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电双控流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25882发布日期:2023-01-14 00:3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电双控流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电双控流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2.电磁阀通常都是通过电磁线圈对阀门实施启闭,从而对气体或液体介质进行控制来辅助整个系统运行,但是现有的电磁阀在启闭时通常都是单一的控制方式:即按下启动按钮,使电磁线圈通电,先导头的静铁芯被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场磁化,静铁芯吸引动铁芯发生移动,打开或关闭原先被动铁芯上的密封件堵住的阀口气孔,即能开启或关闭通道,实现阀门的运行。电磁阀的控制全部依赖电力供应,如果发生停电情况时,电磁阀将彻底无法使用,电磁阀无法工作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磁控制和气动控制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强的气电双控流量调节阀。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电双控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阀座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套接在阀座上,所述阀座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五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第四阀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位于第二阀口上方,所述第二阀口与第一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一开口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五阀口内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五阀口滑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磁线圈、静铁芯、动铁芯、螺母、密封块和滑动轴,所述滑动轴一端与密封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轴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动铁芯相连接,所述动铁芯位于静铁芯下方,所述静铁芯套接在电磁线圈内,所述电磁线圈和所述静铁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静铁芯内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头上设置有第一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一气道相连通,并且所述阀座上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头内设置有第二气口,且所述阀座内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第二气口相连通。
5.优选地,所述阀座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侧套接在所述阀座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侧套接在所述滑动轴上。
6.优选地,所述动铁芯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镶嵌在所述动铁芯上。
7.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静铁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动铁芯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隔套、复位弹簧和堵头,所述堵头一端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堵头另一端与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与滑动隔套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滑动隔套上设置有第六阀口和第七阀口,所述第七阀口与第六阀口
相连通。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内设置有电磁线圈、静铁芯、动铁芯、螺母、密封块和滑动轴,所述滑动轴一端与密封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轴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动铁芯相连接,所述动铁芯位于静铁芯下方,所述静铁芯套接在电磁线圈内,并且所述静铁芯内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头上设置有第一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一气道相连通,并且所述阀座上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头内设置有第二气口,且所述阀座内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第二气口相连通,并且滑动组件包括滑动隔套、复位弹簧和堵头,所述堵头一端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堵头另一端与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与滑动隔套固定连接,当介质第一开口流入时,介质挤压滑动组件,使得滑动组件中的滑动隔套向右移动,使得第一阀口与第五阀口相连通,此时介质从第一开口进入,依次经过第一阀口、第五阀口、第六阀口、第七阀口、第二开口,最终从第二开口流出,实现介质的快速排放;当介质从第二开口流入时,此时滑动组件中的滑动隔套向左滑动,滑动隔套与第一阀口密闭,此时介质只能从第二开口流入,依次通过第七阀口、第六阀口、第五阀口、第四阀口到达第三阀口,需要打开第二阀口,使得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通,才能使介质依次从第二进口、第七阀口、第六阀口、第五阀口、第四阀口、第三阀口、第二阀口、第一阀口、第一开口,最后从第一开口流出。此时当电力充足时,可以通过电磁控制方式来推动密封块向上移动,即给电磁线圈通电,静铁芯被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场磁化,静铁芯吸引动铁芯向上运动,动铁芯带动滑动轴向上运动,滑动轴带动密封块向上运动,此时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通,并且可以控制动铁芯的移动位移来控制第二阀口的开口大小,以此来调节介质从第一开口流出的流量;当调节阀突然断电时,分别从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通入控制气体,通过控制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中的控制气体的压力,来推动动铁芯的上下移动位移,从而达到调节流量的作用。调节阀因此具有两种流量调节方式,即电磁控制和气动控制,两者可以互为替补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大大提高了调节阀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其中:1-阀体;2-阀座;3-控制组件;4-第一开口;5-第一阀口;60第二阀口;7-第三阀口;8-第四阀口;9-第五阀口;10-第二开口;11-滑动组件;12-第二接头;13-第二气口;3-1-壳体;3-2-电磁线圈;3-3-静铁芯;3-4-动铁芯;3-5-螺母;3-6-密封块;3-7-滑动轴;3-8-第一气道;3-9-第一接头;3-10-第一气口;3-11-第二气道;3-12-第一密封圈;3-13-第二密封圈;3-14-缓冲弹簧;11-1-滑动隔套;11-2-复位弹簧;11-3-堵头;11-4-第六阀口;11-5-第七阀口。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14.如图1所示,一种气电双控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1、阀座2和控制组件3,所述控制
组件3套接在阀座2上,所述阀座2与阀体1固定连接,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第一开口4、第一阀口5、第二阀口6、第三阀口7、第四阀口8、第五阀口9和第二开口10,所述第二开口10与第五阀口9相连通,所述第五阀口9与第四阀口8相连通,所述第四阀口8与第三阀口7相连通,所述第三阀口7位于第二阀口6上方,所述第二阀口6与第一阀口5相连通,所述第一阀口5与第一开口4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五阀口9内设置有滑动组件11,所述滑动组件11与所述第五阀口9滑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内设置有电磁线圈3-2、静铁芯3-3、动铁芯3-4、螺母3-5、密封块3-6和滑动轴3-7,所述滑动轴3-7一端与密封块3-6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轴3-7另一端通过螺母3-5与动铁芯3-4相连接,所述动铁芯3-4位于静铁芯3-3下方,所述静铁芯3-3套接在电磁线圈3-2内,所述电磁线圈3-2和所述静铁芯3-3固定在所述壳体3-1内,并且所述静铁芯3-3内设置有第一气道3-8,所述壳体3-1上方设置有第一接头3-9,所述第一接头3-9与所述壳体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头3-9上设置有第一气口3-10,所述第一气口3-10与所述第一气道3-8相连通,并且所述阀座2上设置有第二接头12,所述第二接头12与所述阀座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2内设置有第二气口13,且所述阀座2内设置有第二气道3-11,所述第二气道3-11与所述第二气口13相连通,所述阀座2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12,所述第一密封圈3-11的外侧套接在所述阀座2内,所述第一密封圈3-12的内侧套接在所述滑动轴3-7上,所述动铁芯3-4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3-13,所述第二密封圈3-13镶嵌在所述动铁芯3-4上,所述壳体3-1内还设置有缓冲弹簧3-13,所述缓冲弹簧3-14一端与所述静铁芯3-3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3-14另一端与所述动铁芯3-4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组件11包括滑动隔套11-1、复位弹簧11-2和堵头11-3,所述堵头11-3一端与所述阀体1固定连接,所述堵头11-3另一端与复位弹簧11-2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1-2与滑动隔套11-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隔套11-1上设置有第六阀口11-4和第七阀口11-5,所述第七阀口11-5与第六阀口11-4相连通。
15.上述中一种气电双控流量调节阀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气电双控流量调节阀接入系统中,当介质从第一开口流入时,介质挤压滑动组件中的滑动隔套,使得滑动隔套向右移动,使得第一阀口与第五阀口相连通,此时介质从第一开口进入,依次经过第一阀口、第五阀口、第六阀口、第七阀口、第二开口,最终从第二开口流出,实现介质的快速排放;当介质从第二开口流入时,滑动组件中的滑动隔套向左滑动,滑动隔套与第一阀口密闭,介质依次经过第二开口、第七阀口、第六阀口、第五阀口到达第三阀口内,此时需要动力将密封块向上移动,使得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通。此时可以通过电磁控制方式来推动密封块向上移动,即给电磁线圈通电,静铁芯被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场磁化,静铁芯吸引动铁芯向上运动,动铁芯带动滑动轴向上运动,滑动轴带动密封块向上运动,此时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通,并且可以控制动铁芯的移动位移来控制第二阀口的开口大小,以此来调节介质从第一开口流出的流量;也可以分别从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通入控制气体,通过控制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中的控制气体的压力,来推动动铁芯的上下移动位移量,以此来调节第二阀口的开口大小,以此来调节介质从第一开口流出的流量,上述两种开启和调节滑动块位置的方式,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配合使用,确保调节阀在断电或者断气的情况下,都能够正常使用,提高了调节阀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
1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