固定螺栓25连接有u型套框26,所述u型套框26的内壁
连接有转盘套块27,所述转盘套块27通过表面的圆盘口28与第一支柱17对应进行活动固定,所述转盘套块27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角度尺码18对应的开口指示槽29。
45.所述侧板22的外侧连接有所述龙门支架13。
46.工作原理:在安装固定过程中,通过插销插入插销口24中,与第一支柱17表面的定位套孔21进行定位对应,可以实时改变龙门支架13的展开角度,方便不同场景使用,并且在改变角度过程中,可以通过转盘套块27表面设置的开口指示槽29与第一支柱17表面的角度尺码18转动对应,可以精准定位转动合适的角度。
47.有益效果:在安装固定过程中,通过插销插入插销口中,与第一支柱表面的定位套孔进行定位对应,通过转盘套块表面设置的开口指示槽与第一支柱表面的角度尺码转动对应,可以精准定位转动合适的角度。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