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1094发布日期:2023-06-09 21:1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减速机齿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


背景技术:

1、减速机内的齿轮结构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齿轮间的啮合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便需要开设散热孔对减速机内部的齿轮进行散热,但是如此空气中的灰尘也会跟随着散热孔进入到机体内部,从而对减速机内部齿轮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

2、为了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减速机内部,现在都会在设有散热孔的位置安装对应的防尘网或者其他防尘构件,进而对内部的工作环境进行防护。

3、但是采用上述方式,在齿轮工作时只通过散热孔进行散热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散热效果,使得在实际使用时整体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能够通过设置的构件将齿轮啮合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排出,从而使得齿轮工作环境内部散热效果更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包括主箱体、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所述驱动齿轮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内,所述从动齿轮轴与所述驱动齿轮轴连接,并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内,还包括散热组件;

3、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架、转动轴、转动扇页、连接构件、防尘构件和从动构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主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主箱体内,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架的一侧,所述转动扇页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一侧,所述连接构件位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防尘构件位于所述主箱体的一侧,所述从动构件位于所述主箱体内。

4、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带动轮、传动带、驱动轮和驱动带,所述带动轮与所述主箱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主箱体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侧;所述传动带的两侧分别套设在所述带动轮和所述转动轴上,所述传动带位于所述主箱体内;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齿轮轴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驱动齿轮轴上;所述驱动带的两侧分别套设在所述带动轮和所述驱动轮上,所述驱动带位于所述主箱体内。

5、其中,所述防尘构件包括出气滤尘板和进气滤尘板,所述出气滤尘板与所述主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主箱体的一侧;所述进气滤尘板与所述主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主箱体的一侧。

6、其中,所述从动构件包括固定架、从动轴、连接带和从动扇页,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主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主箱体靠近所述转动轴的一侧;所述从动轴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架的一侧;所述连接带的两侧分别套设在所述从动轴和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主箱体内;所述从动扇页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从动轴的一侧。

7、其中,所述主箱体具有导流凸台,所述导流凸台位于所述主箱体靠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

8、其中,所述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还包括吹洗组件,所述吹洗组件位于所述主箱体靠近所述进气滤尘板的一侧。

9、其中,所述吹洗组件包括导流管和喷气管,所述导流管与所述主箱体连接,并位于所述主箱体的一侧;所述喷气管与所述导流管连接,并安装在所述主箱体靠近所述进气滤尘板的一侧。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通过所述驱动齿轮轴的转动带动所述带动轮和所述转动轴进行转动,然后在所述转动轴的带动下两侧的所述从动轴便会一起带动所述从动扇页进行转动,从而完成对所述主箱体内热气的吸收和排出,同时在对外界气流进行吸引时还可以通过所述进气滤板的安装对进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当不进行工作时所述出气滤尘板便会对出气槽的气流进行过滤,使得所述主箱体内的工作环境更加干净,进而实现了能够通过设置的构件将齿轮啮合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排出,从而使得齿轮工作环境内部散热效果更佳。



技术特征:

1.一种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包括主箱体、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所述驱动齿轮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内,所述从动齿轮轴与所述驱动齿轮轴连接,并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内,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减速机齿轮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精密减速机齿轮结构,包括主箱体、驱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驱动齿轮轴转动安装在主箱体内,从动齿轮轴与驱动齿轮轴连接,并转动安装在主箱体内,还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安装架、转动轴、转动扇页、连接构件、防尘构件和从动构件;安装架与主箱体固定连接,转动轴与安装架转动连接,转动扇页与转动轴固定连接,连接构件位于安装架内,防尘构件位于主箱体的一侧,从动构件位于主箱体内,实现了能够通过设置的构件将齿轮啮合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排出,从而使得齿轮工作环境内部散热效果更佳。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商志俊,于瑞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凌驰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