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阀杆出水的提拉式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3278发布日期:2022-12-10 03:4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阀杆出水的提拉式阀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龙头控制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阀杆出水的提拉式阀芯。


背景技术:

2.现有水龙头的出水口开关常用按压阀芯控制,按压式阀芯结构往往采用阀芯连接在按压式开关的压杆端部,按压式开关配置有按钮,按钮和压杆连接,按压式开关中的运动控制结构能够为压杆在轴向上提供前后两个停留位,使得阀芯也能有两个停留位,分别对应阀的开和关两个状态。如我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按压式阀芯,申请号为201510662084.x,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按压式阀芯设置有按压式开关,所述开关设置有滑动轴并为滑动轴在轴向提供有两个停留位,使所述按压式阀芯能分别处于切断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连通的第一状态以及接通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接通的第二状态。这类按压阀芯只能对单一出水口进行开关控制,阀芯配合装配的水龙头、尤其是淋浴龙头往往具有多个出水口,这就需要多个按压阀芯来对应调控,如此为了排布多个出水口和对应的按压阀芯,无形中会使水龙头阀体结构复杂化,不便加工,制造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可对应简化龙头阀体结构的可阀杆出水的提拉式阀芯。
4.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阀杆出水的提拉式阀芯,包括提拉杆和壳体,壳体套置在提拉杆外侧,提拉杆可沿壳体内壁上下滑动;其中提拉杆呈长圆杆状,自上而下分为通水部和堵水部,通水部中心沿轴线方向设有向上开口的阀杆水道,通水部底部侧开有连通阀杆水道的阀杆进水口,阀杆进水口位于堵水部的上方;堵水部外伸于壳体下方,水流可沿壳体底部开口进入阀杆进水口进而从阀杆水道向上出水;提拉杆向上滑动可使堵水部封堵壳体底部开口,实现对本提拉式阀芯的断水效果。
6.进一步的,本提拉式阀芯还包括弹簧,弹簧套设在提拉杆外侧,弹簧一端与壳体相抵,提拉杆上部还设有卡簧槽,卡簧槽内容置有卡簧,弹簧另一端与卡簧相抵或相离。
7.进一步的,壳体呈环柱状,中部空心,包括进水腔和滑杆腔,进水腔位于滑杆腔的下方,其中进水腔的内径大于滑杆腔的内径,滑杆腔的内径大小与提拉杆相适配,提拉杆可沿滑杆腔的内壁上下滑动。
8.进一步的,进水腔底部安置有碗形圈,碗形圈的内圈壁与提拉杆周壁密封接触。
9.进一步的,进水腔的内壁上还设有防脱凸环,碗形圈塞装后,其碗边与防脱凸环相抵。
10.进一步的,提拉杆的通水部的中上部外壁上设有阀杆密封槽,阀杆密封槽内容置阀芯内o型圈,阀芯内o型圈与滑杆腔内壁密封接触。
11.进一步的,堵水部环壁设有堵水密封槽,堵水密封槽内套置堵水密封圈。
12.进一步的,进水腔的腔底扩口设置有密封台阶,密封台阶的大小与堵水密封圈相匹配。
13.进一步的,壳体外壁中部设有壳体安装部,壳体安装部呈外六角状;壳体外壁上还设有下装配螺纹,下装配螺纹位于壳体安装部下方。
14.进一步的,本提拉式阀芯装配在龙头阀体内,龙头阀体可具有两路出水效果,具体地,龙头阀体内设置阀体容腔,龙头阀体上还设置有与阀体容腔相通连的阀体侧进水口、阀体下出水口和阀体装配口,阀体侧进水口位于阀体容腔的侧面,阀体下出水口和阀体装配口同轴线分别位于阀体容腔的下方和上方;壳体与龙头阀体通过阀体装配口螺接固定,壳体的进水腔中下部容置于阀体容腔内;提拉杆的堵水部上下滑动,可堵住壳体的进水腔底部开口或阀体下出水口,使水流自阀体侧进水口进入阀体容腔后可从阀体下出水口向下出水或进入进水腔从阀杆水道向上出水,以此实现本提拉式阀芯的水路切换作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可阀杆出水的提拉式阀芯不仅具有控制水龙头阀体某一出水口开关的作用,即堵水部上升、下降可以对阀体出水口通水或堵水,本阀芯还自带阀杆出水(即从提拉杆通水部的阀杆水道出水)这一选择,与龙头阀体配合后,可切换实现两路出水,不再限于常用按压阀芯那样的单路出水,设计简便,结构效果更多元化,为龙头阀体的设计结构提供了多样选择,龙头的阀体水路设计可更加简单,加工也将更方便,同时一个阀芯元件控制两路出水,产品成本也将更有竞争力。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提拉式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提拉式阀芯的截面图。
18.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提拉式阀芯中提拉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提拉式阀芯中提拉杆的截面图。
20.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提拉式阀芯中壳体的截面图。
21.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提拉式阀芯与龙头阀体装配时第一出水状态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提拉式阀芯与龙头阀体装配时第二出水状态示意图。
23.图中,1、提拉杆;11、通水部;12、堵水部;13、阀杆水道;14、阀杆进水口;15、堵水密封槽;16、阀杆密封槽;17、阀杆螺纹;18、卡簧槽;19、进水凹槽;2、卡簧;3、弹簧;4、内o型圈;5、壳体;51、进水腔;52、滑杆腔;53、壳体内阶;54、防脱凸环;55、壳体安装部;56、下装配螺纹;57、密封台阶;6、碗形圈;7、外o形圈;8、堵水密封圈;9、龙头阀体;91、阀体容腔;92、阀体侧进水口;93、阀体下出水口;94、阀体装配口;95、环壁下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5.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6.如图1-5所示,是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阀杆出水的提拉式阀芯,自上而下包括提拉杆1、卡簧2、弹簧3、内o型圈4、壳体5、碗形圈6、外o形圈7、堵水密封圈8。具体结构如下。
27.壳体5套置在提拉杆1外侧,提拉杆1可沿壳体5内壁上下滑动。其中提拉杆1呈长圆杆状,自上而下分为通水部11和堵水部12,堵水部12外伸于壳体5下方。如此堵水部上升、下降可以对龙头阀体的某一出水口进行开关控制。通水部11中心沿轴线方向设有向上开口的阀杆水道13,通水部11底部侧开有连通阀杆水道13的阀杆进水口14,阀杆进水口14位于堵水部12的上方;堵水部12外伸于壳体5下方,水流可沿壳体5底部开口进入阀杆进水口14进而从阀杆水道13向上出水;提拉杆1向上滑动可使堵水部12封堵壳体5底部开口,实现对本提拉式阀芯的断水效果。如此本阀芯还自带阀杆出水这一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阀杆出水是为简称,具体表示从提拉杆通水部的阀杆水道出水。
28.本实施例中阀杆进水口14的表现形式为在通水部11底部两翼设置的“γ”形缺口,该缺口一直向内延伸直至与阀杆水道13相接。也可以是侧壁上开设的镂空过水孔,形式上并不加以限定。堵水部12呈实心的中宽上下窄的形态,上下均设有导角。
29.提拉杆1的通水部11的中上部外壁上设有阀杆密封槽16,阀杆密封槽16内容置阀芯内o型圈4,阀芯内o型圈4与滑杆腔52内壁密封接触。本实施例中,通水部11上设有相邻的两个阀杆密封槽16,分别套有阀芯内o型圈4。设置两个小o型圈,提拉杆1的密封效果更好,阀芯内o型圈4是为了隔绝水从提拉杆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流出,防止水流互串,设置一个小o型圈,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密封作用。由于提拉杆1与壳体5之间存在缝隙,当提拉杆1拉提、下压动作时,提拉杆1实际会有一定角度的偏移,相当于增大了提拉杆1与壳体5之间的间隙,设置两个小o型圈,提拉杆1晃动的角度更小,限制了提拉杆1与壳体5之间的间隙大小,组合密封效果更好。
30.堵水部12环壁设有堵水密封槽15,堵水密封槽15内套置堵水密封圈8。其中堵水密封圈8为算珠型厚款密封垫,能上下堵住“水口”。
31.壳体5呈环柱状,中部空心,包括进水腔51和滑杆腔52,进水腔51位于滑杆腔52的下方,其中进水腔51的内径大于滑杆腔52的内径,滑杆腔52的内径大小与提拉杆1相适配,提拉杆1可沿滑杆腔52的内壁上下滑动。壳体5的进水腔内壁径向宽度要大于其上方的滑杆腔内壁的径向宽度,提拉杆1与进水腔51内壁之间具有更大间隙,如此水流就有足够的空间进入阀杆进水口14。
32.本提拉式阀芯还包括弹簧3,弹簧3套设在提拉杆1外侧,弹簧3一端与壳体5相抵,本实施例中弹簧3实际套设在滑杆腔52外侧,提拉杆1上部还设有卡簧槽18,卡簧槽18内容置有卡簧2,弹簧3另一端与卡簧2相抵或相离。当上提提拉杆1时,弹簧3与卡簧2相离,当下压提拉杆1时,弹簧3与卡簧2相抵,产生压迫手感,提醒是下压向上出水的档位。卡簧2可以起到提拉杆1下压时对弹簧3的抵挡限位作用。
33.本实施例中,进水腔51底部安置有碗形圈6,碗形圈6的内圈壁与提拉杆1周壁密封接触。进水腔51顶部形成壳体内阶53,碗形圈6的碗底与壳体内阶53相抵;碗形圈6可以隔绝水流进入提拉杆1与滑杆腔52内壁的间隙。选用碗形圈,可更好的承受高水压的冲击,拥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当高压时,碗边会涨开,与壳体内表面和提拉杆外表面紧密贴合,起到高水压也能密封的效果;与小o型圈配合,双重保险,共同承受高压,密封效果更好。
34.进水腔51的内壁上还设有防脱凸环54,碗形圈6塞装后,其碗边与防脱凸环54相抵,可用于防止碗形圈6在提拉杆1上下滑动时脱离,持续保障碗形圈6的密封效果。壳体5外壁中部设有壳体安装部55,壳体安装部55呈外六角状,方便工具夹持壳体5与龙头阀体9进
行装配。壳体5外壁上还设有下装配螺纹56,下装配螺纹56位于壳体安装部55下方。
35.进水腔51的腔底扩口设置有密封台阶57,密封台阶57的大小与堵水密封圈8相匹配。如此密封台阶57可更匹配堵水密封圈8的大小,使得堵水密封圈8与壳体进水腔51下沿的接触面积更大,堵水密封圈8的上堵水效果更好。
36.本实施例中,通水部11靠近堵水部12的部位呈缩径态形成进水凹槽19,如此提拉杆1与壳体5配合时,提拉杆1与壳体5的进水腔51之间有更多的空间供水流进入,阀杆水道13的进水量能得到保障。
37.本实施例中,壳体5的外壁上还设有上安装螺纹,上安装螺母位于壳体安装部55的上方,用于与其它龙头阀体配件相连,在此对其结构并不加以限定。
38.如图6、7所示,为本提拉式阀芯装配在龙头阀体9(此仅为真实龙头阀体的部分结构,在此只为了表示其与本提拉阀芯的装配关系,实际不应限定结构)内的效果图,龙头阀体9可具有两路出水效果,具体地,龙头阀体9内设置阀体容腔91,龙头阀体9上还设置有与阀体容腔91相通连的阀体侧进水口92、阀体下出水口93和阀体装配口94,阀体侧进水口92位于阀体容腔91的侧面,阀体下出水口93和阀体装配口94同轴线分别位于阀体容腔91的下方和上方;壳体5与龙头阀体9通过阀体装配口94螺接固定,壳体的进水腔51中下部容置于阀体容腔91内。阀体装配口94内壁设有螺纹,与壳体5的下装配螺纹56配合将壳体5螺接固定。
39.提拉杆1的堵水部12上下滑动,可堵住壳体的进水腔51底部开口或阀体下出水口93,使水流自阀体侧进水口92进入阀体容腔91后可从阀体下出水口93向下出水或进入进水腔51从阀杆水道13向上出水,以此实现本提拉式阀芯的水路切换作用。本实施例中,上面组合体常规是从下部出水,如图6所示,提拉杆1上提处于第一档位出水状态,弹簧3处于放松状态,当要从上部出水时才向下压缩,如图7所示,此时处于第二档位出水状态。堵水密封圈8起到密封隔水的效果,既当它与壳体5下沿相抵时,阻隔了水流进入提拉杆1内的途径,水流只能从其下方的出水口流出;当它与龙头阀体的下出水口93上沿相抵时,阻隔了水流进入下出水口的途径,水流只能从提拉杆1的进水口进入沿杆内通道向上流出。
40.堵水部12的径向宽度与阀体下出水口93相匹配。堵水密封圈8可与阀体下出水口93上沿相抵,形成封堵下出水口的状态。
41.阀体下出水口93上沿还设有环壁下台阶95,环壁下台阶95的径向宽度大于阀体下出水口93的径向宽度,环壁下台阶95可更匹配堵水密封圈8的大小,使得堵水密封圈8与阀体下出水口93上沿的接触面积更大,堵水密封圈8的下堵水效果更好。
42.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图6中壳体5上方连接的仅是一个装饰筒,可有可无,实际提拉杆1上面还要连接一个“提拉把手”,“提拉把手”里面设置档位卡点,因其不本发明重点,未以图示之。结合图3、4所示,通水部11的顶部外壁也还设有阀杆螺纹17,用于与“提拉把手”等相连,“提拉把手”上也会有相应的出水通道。
43.总之,本实施例中可阀杆出水的提拉式阀芯不仅具有控制水龙头阀体的阀体下出水口93开关的作用,即堵水部12上升、下降可以对阀体下出水口93通水或堵水,本阀芯还自带阀杆出水(即从提拉杆通水部的阀杆水道13出水)这一选择,与龙头阀体9配合后,可切换实现两路出水,不再限于常用按压阀芯那样的单路出水,设计简便,结构效果更多元化,为龙头阀体9的设计结构提供了多样选择,龙头的阀体水路设计可更加简单,加工也将更方
便,同时一个阀芯元件控制两路出水,产品成本也将更有竞争力。
4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