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9111发布日期:2022-11-22 22:5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用户审美需求,市场上显示装置朝着产品超薄化的发展,例如,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电视的显示装置通过电流驱动有机薄膜本身发光,不需要在显示装置内设置背光源,显示装置部分相较于液晶电视更为轻薄。但是由于显示装置的底座的至少部分通常设置于显示屏背侧,安装时显示屏与墙体之间距离较远,不能实现贴墙放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解决了显示装置安装时显示屏与墙体之间距离较远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屏、后壳以及至少一个底座。其中,该显示屏具有显示面以及与该显示面相对设置的背面,后壳设置于该显示屏的背面。此外,底座与显示屏和后壳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例如,底座与显示屏连接,或者,底座与后壳连接,或者底座与显示屏和后壳均连接。这样一来,该底座可以支撑显示屏,使得显示装置整机可以通过底座放置在承载台上。
6.基于此,上述底座可以包括支撑部,该支撑部的一部分与显示屏和后壳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另一部分伸出显示屏的显示面所在的一侧。此外,底座还可以包括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与上述支撑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而第二端伸出显示屏的背面所在的一侧。
7.这样一来,在底座的支撑部与第一延伸部相连接的情况下,底座与显示屏相连接,底座支撑显示装置并放置于承载台上,此时该显示装置可以满足用户无需贴墙放置的需求。
8.由于上述第一延伸部与支撑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底座的支撑部不与第一延伸部相连接的情况下,该底座与显示屏相连接,底座支撑显示装置放置于承载台上,此时,由于底座的第一延伸部未与支撑部相连接,因此显示装置可以贴墙放置或者靠墙放置,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得到了缩小,用户对于缩小显示屏与墙体之间的距离,使显示装置可以贴墙放置的需求得以实现。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可以包括底座连接件和第二延伸部,其中,底座连接件与显示屏相连接。第二延伸部设置于底座连接件远离第一延伸部的一侧,且该第二延伸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其中,第二延伸部的第三端与底座连接件相连接,第二延伸部的第四端伸出显示屏的显示面所在的一侧。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显示屏连接件,该显示屏连接件
设置于显示屏的背面与后壳之间,与显示屏的背面相连接,且该显示屏连接件还与底座连接件相连接。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连接件可以包括导向部、连接部以及多个第一螺纹连接件。其中,导向部设置于显示屏的背面与后壳之间,且与显示屏连接件连接。而连接部设置于导向部远离显示屏的一侧,且与导向部相连接,此外,该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基于此,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伸入至连接部远离导向部的一侧,一个第一螺纹连接件一端抵接于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并与一个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支撑部包括第二延伸部的情况下,底座连接件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螺纹连接件,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基于此,第二延伸部的第三端伸入至连接部远离导向部的一侧,一个第二螺纹连接件一端抵接于第二延伸部的第三端,并与一个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远离底座连接件的表面和第二延伸部远离底座连接件的表面为平面,且平齐。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关于底座连接件对称设置。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屏连接件的情况下,显示屏连接件朝向底座连接件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导向部伸入该凹槽内,且与显示屏连接件相连接。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挂耳以及卡挂件,其中挂耳为u型,设置于后壳远离显示屏的一侧表面上,且与后壳相连接,该挂耳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具有容纳空间,且挂耳远离后壳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避让槽,基于此,卡挂件一端穿过避让槽位于容纳空间内,且与挂耳挂接,卡挂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显示装置的承载挂接件连接。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底座可以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分别靠近显示屏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底座的支撑部与第一延伸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3a为图2中支撑部与显示屏连接的一种示意图;
21.图3b为图3a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4为图2中支撑部与第一延伸部相连接并支撑显示屏的示意图;
23.图5为图2中支撑部不与第一延伸部相连接而支撑显示屏的示意图;
24.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屏连接件的示意图;
25.图6b为图6a中b处的放大图;
26.图7a为沿图6b中虚线a-a剖切得到的剖切图;
27.图7b为图6a中显示屏连接件的另一种示意图;
28.图8为图1中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图1中底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挂耳设置于后壳的示意图;
31.图11为图10中挂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卡挂件与挂耳挂接的示意图。
33.附图说明:显示装置-100;显示屏-1;后壳-2;底座-3;支撑部-30;第一延伸部-31;第一端-311;第二端-312;第二延伸部-32;第三端-323;第四端-324;底座连接件-301;显示屏连接件-4;凹槽-40;导向部-3011;连接部-3012;第一螺纹孔-3012a;第二螺纹孔-3012b;第一螺纹连接件-51;第二螺纹连接件-52;第一卡槽-3012c;第二卡槽-3012d;第一卡接件-61;第二卡接件-62;挂耳-8;避让槽-80;卡挂件-9。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和后壳2,其中,显示屏1具有显示面,显示面指的是显示屏1能够显示图像的表面,显示屏1还具有与该显示面相对设置的背面,上述后壳2设置于显示屏1的背面。为了便于安装放置上述显示装置100,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底座3,该底座3与显示屏1相连接并用于支撑该显示屏1,使得显示装置100可以通过底座3放置于承载台(例如,电视柜、办公桌或者书桌等)。
39.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3还可以与后壳2相连接,后壳2与显示屏1相连接,进而使得底座3起到支撑显示屏1的作用,或者,底座3与显示屏1与后壳2均连接,底座同样可以发挥支撑显示屏1的作用。
4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显示屏1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也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还可以是量子点(quantumdot,qd)显示屏,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41.如图2所示,上述底座3可以包括支撑部30以及第一延伸部31。参见图3a,其中,支撑部30的一部分与所述显示屏1和后壳2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另一部分伸出显示屏1的显示面所在的一侧,支撑部30伸出部分与承载台接触以支撑显示屏1,为了方便说明接下来以支撑部30与显示屏1相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42.基于此,如图3b(图3a中a处放大图)所示,第一延伸部31具有相对设置第一端311
与第二端312,其中,第一端311与支撑部30相连接,第二端312伸出显示屏1背面所在的一侧,第二端312与承载台接触以支撑显示屏1。这样一来,支撑部30与第一延伸部31相配合实现上述底座3支撑显示屏1并使得显示装置100能够放置于承载台上的目的。
43.然而,当上述显示装置100放置于承载台上后,通常情况下,靠近显示装置100的后壳2的一侧具有墙体s(或者装饰墙)等,此时,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屏1与墙体s之间的距离h较大,墙体s与后壳2之间的空间不能被有效利用。为了解决显示屏1与墙体s之间的距离较大的问题,上述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311与支撑部30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可拆卸连接,这样一来,如图5所示,可以将第一延伸部31拆除,只保留底座3的支撑部30,在此情况下,可以将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屏1的一部分倚靠在墙体s上,上述显示屏1与墙体s之间距离较大的问题得以解决。此外,保留下的底座3可以用于支撑显示屏1防止显示屏1发生倾斜。
44.由上述可知,在拆除底座3的第一延伸部31后,底座3的支撑部30可以用于支撑显示屏1防止显示屏1出现倾斜甚至倾倒的现象,以下对该支撑部3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45.如图3b所示,上述支撑部30可以包括底座连接件301,该底座连接件301与显示屏1相连接,基于此,支撑部30还可以包括第二延伸部32,该第二延伸部32通过底座连接件301与显示屏1相连接,并起到支撑显示屏1的作用。具体的,该第二延伸部3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323与第四端324,第二延伸部32的第三端323与底座连接件301相连接,且该第二延伸部32设置于底座连接件301远离上述第一延伸部31的一侧,上述第四端324伸出显示屏1的显示面所在的一侧。这样一来,上述第二延伸部32的第三端323与底座连接件301远离第一延伸部31的一侧相连接,而第四端324作为支撑部30的伸出部分与承载台接触并支撑显示屏1。
46.由上述可知,底座3的支撑部30可以包括底座连接件301以及第二延伸部32,第二延伸部32通过底座连接件301与显示屏1相连接并支撑该显示屏1。在此情况下,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连接件,该显示屏连接件用于与上述底座3相连接,以下对该显示屏连接件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47.如图6a所示,上述显示屏连接件4设置于显示屏1的背面与后壳2之间,显示屏连接件4与显示屏1的背面相连接,且该显示屏连接件4还与底座连接件301相连接(见图6b),基于此,上述底座3可以通过该显示屏连接件4与显示屏1相连接,且由于上述显示屏连接件4设置于显示屏1的背面与后壳2之间,这样一来,当拆除底座3的第一延伸部31后,显示装置100的后壳2与墙体s之间无其他部件,使得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屏1与墙体s之间的距离较小,可以使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屏1贴墙放置。
48.由上述可知,底座连接件301与显示屏连接件4相连接,进而实现底座3与显示屏1之间的连接,为了使底座连接件301与显示屏连接件4之间可以相连接,如图7a(沿图6b中虚线a-a剖切得到)所示,上述底座连接件301还可以包括导向部3011,该导向部3011设置于显示屏1的背面与后壳2之间,且与显示屏连接件4连接。在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显示屏连接件4的情况下,该显示屏连接件4朝向底座连接件30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40(见图7b),这样一来,上述底座连接件301的导向部3011可以伸入显示屏连接件4的凹槽40内,并与显示屏连接件4相连接,实现了上述底座连接件301与显示屏连接件4之间相连接的目的。
49.综上所述,支撑部30通过底座连接件301的导向部3011与显示屏连接件4的凹槽40
相连接,使得支撑部30与显示屏1相连接,在此情况下,为了使第一延伸部31可以与支撑部30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如图7a所示,上述底座连接件301还可以包括连接部3012,该连接部3012设置于导向部3011远离显示屏1的一侧,且该连接部3012与导向部3011相连接,如图8所示,该连接部301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3012a,基于此,该底座连接件4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螺纹连接件51。这样一来,便可以实现第一延伸部31与支撑部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更具体的,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311伸入至连接部3012远离导向部3011的一侧,一个第一螺纹连接件51一端抵接于该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311,并与一个第一螺纹孔3012a螺纹连接。
50.这样一来,当用户对于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屏1与墙体s之间的距离无要求时,便可保留上述第一延伸部31,第一延伸部31通过开设于连接部3012上的第一螺纹孔3012a与第一螺纹连接件51与支撑部30可拆卸连接(见图8),当需要将显示装置100贴墙放置以缩小显示屏1与墙体s之间的距离时,因为第一延伸部31通过第一螺纹孔3012a和第一螺纹连接件51与支撑部30可拆卸连接,所以可以将第一延伸部31拆除,仅保留支撑部30实现显示装置100的贴墙放置(见图5)。
51.在上述支撑部30包括第二延伸部32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上述底座连接件301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螺纹连接件52,基于此,连接部3012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3012b。这样一来,上述第二螺纹连接件52与第二螺纹孔3012b相配合使得第二延伸部32可以与底座连接件301相连接,进而使该第二延伸部32起到支撑显示屏1的作用。
52.由上述可知,上述的第一延伸部31通过第一螺纹孔3012a与第一螺纹连接件51相配合实现与底座连接件3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了第一延伸部31与支撑部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相似的,上述第二延伸部32通过第二螺纹孔3012b与第二螺纹连接件52相配合实现与底座连接件301之间连接,进而该第二延伸部32作为支撑部30伸出显示屏1显示面所在一侧的伸出部分,起到支撑显示屏1的作用。
53.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可拆卸连接还可以通过卡接实现,如图9所示,底座连接件301的连接部3012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卡槽3012c,为了与第一卡槽3012c向配合,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靠近连接部3012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件61,基于此,一个第一卡接件61与一个第一卡槽3012c卡接,这样一来,便可以实现第一延伸部31与底座连接件3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延伸部31与支撑部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相似的,为了实现第二延伸部32与底座连接件301之间的连接,如图9所示,上述连接部3012还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卡槽3012d。相应的,为了与第二卡槽3012d配合,上述第二延伸部32的第三端323靠近连接部3012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件62,这样一来,一个第二卡接件62与一个第二卡槽3012d卡接,使得第二延伸部32可以通过上述多个第二卡槽3012d与多个第二卡接件62卡接,进而实现第二延伸部32与底座连接件301之间的连接。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伸部31以及第二延伸部32与底座连接件301之间的连接不限于上述螺纹连接、卡接两种方式,只要能够使得第一延伸部31与底座连接件30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延伸部31以及第二延伸部32与底座连接件301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即可,本技术对于第一延伸部31与底座连接件301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延伸部32与底座连接件30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55.在此基础上,当上述第一延伸部31以及第二延伸部32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的方
式与底座连接件301相连接时,第一延伸部31远离底座连接件301的表面和第二延伸部32远离底座连接件301的表面为平面(见图3b),且第一延伸部31远离底座连接件301的表面和第二延伸部32远离底座连接件301的表面平齐。
56.这样一来,由于第一延伸部31与第二延伸部32远离底座连接件301的表面为平面,因此第一延伸部31与第二延伸部32的表面可以与放置显示装置100的承载台(承载台的表面为平面)相贴合,可以更稳定的支撑显示装置100。此外,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延伸部31于第二延伸部32可以关于底座连接件对称设置,这样一来,可以使第一延伸部31于第二延伸部32更好的支撑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屏1,且关于底座连接件301对称设置上述第一延伸部31于第二延伸部32更加美观。
57.当第一延伸部31不与底座连接件301相连接时,也即,将底座3的第一延伸部31拆除的情况下,显示装置100仅由支撑部30的第二延伸部32支撑,由于该第二延伸部32远离底座连接件301的表面为平面,因此该第二延伸部32可以与承载台相贴合,第二延伸部32与承载台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也较大,能够确保在拆除第一延伸部31的情况下,显示装置100贴墙放置于承载台上时显示装置100不会出现倾倒的现象。
58.由上述可知,第一延伸部31与第二延伸部32远离底座连接件301的表面为平面,在此情况下,当底座3拆除第一延伸部31并将显示装置100贴墙放置于承载台上时,第二延伸部32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
59.当底座3不与第一延伸部31相连接时,为了更进一步的防止显示装置100发生倾倒的现象,如图10所示,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挂耳8,该挂耳8为u型,设置于后壳2远离显示屏1的一侧表面上,且该挂耳8于后壳2相连接。参见图11,该挂耳8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具有容纳空间,且该挂耳远离后壳2的一侧的侧壁上开设由避让槽80。在此基础上,如图12所示,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卡挂件9,该卡挂件9一端穿过避让槽80位于上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挂耳8相连接,该卡挂件9的另一端用于与显示装置100的承载挂接件相连接,该承载连接件可以是墙体、装饰墙、木板等。
60.进一步地,避让槽80具有朝向底座3的开口,卡挂件9可以通过该开口与避让槽80配合,从而使卡挂件9穿过避让槽80且位于该容纳空间内,进而使挂耳8与卡挂件9挂接。
61.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挂耳8可以设置在承载连接件上(例如,墙体),其中,挂耳8具有避让槽80的一侧朝向后壳2,在此情况下,上述卡挂件9的一端与后壳2相连接,另一端与穿过避让槽80位于上述挂耳8的容纳空间内,且与挂耳8相连接。
62.在本实施例中,避让槽80具有背离底座3的开口,卡挂件9可以通过该开口与避让槽80配合,从而使卡挂件9穿过避让槽80且位于该容纳空间内,进而使挂耳8与卡挂件9挂接。
6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底座3可以分别为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分别靠近显示屏1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见图10)。
6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