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断裂不锈钢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6698发布日期:2022-12-28 00:11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断裂不锈钢闸阀的制作方法
一种抗断裂不锈钢闸阀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闸阀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抗断裂不锈钢闸阀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闸阀是一种通过启闭件控制水流流动的装置,在控制闸阀开启或关闭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旋动手轮带动阀杆运动,从而通过阀杆带动启闭件上移或者下落来控制阀体的连通和闭合。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闸阀是长期持续接触水流,加之闸阀长期运行的磨损,严重时阀瓣会出现偏移导致闸阀出现渗漏,阀杆与其相匹配的中孔之间也会不可避免的渗入水汽,导致阀杆与其相匹配的中孔之间生锈,进而影响阀杆的转动,严重时阀杆会被卡死,此时,此时若是直接通过手轮对阀杆进行旋动,有可能直接造成阀杆断裂的情况,阀杆断裂在中孔内,则会造成闸阀的整个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抗断裂不锈钢闸阀,能够使阀杆的转动不易受锈蚀影响,阀杆不会因为锈蚀等因素卡死而被拧断。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抗断裂不锈钢闸阀,包括阀体、阀瓣、阀盖,所述阀体中部设有过液管道,过液管道外壁顶端设有径向设置的阀盖安装管,过液管道内壁底端设有径向设置限位盲孔,过液管道内侧设有阀瓣,阀瓣包含杆状骨架、限位挡液圆板,所述杆状骨架径向设在过液管道内侧,杆状骨架与限位盲孔、过液管道同轴,杆状骨架下端伸入限位盲孔内,杆状骨架上端伸入阀盖安装管内,杆状骨架两侧设有对称的限位挡液圆板,限位挡液圆板的外环壁适应性压在过液管道内壁上,阀盖安装管上端面设有阀盖,阀盖内设有与阀盖安装管同轴的阀杆,阀杆下端设在杆状骨架顶端;所述阀盖包含下阀盖、第一中心通孔、第一盲孔、第二密封圈、压环、上阀盖、第二中心通孔、第二盲孔、锁紧管、限位管、手轮,所述下阀盖设在阀盖安装管上端面,下阀盖上端面设有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内设有同轴的若干个第二密封圈,第一盲孔内设有同轴的压环,压环将若干个第二密封圈压在第一盲孔孔底,第一盲孔孔底设有同轴的第一中心通孔,第一中心通孔内设有阀杆,阀杆上端依次穿过若干个若干个第二密封圈内孔、压环内孔,下阀盖上端设有上阀盖,上阀盖上端面设有第二盲孔,第二盲孔内设有同轴的锁紧管,锁紧管外管壁底端与上阀盖之间螺栓连接,锁紧管内孔顶端设有防滑压环,锁紧管外管壁上端与第二盲孔内孔壁之间设有限位管,第二盲孔孔底设有同轴的第二中心通孔,阀杆上端依次穿过第二中心通孔、锁紧管内孔、防滑压环内孔,阀杆上端伸出上阀盖,阀杆上端设有手轮,手轮设在上阀盖上方;所述第一中心通孔、第二中心通孔、锁紧管内孔均与阀杆外壁之间存在间隙。
6.作为优选,所述阀体还包含管道安装环、支柱,过液管道两端均设有安装环,两个安装环与阀盖安装管之间连有支柱。
7.作为优选,所述杆状骨架呈圆台状,杆状骨架大径端伸入阀盖安装管内孔,杆状骨
架小径端伸入限位盲孔内,杆状骨架上端面、下端面均设有同轴的延展盲孔,杆状骨架侧壁设有同轴的延展环形槽,延展环形槽设在过液管道内侧,杆状骨架与限位盲孔内壁、阀盖安装管内壁之间均设有第一密封圈。
8.作为优选,所述下阀盖、阀盖安装管上端面之间螺栓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压环上端伸出下阀盖,下阀盖设在压环上端面,上阀盖将压环下压,压环侧方的下阀盖与上阀盖之间螺栓连接且用于连接的螺栓轴线与阀杆轴线平行。
10.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管与锁紧管外管壁、第二盲孔内孔壁之间过盈配合,限位管将防滑压环压在阀杆表面。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使阀杆的转动不易受锈蚀影响,阀杆不会因为锈蚀等因素卡死而被拧断;通过设置与阀杆外壁之间存在间隙的第一中心通孔、第二中心通孔、锁紧管内孔的方式,即使阀杆与第一中心通孔、第二中心通孔、锁紧管内孔之间锈蚀了,由于间隙缘故,锈蚀部位也不易卡死阀杆;通过设置限位盲孔、杆状骨架、延展盲孔、延展环形槽、限位挡液圆板的方式,作为优选杆状骨架两端分别卡入限位盲孔、阀盖安装管内孔,限位挡液圆板的外环壁适应性压在过液管道内壁上,使阀瓣在过液管道内被多重限位,使阀瓣不易被被水流冲击形变,同时面临温差时,延展盲孔、延展环形槽能够为阀瓣的膨胀、收缩提供一定的延展空间,降低高地温对阀瓣的影响;通过设置第一盲孔、第二密封圈、压环的方式,压环将若干个第二密封圈压在第一盲孔孔底后,能够使若干个第二密封圈内孔进一步紧密压在阀杆外壁上,能够使若干个第二密封圈外壁进一步紧密压在第一盲孔内壁上,进一步提升若干个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性,使水汽不易经由第二密封圈泄漏。
12.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断裂不锈钢闸阀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断裂不锈钢闸阀,包括阀体1、阀瓣2、阀盖 3,所述阀体1中部设有过液管道11,过液管道11外壁顶端设有径向设置的阀盖安装管13,过液管道11内壁底端设有径向设置限位盲孔111,过液管道11 内侧设有阀瓣2,阀瓣2包含杆状骨架21、限位挡液圆板22,所述杆状骨架21 径向设在过液管道11内侧,杆状骨架21与限位盲孔111、过液管道11同轴,杆状骨架21下端伸入限位盲孔111内,杆状骨架21上端伸入阀盖安装管13内,杆状骨架21两侧设有对称的限位挡液圆板22,限位挡液圆板22的外环壁适应性压在过液管道11内壁上,阀盖安装管13上端面设有阀盖3,阀盖3内设有与阀盖安装管13同轴的阀杆30,阀杆30下端设在杆状骨架21顶端;所述阀盖3 包含下阀盖31、第一中心通孔311、第一盲孔312、第二密封圈313、压环314、上阀盖32、第二中心通孔321、第二盲孔322、锁紧管323、限位管324、手轮 33,所述下阀盖31设在阀盖安装管13上端面,下阀盖31上端面设有第一盲孔 312,第一盲孔312内设有同轴的若干个第二密封圈313,第一盲孔312内设有同轴的压环314,压环314将若干个第二密封圈313压在第一盲孔312孔底,第一盲孔312孔底设有同轴的第一中心通孔311,第一中心通孔311内设有阀杆 30,阀杆30上端依次穿过若干个若干个第
二密封圈313内孔、压环314内孔,下阀盖31上端设有上阀盖32,上阀盖32上端面设有第二盲孔322,第二盲孔 322内设有同轴的锁紧管323,锁紧管323外管壁底端与上阀盖32之间螺栓连接,锁紧管323内孔顶端设有防滑压环3231,锁紧管323外管壁上端与第二盲孔322内孔壁之间设有限位管324,第二盲孔322孔底设有同轴的第二中心通孔 321,阀杆30上端依次穿过第二中心通孔321、锁紧管323内孔、防滑压环3231 内孔,阀杆30上端伸出上阀盖32,阀杆30上端设有手轮33,手轮33设在上阀盖32上方;所述第一中心通孔311、第二中心通孔321、锁紧管323内孔均与阀杆30外壁之间存在间隙。
15.其中,所述阀体1还包含管道安装环12、支柱14,过液管道11两端均设有安装环12,两个安装环12与阀盖安装管13之间连有支柱14。
16.其中,所述杆状骨架21呈圆台状,杆状骨架21大径端伸入阀盖安装管13 内孔,杆状骨架21小径端伸入限位盲孔111内,杆状骨架21上端面、下端面均设有同轴的延展盲孔211,杆状骨架21侧壁设有同轴的延展环形槽212,延展环形槽212设在过液管道11内侧,杆状骨架21与限位盲孔111内壁、阀盖安装管13内壁之间均设有第一密封圈23。
17.其中,所述下阀盖31、阀盖安装管13上端面之间螺栓连接。
18.其中,所述压环314上端伸出下阀盖31,下阀盖31设在压环314上端面,上阀盖32将压环314下压,压环314侧方的下阀盖31与上阀盖32之间螺栓连接且用于连接的螺栓轴线与阀杆30轴线平行。
19.其中,所述限位管324与锁紧管323外管壁、第二盲孔322内孔壁之间过盈配合,限位管324将防滑压环3231压在阀杆30表面。
20.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21.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断裂不锈钢闸阀在工作过程中,关闭闸阀:旋转手轮33,调整限位挡液圆板22角度,使限位挡液圆板22径向设在过液管道11内孔,使限位挡液圆板22堵住过液管道11,开启闸阀:旋转手轮33,调整限位挡液圆板22角度,使限位挡液圆板22过液管道11内孔偏离径向位置,过液管道11 两端形成通路。
2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使阀杆的转动不易受锈蚀影响,阀杆不会因为锈蚀等因素卡死而被拧断;通过设置与阀杆30外壁之间存在间隙的第一中心通孔311、第二中心通孔321、锁紧管323内孔的方式,即使阀杆30 与第一中心通孔311、第二中心通孔321、锁紧管323内孔之间锈蚀了,由于间隙缘故,锈蚀部位也不易卡死阀杆30;通过设置限位盲孔111、杆状骨架21、延展盲孔211、延展环形槽212、限位挡液圆板22的方式,其中杆状骨架21两端分别卡入限位盲孔111、阀盖安装管13内孔,限位挡液圆板22的外环壁适应性压在过液管道11内壁上,使阀瓣2在过液管道11内被多重限位,使阀瓣2 不易被被水流冲击形变,同时面临温差时,延展盲孔211、延展环形槽212能够为阀瓣2的膨胀、收缩提供一定的延展空间,降低高地温对阀瓣2的影响;通过设置第一盲孔312、第二密封圈313、压环314的方式,压环314将若干个第二密封圈313压在第一盲孔312孔底后,能够使若干个第二密封圈313内孔进一步紧密压在阀杆30外壁上,能够使若干个第二密封圈313外壁进一步紧密压在第一盲孔312内壁上,进一步提升若干个第二密封圈313的密封性,使水汽不易经由第二密封圈313泄漏。
23.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