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缓冲结构的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38593发布日期:2023-02-03 19:3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缓冲结构的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缓冲结构的减振器。


背景技术:

2.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减振器,减振器也称为“悬挂”,是由弹簧和减震器共同组成的。
3.减振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现有的减振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上的减振器通过往复运动衰减地面的冲击载荷。在车轮下跳等减振器处于复原行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减振器内的活塞杆上设置减振器复原缓冲块,以用于避免减振器在最大行程时产生硬冲击而损坏减振器,这样的减振器的缓冲效果会较差,同时对一些车型来说,可能导致汽车在腾空时减振器对车身产生共振,后果很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缓冲结构的减振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双缓冲结构的减振器,包括减振器筒体、活塞杆和复原阀系,所述减振器筒体内设置工作缸,所述工作缸内形成缓冲腔,所述活塞杆一端伸入缓冲腔,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活塞,所属活塞杆在缓冲腔内往复运动,所述复原阀系设置在缓冲腔底部,所述工作缸内设置双缓冲结构,所述双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结构和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缓冲腔的腔壁内部形成弹簧环槽,所述第一缓冲结构设置在弹簧环槽内,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一端由弹簧环槽伸入工作缸与活塞杆伸入缓冲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结构设置在复原阀系顶端,所述第二缓冲结构远离复原阀系的一端与第一缓冲结构伸入缓冲腔的一端连接。
7.较佳的,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弹簧和缓冲连接件,所述弹簧环槽的顶端槽壁上设置弹簧固定端,所述弹簧固定端上开设弹簧限位环槽,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一端伸入弹簧限位环槽与弹簧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弹簧远离弹簧固定端的一端与缓冲连接件连接,所述缓冲腔的腔壁上开设导向开口,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由导向开口伸入缓冲腔。
8.较佳的,所述弹簧限位环槽的截面呈圆形结构设置,所述弹簧限位环槽的底端开设弹簧限位口,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一端由弹簧限位口嵌入弹簧限位环槽,所述弹簧环槽的内径大于第一缓冲弹簧的弹簧线径,所述弹簧限位口的口径小于第一缓冲弹簧的弹簧线径。
9.较佳的,所述导向开口和缓冲连接件的数量对应设置若干,所述导向开口呈长条状设置,所述缓冲连接件呈l字型结构设置,所述缓冲连接件具有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与第一缓冲弹簧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活塞杆连接。
10.较佳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设置在缓冲腔下部腔壁上的固定环座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设置在固定环座上,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远离固定环座的一端设置
弹簧压板,所述弹簧压板呈环形结构设置,所述弹簧压板与第一缓冲结构连接。
11.较佳的,所述工作缸包括上缸体和下缸体,所述上缸体和下缸体上均设置对应的环槽结构,所述上缸体和下缸体焊接固定,所述上缸体和下缸体上对应的环槽结构组合形成弹簧环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作缸内设置双缓冲结构,活塞杆在下降的过程中与缓冲连接件接触,并且带动第一缓冲结构中的第一缓冲弹簧拉伸,从而对活塞杆的下降起到缓冲效果,而第二缓冲结构中的第二缓冲弹簧在活塞缸下降的过程中与缓冲连接件接触,并被逐渐压缩,从而起到另一缓冲效果,且第二缓冲结构的设置能够在第一缓冲结构在长期使用拉伸后,出现第一缓冲弹簧与弹簧固定端脱离现象的时候,能继续保证减振器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附图2为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8.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9.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缓冲结构的减振器,包括减振器筒体1、活塞杆2和复原阀系3,所述减振器筒体1内设置工作缸4,所述工作缸4内形成缓冲腔5,所述活塞杆2一端伸入缓冲腔5,所述活塞杆2上设置活塞,所属活塞杆2在缓冲腔5内往复运动,所述复原阀系3设置在缓冲腔5底部,所述工作缸4内设置双缓冲结构,所述双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结构6和第二缓冲结构7,所述缓冲腔5的腔壁内部形成弹簧环槽8,所述第一缓冲结构6设置在弹簧环槽8内,所述第一缓冲结构6的一端由弹簧环槽8伸入工作缸与活塞杆2伸入缓冲腔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结构7设置在复原阀系3顶端,所述第二缓冲结构7远离复原阀系3的一端与第一缓冲结构6伸入缓冲腔5的一端连接。具体的,在本设计中,通过在工作缸4内设置双缓冲结构,活塞杆2在下降的过程中与缓冲连接件10接触,并且带动第一缓冲结构6中的第一缓冲弹簧9拉伸,从而对活塞杆2的下降起到缓冲效果,而第二缓冲结构7中的第二缓冲弹簧20在活塞缸下降的过程中与缓冲连接件10接触,并被逐渐压缩,从而起到另一缓冲效果,且第二缓冲结构7的设置能够在第一缓冲结构6在长期使用拉伸后,出现第一缓冲弹簧9与弹簧固定端11脱离现象的时候,能继续保证减振器的缓冲效果。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结构6包括第一缓冲弹簧9和缓冲连接件10,所述弹簧环槽8的顶端槽壁上设置弹簧固定端11,所述弹簧固定端11上开设弹簧限位环槽12,所述第一缓冲弹簧9的一端伸入弹簧限位环槽12与弹簧固定端11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弹簧9远离弹簧固定端11的一端与缓冲连接件10连接,所述缓冲腔5的腔壁上开设导向开口13,所述缓冲连接件10的一端由导向开口13伸入缓冲腔5。
21.进一步的,所述弹簧限位环槽12的截面呈圆形结构设置,所述弹簧限位环槽12的底端开设弹簧限位口14,所述第一缓冲弹簧9的一端由弹簧限位口14嵌入弹簧限位环槽12,所述弹簧环槽8的内径大于第一缓冲弹簧9的弹簧线径,所述弹簧限位口14的口径小于第一缓冲弹簧9的弹簧线径。具体的,通过将弹簧环槽8的内径设置为大于第一缓冲弹簧9的弹簧线径,从而使得第一缓冲弹簧9在嵌入弹簧限位环槽12后,第一缓冲弹簧9在弹簧限位环槽12内的一端能够具有活动空间,避免与弹簧限位环槽12的槽壁紧贴造成的在第一缓冲弹簧9长期拉伸的过程中,弹簧固定端11的断裂现象;而弹簧限位口14的口径小于第一缓冲弹簧9的弹簧线径,这样设置能够使得第一缓冲弹簧9嵌入弹簧限位环槽12的一端被限位,避免第一缓冲弹簧9的掉落,且在本设计中,第一缓冲弹簧9通过外力按压进入弹簧限位环槽12。
2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开口13和缓冲连接件10的数量对应设置若干,所述导向开口13呈长条状设置,所述缓冲连接件10呈l字型结构设置,所述缓冲连接件10具有连接部15和支撑部16,所述连接部15与第一缓冲弹簧9连接,所述支撑部16与活塞杆2连接。具体的,长条状的导向开口13由上缸体17延伸至下缸体18,并且第二缓冲结构7设置在下缸体18内,导向开口13延伸至下缸体18靠近第二缓冲结构7底部的位置,从而为活塞杆2的下降提供更多的行径距离。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7包括设置在缓冲腔5下部腔壁上的固定环座19和第二缓冲弹簧20,所述第二缓冲弹簧20设置在固定环座19上,所述第二缓冲弹簧20远离固定环座19的一端设置弹簧压板21,所述弹簧压板21呈环形结构设置,所述弹簧压板21与第一缓冲结构6连接。
24.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缸4包括上缸体17和下缸体18,所述上缸体17和下缸体18上均设置对应的环槽结构,所述上缸体17和下缸体18焊接固定,所述上缸体17和下缸体18上对应的环槽结构组合形成弹簧环槽8。具体的,为了方便安装第一缓冲结构6,本设计通过将工作缸4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在将第一缓冲结构6中的第一缓冲弹簧9装入上缸体17的环槽结构内与弹簧固定端11连接后,再将缓冲连接件10与第一缓存弹簧连接,最后将上缸体17和下缸体18进行焊接处理。
2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