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膜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05933发布日期:2022-12-02 20:2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膜塞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塞阀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式膜塞阀。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气动膜塞阀采用气缸来驱动膜片运动,从而控制膜塞阀开启和关闭。膜塞阀采用的气缸都是从侧面进气和排气(即阀杆的径向),所以需要接头与气缸的侧面固定,造成了膜塞阀在阀杆的径向占用的空间较大,在使用中影响膜塞阀的布置。
3.同时,现有的阀杆(即活塞杆)与气缸缸体直接接触并滑动连接,对阀杆和缸体同轴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式膜塞阀,解决了膜塞阀在阀杆的径向占用的空间较大的问题,解决了阀杆和缸体同轴度要求较高的问题。
5.一种新式膜塞阀,包括:下阀体、膜片和气缸,所述膜片包括中心部和边缘部,所述中心部与边缘部一体成型,所述边缘部相对下阀体固定,所述气缸驱动中心部上下移动,所述气缸包括缸体、阀杆或活塞,所述活塞位于缸体内部并将缸体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位于活塞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缸体形成有第一通气孔,所述阀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阀杆内部形成有通道,所述阀杆的通道两端分别与第一通气孔和第二腔体相连通。
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弹簧和第四密封圈,所述气缸的缸体包括下端盖、筒体和上端盖,所述筒体两端分别与下端盖和上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位于第一腔体中,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上端盖和活塞接触,所述第四密封圈套装在活塞外侧,所述第四密封圈与筒体内壁滑动连接。
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上端盖形成有连通孔,所述第一通气孔形成于上端盖,所述连通孔与第一通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三密封圈固定在连通孔中,所述第三密封圈内外两侧分别与阀杆和连通孔内壁贴合,所述连通孔与阀杆的通道相连通。
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阀杆的通道包括轴向盲孔和径向通孔,所述轴向盲孔与连通孔相连通,所述径向通孔两端分别与轴向盲孔和第二腔体相连通;所述上端盖形成有第二通气孔。
9.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密封保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密封保持圈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密封保持圈内外两侧分别与阀杆和下端盖贴合,所述密封保持圈与下端盖固定,所述阀杆与密封保持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内外两侧分别与阀杆和下端盖贴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下端盖固定;
10.所述密封保持圈为聚四氟乙烯制成。
11.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的膨大部插入中心部中并与中心
部固定连接,所述螺钉与阀杆螺纹连接;所述中心部上端与阀杆下端贴合;
12.所述下端盖与下阀体固定连接,所述下端盖和下阀体将边缘部夹紧固定。
13.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膜片和下端盖之间形成有第三腔体,所述下端盖形成有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腔体与第三通气孔相连通。
14.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下阀体形成有入口、出口和阀座,所述入口和出口通过阀座相连通,所述阀座形成有第一密封锥面,所述中心部形成有与第一密封锥面相适配的第二密封锥面;所述膜片和阀座均为回转体,所述膜片为弹性材料制成。
1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膜片为聚四氟乙烯制成。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气缸的顶部设置第一通气孔,使用阀杆进气和出气,不需要在气缸侧面固定接头,解决了膜塞阀在阀杆的径向占用的空间较大的问题;通过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进行密封对阀杆进行限位,使用密封保持圈将阀杆定位,软硬点结合,解决了阀杆和缸体同轴度要求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图1:本实用新型关闭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本实用新型开启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式膜塞阀,包括:下阀体1、膜片3和气缸,所述膜片3包括中心部31和边缘部32,所述中心部31与边缘部32一体成型,所述边缘部32相对下阀体1固定,所述气缸驱动中心部31上下移动,所述气缸包括缸体、阀杆6或活塞7,所述活塞7位于缸体内部并将缸体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分别位于活塞7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缸体形成有第一通气孔51,所述阀杆6与活塞7固定连接,所述阀杆6内部形成有通道,所述阀杆6的通道两端分别与第一通气孔51和第二腔体相连通。
2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弹簧71和第四密封圈72,所述气缸的缸体包括下端盖2、筒体4和上端盖5,所述筒体4两端分别与下端盖2和上端盖5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1位于第一腔体中,所述弹簧71两端分别与上端盖5和活塞7接触,所述第四密封圈72套装在活塞7外侧,所述第四密封圈72与筒体4内壁滑动连接。
2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第三密封圈54,所述上端盖5形成有连通孔53,所述第一通气孔51形成于上端盖5,所述连通孔53与第一通气孔51相连通,所述第三密封圈54固定在连通孔53中,所述第三密封圈54内外两侧分别与阀杆6和连通孔53内壁贴合,所述连通孔53与阀杆6的通道相连通。
2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阀杆6的通道包括轴向盲孔61和径向通孔62,所述轴向盲孔61与连通孔53相连通,所述径向通孔62两端分别与轴向盲孔61和第二腔体相连通;所述上端盖5形成有第二通气孔52。
29.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密封保持圈21和第二密封圈22,所述密封保持圈21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密封保持圈21内外两侧分别与阀杆6和下端盖2贴合,所述密封保持圈21与下端盖2固定,所述阀杆6与密封保持圈2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22内外两侧分别与阀杆6和下端盖2贴合,所述第二密封圈22与下端盖2固定;
30.所述密封保持圈21为聚四氟乙烯制成。
31.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螺钉63,所述螺钉63的膨大部插入中心部31中并与中心部31固定连接,所述螺钉63与阀杆6螺纹连接;所述中心部31上端与阀杆6下端贴合;
32.所述下端盖2与下阀体1固定连接,所述下端盖2和下阀体1将边缘部32夹紧固定。
33.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膜片3和下端盖2之间形成有第三腔体30,所述下端盖2形成有第三通气孔23,所述第三腔体30与第三通气孔23相连通。
34.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下阀体1形成有入口11、出口12和阀座13,所述入口11和出口12通过阀座13相连通,所述阀座13形成有第一密封锥面14,所述中心部31形成有与第一密封锥面14相适配的第二密封锥面33;所述膜片3和阀座13均为回转体,所述膜片3为弹性材料制成。
3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膜片3为聚四氟乙烯制成。
36.工作原理:
37.阀门开启时,高压气体从第一通气孔51进入到连通孔53中,高压气体依次经过轴向盲孔61和径向通孔62后进入第二腔体中。高压气体向上推动活塞7向上运动,进而带动阀杆6和中心部31向上运动。第二密封锥面33脱离与第一密封锥面14的接触,液体从入口11进入经阀座13后从出口12流出,液体流动方向如图2的箭头所示。
38.阀门关闭时,气源断开与第一通气孔51的连通,第一通气孔51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弹簧71回弹推动活塞7向下运动,第二腔体内的气体沿通道从第一通气孔51向外排出。第二密封锥面33与第一密封锥面14贴合,将入口11和出口12断开连通。
39.其中,在膜片3运动的过程中第三腔室30的容积会发生改变,第三通气孔23能起到进气和排气的作用。同时,第一通孔22还能在膜片3破裂后,起到排出膜片3下方液体的作
用。液体从第一通孔22流出,能够提醒用户更换膜片3。
40.其中,硬质的阀座13和弹性材料制成的膜片3接触,密封点软硬结合,密封性更好。第二密封锥面33和第一密封锥面14均为锥面,斜面密封,具有导向性,密封性更好。第二密封锥面33和第一密封锥面14密封面小、接触面小,在关闭时减少液体在密封面上的残留,减少了残留液体在密封面上结晶的数量,提高了阀座13和膜片3的寿命。
41.其中,中心部31上端与阀杆6下端贴合,二者硬接触,保证中心部31到的垂直度,有利于密封。
42.阀杆6和活塞7固定连接同步运动,由第三密封圈54、第四密封圈72和第二密封圈22三个软质的密封圈(橡胶或硅胶制成)进行软定位,软质密封圈在局部有更大的压缩量,以适应活塞7与筒体4的同轴度误差、以适应阀杆6同下端盖2和上端盖5的同轴度误差。阀杆6的外侧面和密封保持圈21的内侧面均为圆柱面且相贴合,相比密封圈更硬的密封保持圈21将阀杆6定位,从而实现多点定位、软硬点结合、同轴度更好,进而密封更好、寿命更长。
43.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