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3484发布日期:2023-01-24 23:4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2.日常使用中,管道出现泄漏最多的部位一般是管材与管接头的连接处,pvc排水管材与管接头材质较脆,安装过程中,磕碰和碾压均会导致其开裂漏水,管材与管接头之间采用胶水粘接,受胶水质量以及安装不规范的影响,管材与管接头的连接部位也容易发生漏水,即使前期安装不漏水,长期冷热交替排水形成的热胀冷缩以及管材老化等问题也会导致接头部位不可靠,漏水后就需要进行更换或修复,主要是清理破损或连接漏水部位,打磨粗糙化,利用胶水或修补片,进行二次粘接。该方式由于还是在旧管道上进行粘接,表面清理不彻底或管材管件表面老化问题依旧影响粘接,达不到彻底解决该问题的目的;又或者是通过替换破损的管材或管接头,采用通箍(内壁不带限位环的直通),可以沿管道上下自由活动,实现新管材和旧管材的连接,该方式仅能实现管材与管材的修复连接,管接头与管材的修复连接依旧需要用短管进行转化,需要的产品类型多,工序复杂。
3.中国专利公开一种用于pvc/pp排水管道的便捷式锁紧连接构件,包括用于连接管材的管件,在管件端口处依次安装并锁紧的橡胶套、收缩锁紧圈和收缩锁紧盖;其中,橡胶套内径与管材外径适配,管件端口设有用于安装橡胶套且外大内小的锥面,并由收缩锁紧圈与该锥面配合将橡胶套锁紧限位,收缩锁紧盖与管件外壁螺纹连接并将收缩锁紧圈和橡胶套锁紧在管件端口。该公开的方案在管道修复后存在管道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修复连接构件对管道与管接头修复后存在着管道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包括主体管件,所述主体管件具有用于连接管道的第一端与用于连接管接头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管道的外周并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内部,所述第一锁紧件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螺槽深度沿其旋进方向逐渐变浅,所述第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密封件以及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管接头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端的内部,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二端螺纹连接。
6.在本技术方案中,在使用时,当管道与管接头处出现破损泄露的问题,先沿管接头承口端切段管道,预留半个修复连接构件的空间,偏置管道依次将第一锁紧件、主体管件从管道端部套入,再将第二锁紧件、压紧件、第二密封件从管接头端部依次套入,将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做好定位,滑动主体管件实现与管道、管接头的对正,完成主体管件与管道对中,与管接头限位后,利用第二锁紧件将第二端与位于其中的管接头锁紧,第一锁紧件将
第一端与位于其中的管道锁紧,此时就可以在管接头与第二端之间以及管道与第一端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从而可以实现pvc管道的修复。在第一锁紧件不断旋紧在第一端上,由于第一锁紧件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螺槽深度沿其旋进方向逐渐变浅,第一端上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纹,第一锁紧件能够牢牢地将第一端压紧在管道上,第一端压紧第一密封件,增大了第一密封件与管道、第一端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避免第一端与管道发生脱离的问题。
7.优选地,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的所述第一端上还设有开槽结构,所述开槽结构沿所述主体管件的轴线方向设置。
8.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9.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件的外壁面上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凸起。
10.优选地,还包括压紧件;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开口方向沿所述主体管件的外壁面倾斜,所述压紧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缺口内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抵接,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在管接头的外壁面上。
11.优选地,所述第一缺口具有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平行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所述第二壁面向着第二端的端面延伸。
12.优选地,所述主体管件上靠近第二端设有限制所述管道位移的限位环。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端面上设有第二缺口以使得所述第二密封件形成y型密封圈。
14.优选地,所述第二锁紧件具有抵接所述压紧件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形成在所述第二锁紧件的内侧。
15.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端的内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管道与管接头泄漏部分通过修复连接构件进行修复,管道与主体管件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然后通过第一锁紧件进行锁紧;管接头与主体管件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然后通过第二锁紧件进行锁紧,保证了修复后的管道与管接头连接的紧密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的爆炸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中主体管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中主体管件与管道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pvc管道的修复连接构件中主体管件与管接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1、主体管件;2、管道;3、第一密封件;4、第一锁紧件;5、第一内螺纹;6、第一外螺纹;7、第二密封件;8、第二锁紧件;9、开槽结构;10、第一凹槽;11、第一端;12、第二端;13、防滑凸起;14、压紧件;15、第一缺口;151、第一壁面;152、第二壁面;16、限位环;17、开口环结构;18、抵接部;19、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3.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26.实施例1
2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pvc管道2的修复连接构件,包括主体管件1,主体管件1具有用于连接管道2的第一端11与用于连接管接头19的第二端12,第一端11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以及第一锁紧件4;第一密封件3套设在管道2的外周并位于第一端11的内部,第一锁紧件4设有第一内螺纹5,第一内螺纹5螺槽深度沿其旋进方向逐渐变浅,第一端11上设有与第一内螺纹5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纹6,设有第一外螺纹6的第一端11上还设有开槽结构9,开槽结构9沿主体管件1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二端12设置有第二密封件7以及第二锁紧件8,第二密封件7套设在管接头19上并位于第二端12的内部,第二锁紧件8与第二端12螺纹连接。
28.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当管道2与管接头19处出现破损泄露的问题,先沿管接头19承口端切段管道,预留半个修复连接构件的空间,偏置管道2依次将第一锁紧件4、主体管件1从管道2端部套入,再将第二锁紧件8、第二密封件7从管接头19端部依次套入,将第一密封件3、第二密封件7做好定位,滑动主体管件1实现与管道2、管接头19的对正,完成主体管件1与管道2对中,与管接头19限位后,利用第二锁紧件8将第二端12与位于其中的管接头19锁紧,第一锁紧件4将第一端11与位于其中的管道2锁紧,此时就可以在管接头19与第二端12之间以及管道2与第一端11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从而可以实现pvc管道的修复。在第一锁紧件4不断旋紧在第一端11上,由于第一锁紧件4设有第一内螺纹5,第一内螺纹5螺槽深度沿其旋进方向逐渐变浅,第一端11上设有与第一内螺纹5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纹6,第一锁紧件4能够牢牢地将第一端11压紧在管道2上,第一端11压紧第一密封件3,增大了第一密封件3与管道2、第一端11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避免第一端11与管道2发生脱离的问题。
29.需要说明的是,主体管件1的直径为变径结构,具体地,第一端11的内径小于第二端12的内径,这样便于将管道2插入至第一端11的内径中;也可以将直径更大的管接头19插入至第二端12的内径中。“第一锁紧件4设有第一内螺纹5,第一内螺纹5螺槽深度沿其旋进方向逐渐变浅”是指,如图4所示,第一锁紧件4左侧的螺纹螺槽深度大于其右侧的螺纹螺槽深度,这样可以在第一锁紧件4旋进的过程中,后续旋入的螺纹螺槽的深度会变小,更小的螺纹螺槽会紧紧压紧在第一端11上的第一外螺纹6上,从而可以利用螺纹螺槽的深度变化,将第一端11的内壁面紧紧压紧在管道2的外壁面上。第二锁紧件8与第二端12螺纹连接是指
第二锁紧件8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端12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纹连接。还需要指出的是,管接头19可以是弯头、三通、直通中的任意一种。
30.如图1、图3所示,设有第一外螺纹6的第一端11上还设有开槽结构9,开槽结构9沿主体管件1的轴线方向设置。由于设有第一外螺纹6的第一端11上还设有开槽结构9,开槽结构9沿着主体管件1的轴向设置,在第一锁紧件4旋紧在第一端11上时,第一端11更易产生形变,第一端11能够更好地压紧在管道2的周面上。
31.如图3所示,第一端1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10,第一密封件3安装在第一凹槽10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0沿着第一端11的内壁面呈环形布置,第一密封件3安装在第一凹槽10中,第一凹槽10为第一密封件3的安装起到定位的作用,在将管道2插入至第一端11内,使得第一密封件3能够套设在管道2的外周上,避免第一密封件3在第一端11的位置出现变换。当第一锁紧件4安装在第一端11上对第一端11施加锁紧力,第一锁紧件4会挤压第一密封件3,使得第一密封件3与管道2、第一端11的内部保持良好接触,保证管道2与第一端11之间的密闭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件3为中空的环状结构的o型密封圈。
32.如图1所示,第一锁紧件4的外壁面上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凸起13。由于第一锁紧件4需要通过人工操作旋紧在第一端11上,而管道2修复过程中锁紧件容易被打湿,使得第一锁紧件4外表面的摩擦力不够,不利于旋转。通过设置的防护凸起,在旋转第一锁紧件4时,能够增加第一锁紧件4的摩擦力,避免第一锁紧件4旋紧在第一端11上的过程中出现打滑。
33.实施例2
34.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修复连接构件还包括具有开口环结构17的压紧件14;第二端12设有第一缺口15,第一缺口15的开口方向沿主体管件1的外壁面倾斜,压紧件14安装在第一缺口15内并与第二密封件7抵接,第二密封件7安装在管接头19的外壁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端12的内壁面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缺口15,当管接头19插入至第二端12内,且第二密封件7安装在管接头19的外周面上,此时第一缺口15位置正对第二密封件7,通过在第一缺口15中安装压紧件14,压紧件14能够抵接第二密封件7,当第二锁紧件8旋紧在第二端12上时,第二端12受到第二锁紧件8的压力作用,第二端12挤压压紧件14,压紧件14的开口环结构17,受到径向压力时,利用开口环结构17发生形变,转换为环向锁紧力,施加到第二密封件7上,起到密封连接作用并对第二密封件7产生挤压力,保证第二端12与管接头19之间的密闭性;同时能够增强管接头19与压紧件14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二端12与管接头19连接失效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端12受到第二锁紧件8的锁紧力后,第二端12的周面也会压紧在管接头19的外周面上,进一步增强第二端12与管接头19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35.其中,第一缺口15具有第一壁面151以及第二壁面152,第一壁面151平行于第二端12的端面,第二壁面152向着第二端12的端面延伸。在压紧件14安装在第一缺口15中,压紧件14的底部与第一壁面151相接触,压紧件14的一侧壁与第二密封件7相抵接,压紧件14的另一侧壁与第二壁面152相接触,通过第二锁紧件8传递的压紧力,压紧件14能够将第二密封件7紧紧地压紧在管接头19的外壁面上。
36.实施例3
37.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主体管件1上靠近第二端12设有限制管道2
位移的限位环16。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限位环16设置在主体管件1靠近第二端12的内壁面上,这样在主体管件1套设在管道2上,方便主体管件1在管道2上的自由滑动,才能实现实际的安装操作,限位环16可以呈环状设置。
38.其中,第二密封件7的端面上设有第二缺口以使得第二密封件7形成y型密封圈。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密封件7的端面上沿其周向开设有第二缺口,该切口使得第二密封件7形成y型密封圈,在压紧件14的压力作用下,第二密封件7更易产生形变,能够更好地与压紧件14、管接头19的外壁面相接触,保证管接头19与第二端12之间的密闭性,也能增强管接头19与第二端1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管接头19与第二端12出现脱落的问题。
39.如图5所示,第二锁紧件8具有抵接压紧件14的抵接部18,抵接部18形成在第二锁紧件8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锁紧件8旋紧在第二端12上时,第二锁紧件8的抵接部18会慢慢向着第二端12的端面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抵接部18会与压紧件14的端面相抵接,对抵接部18施加一轴向的力,同时压紧件14还会受到来自第二端12的压紧力,压紧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会挤压第二密封件7变形。
40.其中,第一端11的内径小于第二端12的内径。第一端11与管道2用于与管道2相连,第二端12用于与管接头19相连,管接头19的直径一般比管道2的直径更大,当第一端11的内径小于第二端12的内径,能够与现有的管道2、管接头19更好地适配。
4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