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2508发布日期:2022-09-27 23:2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机电工程技术领域之中,很多的设备在使用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对这些热量进行及时的处理,这些热量会极大的影响到设备的运行,极大的提高设备的耗能,甚至会造成设备的损坏;
3.而现有的机电工程用的通风管道一般采用的是白铁管道,白铁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的,这种连接方式虽然可以很好的固定风管之间的连接,但是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漏风的现象,且连接方式在操作时需要多个操作人员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精准的对接,不便于安装。
4.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能够在长时间使用的时候避免出现漏风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包括:
7.第一通风管道,其用于机电工程的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左方设置有第二通风管道;
8.韧性段,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管道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的中部;
9.对接内管,安装在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左侧,所述对接内管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通风管道的内部;
10.内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风管道的内侧;
11.密封胶圈,其安装在所述对接内管的左侧。
12.优选的,所述密封胶圈还包括:
13.矩形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上下两端;
14.橡胶垫,其安装在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内部。
15.优选的,所述橡胶垫还包括有:
16.卡槽,其对称设置在所述矩形框的内壁两侧,且两个所述卡槽均呈口字形设置;
17.通孔,其均匀分布开设在所述矩形框的左右侧壁上,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卡槽。
18.优选的,所述通孔还包括有:
19.螺栓,其安装在所述通孔的内部,且所述螺栓的一侧侧壁上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与所述螺栓构成可拆卸结构。
20.优选的,所述螺栓还包括有:
21.固定板,其分别安装在所述矩形框的内侧四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矩形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22.活动板,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两端,且所述活动板截面呈直角梯形设置。
23.优选的,所述活动板还包括有:
24.横板,其设置在所述矩形框的上下端;
25.弹簧,其连接在所述活动板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凹槽的内壁上。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通过设置有橡胶垫,通风管道与橡胶垫之间紧贴在一起,可以提高通风管道的密封性,有效的避免冷空气的泄漏,节能效果好;
27.1.通过第一通风管道上所连接的的对接内管插接至第二通风管道的内腔,从而可实现两个通风管快速精准对接,密封胶圈使对接内管与管道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从而防止第二通风管道内腔的气体泄漏,从而增强密封效果;
28.2.并且通过设置有螺栓,通孔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对通风管道的固定操作,安装快捷高效,韧性段可沿着通风管的长度方向伸缩且可控制转角的角度。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通风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第一通风管道;2、第二通风管道;3、韧性段;4、对接内管;5、内接槽;6、密封胶圈;7、矩形框;8、橡胶垫;9、卡槽;10、通孔;11、螺栓;12、螺帽;13、固定板;14、活动板;15、横板;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通风管道1,其用于机电工程的管道连接,第一通风管道1的左方设置有第二通风管道2;韧性段3,固定设置在第一通风管道1与第二通风管道2的中部;韧性段3还包括:对接内管4,安装在第一通风管道1的左侧,对接内管4焊接固定在第二通风管道2的内部;内接槽5,设置在第二通风管道2的内侧;密封胶圈6,其安装在对接内管4的左侧,通过分别在第一通风管道1与第二通风管道2设置韧性段3可沿着通风管的长度方向伸缩且可控制转角的角度;
35.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矩形框7,其设置在第一通风管道1的上下两端;橡胶垫8,其安装在第一通风管道1的内部,橡胶垫8还包括有:卡槽9,其对称设置在矩形框7的内壁两侧,且两个卡槽9均呈口字形设置;通孔10,其均匀分布开设在矩形框7的左右侧壁上,且通孔10贯穿卡槽9,通孔10还包括有:螺栓11,其安装在通孔10的内部,且螺
栓11的一侧侧壁上连接有螺帽12,螺帽12与螺栓11构成可拆卸结构,通风管道与橡胶垫8之间紧贴在一起,可以提高通风管道的密封性,有效的避免冷空气的泄漏,节能效果好;
36.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板13,其分别安装在矩形框7的内侧四周,固定板13与矩形框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活动板14,其设置在固定板13的上下两端,且活动板14截面呈直角梯形设置,活动板14还包括有:横板15,其设置在矩形框7的上下端;弹簧16,其连接在活动板14的一端,弹簧16的另一端连接在凹槽的内壁上,此结构在连接操作的时候不需要多个操作人员操作,节省人力和物力。
37.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根据图1-3所示,将第一通风管道1左侧的对接内管4插接至第二通风管道2内腔,从而实现第一通风管道1和管第二通风管道2之间的快速精准对接,第二通风管道2内部设置有内接槽5,第一通风管道1和对接内管4之间通过外螺纹连接,方便两个管道之间的安装固定,通过密封胶圈6对对接内管4与第二通风管道2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从而防止第二通风管道2内腔的气体泄漏,从而增强密封效果,第二通风管道2一侧插入到矩形框7内部,管道推动活动板14向凹槽内腔运动,活动板14将弹簧16压缩,横板15向矩形框7一侧运动,通过设置有螺栓11,通孔10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对通风管道的固定操作,安装快捷高效,韧性段3可沿着通风管的长度方向伸缩且可控制转角的角度,固定板13和横板15上设置有橡胶垫8,并且矩形框7对通风管道连接处的封闭作用,可以有效的避免通风管道内部的冷气泄漏降低损耗。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风管道(1),其用于机电工程的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的左方设置有第二通风管道(2);韧性段(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的中部;对接内管(4),安装在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的左侧,所述对接内管(4)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的内部;内接槽(5),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的内侧;密封胶圈(6),其安装在所述对接内管(4)的左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6)还包括:矩形框(7),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的上下两端;橡胶垫(8),其安装在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8)还包括有:卡槽(9),其对称设置在所述矩形框(7)的内壁两侧,且两个所述卡槽(9)均呈口字形设置;通孔(10),其均匀分布开设在所述矩形框(7)的左右侧壁上,且所述通孔(10)贯穿所述卡槽(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还包括有:螺栓(11),其安装在所述通孔(10)的内部,且所述螺栓(11)的一侧侧壁上连接有螺帽(12),所述螺帽(12)与所述螺栓(11)构成可拆卸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11)还包括有:固定板(13),其分别安装在所述矩形框(7)的内侧四周,所述固定板(13)与所述矩形框(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活动板(14),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3)的上下两端,且所述活动板(14)截面呈直角梯形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4)还包括有:横板(15),其设置在所述矩形框(7)的上下端;弹簧(16),其连接在所述活动板(14)的一端,所述弹簧(16)的另一端连接在凹槽的内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电工程用通风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通风管道,其用于机电工程的管道连接,第一通风管道的左方设置有第二通风管道;韧性段,固定设置在第一通风管道与第二通风管道的中部;对接内管,安装在第一通风管道的左侧,对接内管焊接固定在第二通风管道的内部;内接槽,设置在第二通风管道的内侧;密封胶圈,其安装在对接内管的左侧,矩形框,其设置在第一通风管道的上下两端;橡胶垫,其安装在第一通风管道的内部,通过第一通风管道上所连接的的对接内管插接至第二通风管道的内腔,从而可实现两个通风管快速精准对接,密封胶圈使对接内管与管道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从而防止第二通风管道内腔的气体泄漏,从而增强密封效果。密封效果。密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薛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薛云
技术研发日:2022.07.05
技术公布日:2022/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