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1803发布日期:2022-10-29 07:0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组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组合。


背景技术:

2.成品支架是由工厂直接生产出定型槽钢以及各种连接件,然后交由施工人员进行现场装配的支架系统。此支架系统可以用于支撑各类管道和管路,在建筑物室内安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成品支架包括若干立柱和横担,且在装配时,横担两端通过连接件与立柱连接从而组成需要的结构。通过连接件连接横担和立柱较为繁琐,并且成本较高,从而增加了整个支架的成本,并且由于立柱上的连接孔是沿立柱长度方向(或轴向)间隔均匀分布的,使得当需要调整横担或连接件的标高时,需要移动较大的距离才能进行调整标高。为了能够不使用连接件就可直接连接立柱和横担,同时提供更多的调节方式,有人提出了双孔立柱,例如,专利号为cn202121007908.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通过在侧接槽钢(或横担)上设置两组均匀固定孔或三组均匀固定孔,并在固定槽钢端部的底座上设置差异固定孔,从而实现底座与侧接槽钢之间的多种对齐连接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只是提供了底座与侧接槽钢之间的多种微调方式,却并没有改变横担与立柱之间的微调方式。
3.有鉴于此,当前亟需能够实现立柱与横担之间的微调。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组合,该立柱与横担连接仅依靠紧固件,如螺栓贯穿连接即可,通常情况下无需额外的连接件来辅助横担和立柱之间的连接。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支架组合,包括若干立柱和若干横担;所述横担沿其轴向开有若干连接孔,其两端延伸进位于其两端的两根立柱的槽口内,并通过紧固件贯穿立柱和横担上的连接孔,以将横担两端与两根立柱连接,其中,立柱包括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上轴向开有长槽,并且立柱本体侧壁上沿立柱本体轴向开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两列,两列连接孔在立柱本体轴向位置上相互错开;用于将立柱本体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底座和马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两端和柱身。
6.作为一种改进,立柱本体侧壁上两列所述连接孔分别以第五间距和第六间距等间距设置,且两列所述连接孔的错开间距为第七间距,其所述第五间距和所述第六间距均大于所述第七间距。通过错开设置两列连接孔,使得当将该立柱与横担连接时,可将横担端部的连接孔对应于该立柱本体侧壁上的任一列连接孔中的一个进行连接,而当需要进行横担正常标高调整时,可上下移动一个或多个连接孔,而当需要进行横担微调时,则可将该横档端部的连接孔对应于立柱侧壁上另一列连接孔,并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横担与立柱之间的微调,当然,也可在该列连接孔的基础上上下移动一个或多个连接孔,从而实现横担标高的调节。优选地,第五间距等于第六间距。
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座为用于与单立柱本体配合的单立柱底座;所述单立柱底座包括用于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底板以及固定在底板上用于与立柱本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
连接部上开有若干连接孔并且延伸进立柱本体端部,紧固件,如连接螺栓贯穿连接部和立柱本体上的连接孔将立柱本体与连接部紧固。单立柱形式适用于单侧与横担连接的情况,例如支架的端部。
8.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部上的连接孔呈两列排布,两列孔在连接部的轴向位置上相互错开,其中,两列所述连接孔中的第一列的各个连接孔以第一间距等间距设置,第二列的连接孔包括具有第二间距的至少两组连接孔,且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通过设置两列连接孔,使得立柱本体与该底座之间可通过任一组上的连接孔进行连接,而当需要进行微调时,则可采用另一组的连接孔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底座与立柱之间的一档微调。
9.其中,第一组连接孔中的连接孔以第三间距等间距分布,第二组中的各个连接孔以第四间距等间距分布,且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四间距,而所述第四间距大于所述第三间距。
10.其中,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三间距,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间距。
11.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间距大于第五间距或第六间距。由于第一间距大于第五间距或第六间距,使得可通过移动连接部上第一列上的连接孔,来实现立柱端部的高度调节。
12.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间距小于第五间距或第六间距。
13.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组连接孔与第一列连接孔之间的错开间距为第八间距,所述第八间距小于所述第七间距。
14.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组连接孔与第一列连接孔之间的错开间距为第九间距,所述第六间距小于所述第八间距。即通过将两组连接孔以不同的错开间距对应于第一列等间距设置的各连接孔,从而使得底座与立柱之间实现多级微调。
15.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板上开有长孔,所述长孔分布在连接部两侧,并且连接部两侧长孔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方便调节位置。
1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为c型槽钢。利用型材作为连接部,减少加工步骤。同时形状与立柱本体的内腔匹配,使其与立柱本体接触面更大,连接更加紧固。
1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板为分别连接在连接部两侧的两块。相比于整块的底板更加省料,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整体重量。
1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座为用于与两根并排设置的立柱本体配合的双拼立柱底座;所述双拼立柱底座包括用于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底板以及固定在底板上用于与立柱本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并排设置的两个,分别与两根并排设置的立柱本体配合连接;两个连接部上开有若干连接孔并且分别延伸进两根立柱本体端部,连接螺栓贯穿连接部和立柱本体上的连接孔将立柱本体与连接部紧固。双拼立柱形式适用于双侧均与横担连接的情况,例如支架中部。
1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板上开有若干弧形孔,所述若干弧形孔沿圆周均匀分布。方便位置调整。
2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马鞍件包括用于与立柱本体柱身连接的连接部以及固定在连接部两翼用于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底板;所述连接部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翼板以及连接两块翼板的连接板;所述底板上开有用于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孔,所述翼板和连接板上开有用于
与立柱本体连接的连接孔。
2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立柱本体为c型槽钢制作。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立柱及支架组合,其立柱本体与横担的连接仅需紧固件,如连接螺栓而无需其他连接件,从而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减轻了自重,方便安装拆卸,并且通过在立柱本体上设置错开的两列连接孔,使得能够实现横担与立柱之间的微调。
附图说明
23.图1a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b为实施例1中单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a为一种单立柱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27.图3b为图3a所示单立柱底座的连接孔分别示意图。
28.图3c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单立柱底座的连接孔之间间距的示意图;
29.图4为另一种但立柱底座的示意图。
30.图5、图6为双拼立柱底座的示意图。
31.图7为马鞍件的示意图。
32.图中标记:1立柱本体、2单立柱底座、3马鞍件、4横担、5双拼立柱底座;
33.11第一连接孔、21第一底板、22连接部、23第二连接孔、24长孔、31翼板、32连接板、33第二底板、34第三连接孔、35固定孔、41第四连接孔、51底板、52连接部、53连接孔、54弧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5.本文中“错开”,是指两列连接孔中一列中的任一连接孔与另一列中的任一连接孔(或中心轴)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例如,其中一列连接孔中的多个连接孔,对应于另一列连接孔中相邻两个连接孔之间(例如,参见图1b,第二列的每个连接孔对应于第一列连接孔中相邻两个连接孔的中轴线/中心线连线的中线;又如,参见图3c,第一组的两个连接孔分别与第一列连接孔中对应的两个连接孔之间的错开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即第十一间距h11小于第八间距h8;第二组的两个连接孔分别与第一列连接孔中对应的两个连接孔之间的错开间距(也即竖直方向高度差)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即第九间距h9小于第十间距h10)。
3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组合,其包括若干立柱和若干横担,其中,该立柱包括立柱本体1,所述立柱本体1上轴向开有长槽。本实施例中,立柱本体1为中空的四方柱形,并且一面侧壁缺失,例如现有的c型槽钢。
37.立柱本体1侧壁上沿立柱本体1轴向开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1;所述第一连接孔11为两列,两列第一连接孔11在立柱本体1轴向位置上相互错开,即当立柱本体1竖直放置时,两列第一连接孔11均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在调整横担4高度位置时精细度更高。如果同一列第一连接孔11太过于密集的话,会影响立柱本体1的强度,而相隔太远会使得调节的精细
度不足。因此通过两列相互错开的第一连接孔11即能保证调节精细度又不会影响立柱本体1的强度。另外,相较于并列设置两列相同的连接孔的方式,错开设置的方式,不仅使得横担可相对于立柱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进行标高调节,还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微调。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b,两列连接孔中分别以第五间距h5和第六间距h6等间距设置多个连接孔,且两列连接孔的错开间距(即两列连接孔的中心轴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差或间距)为第七间距h7。其中,第五间距与第六间距相同(当然为了更加更多的微调档位,第五间距和第六间距也可不同),均大于第七间距h7。具体装配时,参见图1b,可将横担上的连接孔对应于该立柱上左列中的一个第一连接孔k1,当需要微调时,只需要将横担上的该连接孔对应于该立柱上右列中的一个连接孔k2或k3,且该连接孔位于左列该连接孔的右上侧或右下侧,从而实现横担与立柱时间的一档微调,且微调距离即为第七间距h7。当然也可对应于右列中的任一连接孔,从而实现多档调节,例如,h7+nh6,其中,n为距离连接孔k3或k2的连接孔的个数。
39.当然,若只需进行正常标高的调整,则只需要将横担上的该连接孔上下或左右移动一个连接孔即可。
4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五间距h5和第六间距h6均为20.65mm-20.95mm,第七间距h7为10.33mm-11.73mm。
41.用于将立柱本体1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底座和马鞍件3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1两端和柱身。为了将立柱本体1牢固地固定在建筑机构上,需要对立柱本体1的两端以及柱身进行固定。而本实施例中,立柱本体1的两端利用底座进行固定,而立柱本体1的柱身利用马鞍件3进行固定。
42.实施例1如图1a、图1b所示,为单立柱形式,运用在单侧连接横担4的工况例如支架端部。此工况下单立柱底座2为用于与单立柱本体1配合的单立柱底座2;所述单立柱底座2包括用于与建筑结构连接的第一底板21以及固定在第一底板21上用于与立柱本体1连接的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上开有若干第二连接孔23并且延伸进立柱本体1端部,连接螺栓贯穿连接部22和立柱本体1上的第二连接孔23、第一连接孔11将立柱本体1与连接部22紧固。
43.具体地,参见图3a-图3c,连接部22上的第二连接孔23呈两列排布,且两列孔在连接部的轴向位置上相互错开。第一底板21上开有长孔24,所述长孔24分布在连接部22两侧,并且连接部22两侧长孔2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另外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2优选为c型槽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只要能够与立柱本体1稳固连接即可。
44.具体地,参见图3b,两列所述连接孔中的第一列的各个连接孔以第一间距h1等间距设置,第二列的连接孔包括具有第二间距h2的两组连接孔,且所述第一间距h1小于所述第二间距h2。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连接孔中的连接孔以第三间距h3等间距分布,第二组中的各个连接孔以第四间距h4等间距分布,其中,第四间距h4小于第二间距h2,且大于第三间距h3。
4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间距h1大于第三间距h3,且小于或等于第四间距h4。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距h1为22.4mm-22.9mm;第二间距为36.09mm-37.06mm;第三间距h3为18.2mm-18.9mm;第四间距为22.54mm-22.64mm。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组连接孔与第二组连接孔中连接孔的间距分别为第三
间距和第四间距,且该第三间距小于第一间距,而第四间距大于第一间距,从而使得该两组连接孔中每个连接孔,分别与第一列连接孔中对应连接孔之间的错开间距满足:
49.第一组连接孔中第一个连接孔与第一列连接孔中第一个连接孔之间的第十一间距h11《第一组连接孔中第二个连接孔与第一列连接孔中第二个连接孔之间的第八间距h8;第二组连接孔中第一个连接孔与第一列连接孔中第三个连接孔之间的第九间距h9《第二组连接孔中第二个连接孔与第一列连接孔中第四个连接孔之间的第十间距h10,参见图3c,从而使得底座与立柱之间实现多级微调。
50.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连接孔中各连接孔与第一列的对应连接孔之间的错开间距均为第八间距,第八间距小于第七间距;第二组连接孔中各连接孔与第一列的对应连接孔之间的错开间距均为第九间距,该第九间距小于第八间距。
51.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组连接孔与第一列连接孔之间的错开间距为第九间距,所述第六间距小于所述第八间距。即通过将两组连接孔以不同的错开间距对应于第一列等间距设置的各连接孔。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上第一列连接孔之间的第一间距h1大于立柱上任一列连接孔之间的第五间距h5或第六间距h6。具体地,装配时,将底座上的第一列连接孔中的一第二连接孔d1对应于该立柱最底部(任一列中)的第一连接孔k4,当需要微调时,只需要将底座上的第二列连接孔中靠近第一列的上述第二连接孔d1的一个第二连接孔,对应于该立柱上的该第一连接孔k5即可,例如,该第二列连接孔中的第一组中的靠近该第一连接孔的一个第二连接孔为d2,或者第二组中的第二连接孔d3。
53.当然,装配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横档和立柱之间的微调,以及底座与立柱之间的微调,从而使得横担与立柱之间通过两列错开的连接孔就可以实现一档或多档微调;也能够通过底座上错开设置的两列连接孔,与立柱上错开设置的两列连接孔之间的配合,实现底座与立柱之间的微调。
54.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底板21为分别连接在连接部22两侧的两块。相比于整块的底板更加省料,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整体重量。
55.实施例2如图2、图5、图6所示,支架组合中的立柱为双拼立柱形式,运用在双侧均连接横担4的工况如支架端部。此时根据需求,立柱本体1的槽口朝向可相背设置或者呈90
°
,用于分别连接一根横担4。
56.此工况下,底座为用于与两根并排设置的立柱本体1配合的双拼立柱底座5;所述双拼立柱底座5包括用于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底板51以及固定在底板51上用于与立柱本体1连接的连接部52;所述连接部位52并排设置的两个,分别与两根并排设置的立柱本体1配合连接;两个连接部52上开有若干连接孔53并且分别延伸进两根立柱本体1端部,连接螺栓贯穿连接部52和立柱本体1上的连接孔53、第一连接孔11将立柱本体1与连接部52紧固。
57.本实施例中,底板51上开有若干弧形孔54例如4个,4个弧形孔54沿圆周均匀分布。方便底板51圆周向的调整。
58.与实施例1相同的是,连接部52上的连接孔53呈两列排布,且两列连接孔的间距,以及连接孔与连接孔之间的间距方式与上述实施例1中相同。连接部52同样优选为c型槽钢。
59.如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马鞍件3包括用于与立柱本体1柱身连接的连接部以及
固定在连接部两翼用于与建筑结构连接的第二底板33;所述连接部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翼板31以及连接两块翼板31的连接板32;所述第二底板33上开有用于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固定孔35,所述翼板31和连接板32上开有用于与立柱本体连接的第三连接孔34,当然第三连接孔34的排布方式也需要和立柱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孔11相对应。
60.另外,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支架组合,包括上述立柱、若干横担4;所述横担4沿其轴向开有若干第四连接孔41,其两端延伸进两根立柱本体1的槽口内,连接螺栓通过贯穿立柱本体1和横担4上的第一连接孔11、第四连接孔41将横担4两端与两根立柱本体1连接,图1和图2中均只展示了横担4一端的连接情况,另一端连接情况也类似。支架组合中,位于端部的立柱选用单立柱形式,而位于中间或者转角处则选用双拼立柱形式。
6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