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线上的爬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8255发布日期:2022-11-22 20:5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管线上的爬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检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管线上的爬行器。


背景技术:

2.管道爬行器是一种用于管线检修等工作的机器,用于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城市供排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等多种管道的缺陷检查、修补等;
3.授权公告号为cn202123145676.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微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该微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包括爬车主体、定位传感器和射线发生装置,所述定位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爬车主体的外壁相连,还包括连接杆、滚轮、管道、驱动杆、调节杆、通孔、限位槽、推杆、弹簧、连接座、定位传感器、凸条、移动槽、连接块、固定杆和矩形块,连接杆数量为多个,且一端向外延伸出所述爬车主体的外壁;滚轮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外侧;管道设置在所述爬车主体的外壁,且所述滚轮与所述管道的内壁相贴合;该装置通过调节连接杆的长度实现对滚轮位置的调节,促使滚轮与不同直径的管道内壁相抵,无需根据不同管道内径对滚轮进行更换,即可实现设备与不同直径的管道紧密贴合平稳运行,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小了人工劳动强度;
4.虽然该微型x射线管道爬行器便于设备与不同直径的管道紧密贴合平稳运行,但是该爬行器在管路内运动时,与管路之间缺乏有效的辅助支撑结构,使得爬行器在运动时易出现侧翻的状况,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管线上的爬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线上的爬行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管线上的爬行器,包括爬行机构,所述爬行机构的上方设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呈倾斜设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矩形腔,所述矩形腔内固定有横板,所述支架的顶面穿设有多个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穿过横板并与横板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的顶端处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内壁之间处转动连接有脚轮,所述连杆上靠近底端处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连杆上靠近底端处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紧挡块的底面和横板的顶面。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爬行机构包括呈中空式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的前侧设有主锥齿轮,所述主锥齿轮的前侧啮合有副锥齿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两个相对称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穿过壳体并突出至外界,位于前侧的所述驱动轴与副锥齿轮同轴键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行走轮;所述驱动轴上均同轴固定有两个齿轮,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齿轮之间均啮合有齿带。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与壳体顶面固定连接的箱
体,所述箱体的顶面呈开口式结构,所述箱体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同轴固定且螺纹环绕方向相反的丝杆,所述箱体的后侧壁安装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与丝杆同轴键连接,所述丝杆上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方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铰接有铰座,位于下方的所述铰座与相对应的连接块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两个所述铰座之间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支架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部前方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马达通过螺栓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轴的两端穿过壳体并壳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位于第二马达的外部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后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通过设置的爬行机构和辅助机构:一方面,通过设置的壳体和行走轮等,便于装置沿管路的内部进行移动,方便进行检修等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两侧设置的多个脚轮和设置的丝杆等,对爬行机构的运动起到了支撑和辅助的作用,避免爬行机构运动的同时出现侧翻等状况,保证了装置运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多个脚轮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便于在不同管径的管线内部进行使用;该设计便于装置在管线内稳定运动,避免了装置在管线内出现侧翻等状况。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爬行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爬行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爬行机构;11、壳体;12、支撑板;13、第一马达;14、主锥齿轮;15、副锥齿轮;16、驱动轴;17、行走轮;18、齿轮;19、齿带;
25.2、辅助机构;21、箱体;211、保护壳;22、第二马达;23、丝杆;24、连接块;25、连接板;251、铰座;26、连接座;27、支撑组件;271、支架;2711、矩形腔;272、横板;273、连杆;274、固定架;275、脚轮;276、挡块;27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0.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管线上的爬行器,包括爬行机构1。爬行机构1包括呈中空式结构的壳体11,壳体11的内部设有第一马达13,第一马达13的前侧设有主锥齿轮14,主锥齿轮14的前侧啮合有副锥齿轮15,壳体11的内部设有两个相对称的驱动轴16,驱动轴16的两端穿过壳体11并突出至外界,位于前侧的驱动轴16与副锥齿轮15同轴键连接,驱动轴16的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行走轮17,且行走轮17通过螺栓与驱动轴16固定连接;驱动轴16上均同轴固定有两个齿轮18,前后相邻的两个齿轮18之间均啮合有齿带19;第一马达13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主锥齿轮14和副锥齿轮15进行转动,副锥齿轮15带动前侧的驱动轴16进行转动,在齿带19的牵引下,即可带动两个驱动轴16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行走轮17转动,通过行走轮17的转动,便于带动装置在管线内部移动。
31.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16的两端穿过壳体11并壳体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轴承的设置对驱动轴16起到了支撑和支持作用的作用,有利于保证驱动轴16稳定顺畅转动。
3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的后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散热槽的设置有利于壳体11内外空气的流通,有利于第一马达13的散热,避免第一马达13出现过热的状况。
33.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的内部前方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第一马达13通过螺栓与支撑板12固定连接,支撑板12的设置便于安装和固定第一马达13。
34.请参阅图5-7,爬行机构1的上方设有辅助机构2。支撑组件27还包括与壳体11顶面固定连接的箱体21,箱体21的顶面呈开口式结构,箱体21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同轴固定且螺纹环绕方向相反的丝杆23,且两个丝杆23同轴紧密焊接,箱体21的后侧壁安装有第二马达22,第二马达22的输出轴与丝杆23同轴键连接,丝杆23上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24,连接块24的上方均设有连接板25,连接板25的两端均铰接有铰座251,位于下方的铰座251与相对应的连接块24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两个铰座251之间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6,且位于下方的铰座251与连接块2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铰座251与连接座2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座26与支架271固定连接;第二马达22的输出轴带动两个丝杆23转动,两个连接块24即可同步相对运动,连接块24即可带动连接板25相对运动,连接板25可同步带动支撑组件27上下运动,便于调节支撑组件27的高度,从而便于装置在不同管径的管路内使用。
35.具体的,辅助机构2包括两个相对称的支撑组件27,支撑组件27呈倾斜设置,支撑组件27包括支架271,支架271上开设有矩形腔2711,矩形腔2711内固定有横板272,且横板272通过螺栓与支架271固定连接,支架271的顶面穿设有多个连杆273,连杆273的底端穿过
横板272并与横板272滑动连接,连杆273的顶端处固定有固定架274,且固定架274与连杆27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架274的两侧内壁之间处转动连接有脚轮275,连杆273上靠近底端处固定连接有挡块276,且挡块276与连杆273紧密焊接,连杆273上靠近底端处还套设有弹簧277,弹簧277的两端分别抵紧挡块276的底面和横板272的顶面;一方面,通过设置的脚轮275等,便于对爬行机构1的运动起到了限位作用,避免爬行机构1在管路内移动时出现侧翻等状况;另一方面,在弹簧277的作用下,可以避免脚轮275过度挤压管路的内壁,避免对装置的移动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使得脚轮275与管路内壁充分接触。
36.在本实施例中,箱体21的后侧壁位于第二马达22的外部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保护壳211,保护壳211后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保护壳211的设置对第二马达22起到了保护作用,而散热槽的设置有利于第二马达22进行散热。
37.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脚轮275的外壁呈圆弧形,当脚轮275接触到管路的内壁时,脚轮275的圆弧形外壁与管路的内壁相接触,从而便于脚轮275沿管路的内壁进行滚动,提高了装置移动时的顺畅性。
38.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座26呈中空式结构,且连接座26的尺寸与箱体21的开口尺寸相适配;一方面,中空式的结构既可以减轻装置重量,提高装置的便携性,便于装置进行移动,也可以减少装置的用料,节约生产成本。
39.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马达13和第二马达22为现有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0.具体使用时,使用人员首先将装置置于管线的入口处,两侧的行走轮17与管线的内壁相接触,随后使用人员接通第二马达22的电源,第二马达2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两个丝杆23同步转动,随着两个丝杆23的转动,两个连接块24即同步相对向内侧运动,连接块24同步带动两个连接板25同步相对运动,连接板25同步带动连接座26向上运动,连接座26即带动两侧的支架271同步向上运动,同时两侧的多个脚轮275接触管线的内壁并抵紧管线的内壁,此时连杆273在挤压力的作用下运动,弹簧277同时被压缩,使用人员同步停止第二马达22的电源即可;接下来使用人员接通第一马达13的电源,第一马达13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主锥齿轮14转动,因主锥齿轮14与副锥齿轮15相啮合,副锥齿轮15同步转动并带动位于前侧的驱动轴16和位于前侧的齿轮18转动,因齿轮18与齿带19相啮合,齿带19同步带动位于后侧的齿轮18和驱动轴16转动,驱动轴16同步带动两侧的行走轮17转动,此时行走轮17即带动转轴在管线内部运动。
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