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360度旋转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3416发布日期:2022-12-31 12:3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360度旋转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360度旋转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2.水龙头作为控制水流大小和通断的设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家庭厨房的洗涤池,浴缸,洗漱台等都会装有水龙头,还有一些饮水机、净水机、净热一体机等饮水设备也会装有水龙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现有的水龙头存在结构、功能单一等诸多缺点,难以与高品质生活较好地匹配。
3.现有的水龙头的龙头悬臂大多没有可转动的功能,水流方向单一,造成取水角度单一,无法满足各种场景的使用需求,从而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目前市面上虽然出现了龙头悬臂可以转动的水龙头,但是这种水龙头的龙头悬臂旋转角度大都限制在了一定角度以内,不能实现360度旋转,不能360度旋转的水龙头无法很好地满足多个接水位出水,从而必须安装多个水龙头以满足用水、出水需求,增大了用水的成本。另外,现有的水龙头很难与净热一体机进行良好的适配,除了不能360度旋转外,在出热水时,特别是热水的流量和流速较大时,热水直冲热水出口,容易引起水流不稳甚至发生热水溅射现象,而且,出热水时大量蒸汽混杂在热水中,容易产生喷汽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360度旋转的水龙头,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可360度旋转的水龙头,1.包括龙头支撑立管和安装于所述龙头支撑立管上端的龙头悬臂,所述龙头支撑立管内设有进水管组件,所述龙头悬臂内设有出水管组件,所述水龙头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龙头悬臂可绕所述龙头支撑立管进行360度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转接盘和第二转接盘,所述第一转接盘与所述龙头支撑立管固连;所述第一转接盘包括盘状本体部以及与所述盘状本体部固连的出水转轴部,所述第二转接盘与所述出水转轴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转接盘与所述盘状本体部配合形成以所述出水转轴部为中心的环形水道,所述进水管组件通过所述出水转轴部、所述环形水道与所述出水管组件连通。
7.本技术中的可360度旋转的水龙头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8.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进水管两者之一与所述出水转轴部连通,两者之另一与所述环形水道连通;所述进水管组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将所述冷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进水管一起固定于所述第一转接盘。
9.所述盘状本体部设有与所述出水转轴部连通的第一导流凸起以及与所述环形水道连通的第二导流凸起,所述热水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导流凸起插装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
与所述第二导流凸起插装连接;所述定位件设有定位槽和围绕所述定位槽设置的定位翻边,所述冷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进水管穿设固定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定位翻边与所述盘状本体部固连。
10.所述盘状本体部和所述第二转接盘两者之一设有与所述环形水道同心布置的环形限位凸起,两者之另一设有与所述环形水道同心布置的环形限位凹槽,所述环形限位凸起和所述环形限位凹槽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转接盘沿所述环形水道径向方向的移动。
11.所述盘状本体部和所述第二转接盘配合形成围绕在所述环形水道外侧并与所述环形水道同心布置的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盘状本体部和所述第二转接盘还配合形成围绕在所述环形水道内侧并与所述环形水道同心布置的第二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12.所述第二转接盘设有与所述出水转轴部适配的轴孔,所述盘状本体部位于所述第二转接盘下方,所述出水转轴部沿竖向方向延伸向上穿过所述轴孔,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出水转轴部外侧的轴向限位件,所述轴向限位件与所述第二转接盘的顶部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二转接盘沿所述出水转轴部轴向方向的移动。
13.所述盘状本体部设有弹性件和浮动于所述弹性件上的浮球,所述第二转接盘设有围绕所述轴孔均布的多个凹坑,所述浮球随所述第二转接盘的转动在所述多个凹坑中切换位置。
14.所述龙头悬臂包括位于横向方向上的安装端和悬臂端,所述安装端安装于所述龙头支撑立管,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端,所述出水管组件包括冷水出水管和热水出水管;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转接盘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设有均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转接孔和第二转接孔,所述转接件还设有均沿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三转接孔和第四转接孔,所述第一转接孔与所述第三转接孔连通,所述第二转接孔与所述第四转接孔连通,所述第二转接盘设有与所述环形水道连通并向上延伸的第三导流凸起,所述第三导流凸起与所述第一转接孔插装连接,所述出水转轴部与所述第二转接孔插装连接,所述冷水出水管和所述热水出水管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三转接孔插装连接,两者之另一与所述第四转接孔插装连接。
15.所述水龙头还包括设于所述悬臂端的出水嘴,所述出水嘴具有出水部,所述出水部设有出水腔、冷水入口以及分别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热水入口和出水口,所述热水出水管与所述热水入口连接,所述冷水出水管与所述冷水入口连接;所述出水腔内设有冷水导水部,所述冷水导水部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冷水入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冷水导水流道。
16.所述出水腔内设有立于所述热水入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热水缓冲挡板,所述出水口的周侧设有设有多个蒸汽流道,所述蒸汽流道的进口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口。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8.1.本技术所提供的水龙头中,旋转组件包括第一转接盘和第二转接盘,第二转接盘与第一转接盘的出水转轴部转动连接,并与第一转接盘的盘状本体部配合形成以出水转轴部为中心的环形水道,使得第二转接盘可绕出水转轴部360度旋转,且在第二转接盘旋转过程中,出水转轴部、环形水道的结构和位置不发生改变,出水转轴部和环形水道始终维持着进水管组件和出水管组件的连通状态,从而使得龙头悬臂可通过旋转组件绕龙头支撑立管360度旋转,且在龙头悬臂的旋转过程中,进水管组件和出水管组件的连通状态不受影
响,进水管组件的位置也无需发生改变,很好地实现了多个接水位可以共用一个水龙头,丰富了水龙头的应用场景,同一个水龙头即可满足多方位的接水、用水需求,节约了多个接水位接水需安装多个水龙头的使用成本,大幅提升水龙头的使用便捷性和实用性,进而有助于用户使用体验的提升。
19.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定位件将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一起固定于第一转接盘,相较于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仅各自独立地插装固定在第一转接盘的方式而言,本技术定位件的设置保证了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与第一转接盘的装配可靠性,使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紧紧定位在第一转接盘上,避免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因水压过大或长期使用后发生脱落。
20.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环形限位凸起和环形限位凹槽的配合限制第二转接盘沿环形水道径向方向的移动,避免第一转接盘和第二转接盘沿径向方向发生错位,保证了第一转接盘和第二转接盘转动配合的稳定性,避免因错位致使第二转接盘的360度转动造成阻碍,同时,也保证了第二转接盘与环形本体部配合所形成的环形水道的可靠密封。
21.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在环形水道的外侧和内侧,形成对环形水道的双向密封,进一步保证环形水道的密封性,避免环形水道密封不严引发旋转组件漏水现象。
2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轴向限位件与第二转接盘的顶部相抵以限制第二转接盘沿出水转轴部轴向方向的移动,保证第二转接盘和盘状本体部紧密配合,将第二转接盘限制在仅具有绕出水转轴部旋转的自由度,保证环形水道的密封性和第二转接盘的360度旋转的可靠性。
23.进一步地,通过浮球随第二转接盘的转动在多个凹坑中切换位置时的顿挫效果,增加了龙头悬臂旋转时给予操作人员的手感反馈,提升操作人员转动龙头悬臂时的操作手感和体验感。
24.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利用转接件将冷水出水管、热水出水管和第二转接盘上的第三导流凸起、出水转轴部连通,无需冷水出水管、热水出水管等发生弯折后与第三导流凸起、出水转轴部直接连接,保证了冷水出水管、热水出水管分别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加工也更加方便,也使出水管组件与第二转接盘的连接更加可靠。
25.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热水入口经出水腔与出水口连通,冷水入口经冷水导水部与出水口连通,出热水时热水途径出水腔,出冷水时冷水途径冷水导水流道,避免了遗留在出水嘴内的冷水和热水在出水腔内发生混合而影响热水的出水水温。
26.进一步地,出水腔内设有立于热水入口和出水口之间的热水缓冲挡板,热水缓冲挡板能够对热水入口进入出水腔内的热水进行缓冲,避免热水直冲出水口,提升热水出水的平稳性,减少热水溅射;多个蒸汽流道的设置,大大减少蒸汽和热水的混合,进而减少出热水时的喷汽现象。
附图说明
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龙头的爆炸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龙头的剖视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转接盘的结构示意图一;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转接盘的结构示意图二;
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转接盘的结构示意图一;
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转接盘的结构示意图二;
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转接盘、第二转接盘和转接件所形成的装配组件的剖视图;
3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龙头的局部剖视图;
3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进水管组件与第一转接盘所形成的装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向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水管组件和出水嘴所形成的装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视角下的出水嘴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视角下的出水嘴的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
43.1龙头支撑立管,11支撑台,12操作显示屏,13固定座;
44.2龙头悬臂,21安装端,22悬臂端;
45.31第一转接盘,311盘状本体部,312出水转轴部,313第一导流凸起,314第二导流凸起,315环形限位凹槽,32第二转接盘,321环形限位凸起,322轴孔,323凹坑,324第三导流凸起,33环形水道,34轴向限位件,35弹性件,36浮球;
46.41冷水进水管,42热水进水管,43定位件,431定位槽,432定位翻边;
47.51冷水出水管,52热水出水管;
48.61第一密封圈,62第二密封圈;
49.7转接件,71第一转接孔,72第二转接孔,73第三转接孔,74第四转接孔;
50.8出水嘴,81出水部,811冷水入口,812热水入口,813冷水出口,814热水出口,82冷水导水部,83热水缓冲挡板,84蒸汽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5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3.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
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6.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360度旋转的水龙头,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本技术所提供的下述内容,均是在图示产品结构基础上进行的阐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仅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和示意性的说明,并不能构成对于本技术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57.参照图1至图8所示,一种可360度旋转的水龙头,包括龙头支撑立管1和安装于所述龙头支撑立管1上端的龙头悬臂2,所述龙头支撑立管1内设有进水管组件,所述龙头悬臂2内设有出水管组件,所述水龙头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龙头悬臂2可绕所述龙头支撑立管1进行360度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转接盘31和第二转接盘32,所述第一转接盘31与所述龙头支撑立管1固连;所述第一转接盘31包括盘状本体部311以及与所述盘状本体部311固连的出水转轴部312,所述第二转接盘32与所述出水转轴部312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转接盘32与所述盘状本体部311配合形成以所述出水转轴部312为中心的环形水道33,所述进水管组件通过所述出水转轴部312、所述环形水道33与所述出水管组件连通。
58.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水龙头中,旋转组件包括第一转接盘31和第二转接盘32,第二转接盘32与第一转接盘31的出水转轴部312转动连接,并与第一转接盘31的盘状本体部311配合形成以出水转轴部312为中心的环形水道33,使得第二转接盘32可绕出水转轴部312进行360度旋转,且在第二转接盘32旋转过程中,出水转轴部312、环形水道33的结构和位置不发生改变,出水转轴部312和环形水道33始终维持着进水管组件和出水管组件的连通状态,从而使得龙头悬臂2可通过旋转组件绕龙头支撑立管1进行360度旋转,且在龙头悬臂2的旋转过程中,进水管组件和出水管组件的连通状态不受影响,进水管组件的位置也无需发生改变,出水管组件也无需随龙头悬臂2的转动发生扭曲,很好地实现了多个接水位可以共用一个水龙头,丰富了水龙头的应用场景,同一个水龙头即可满足多方位的接水、用水需求,节约了多个接水位接水需安装多个水龙头的使用成本,大幅提升水龙头的使用便捷性和实用性,进而有助于用户使用体验的提升。例如,将本技术所提供的水龙头应用于需要设置多个接水位的净热一体机时,可以在水龙头的前后各设置一个接水位,通过龙头悬臂360度旋转实现在前后两个接水位接水;又如,将水龙头应用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水池之间时,只需要设置一个水龙头就可以了通过龙头悬臂2的转动向两
个水池出水。
59.需要说明的是,进水管组件和出水管组件的结构和功用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进水管组件可以包含有热水进水管和冷水进水管,相应的,出水管组件包含有热水出水管和冷水出水管;又如,进水管组件可以包含有原水进水管和净水进水管,相应的,出水管组件包含有原水出水管和净水出水管。当然,进水管组件和出水管组件还可以为其他合适的结构形式。
60.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转接盘31和盘状本体部311分别呈圆盘状的结构不能对本技术造成限定,其可以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而在可替换且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转接盘31和盘状本体部311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例如矩形结构、角形结构等等。
61.关于第一转接盘31与龙头支撑立管1固连的结构,如图9所示,可以在第一转接盘31设置螺钉柱,通过螺钉将第一转接盘31固定在龙头支撑立管1内的支撑台11上,保证第一转接盘31的安装稳定性,为第二转接盘32旋转的可靠性提供坚实的支撑。
62.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以在龙头支撑立管1上固设有操作显示屏12以供用户进行功能选择,龙头支撑立管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将龙头支撑立管1安装在设定的安装位置的固定座13.
6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可以使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冷水进水管41和热水进水管42,所述冷水进水管41和所述热水进水管42两者之一与所述出水转轴部312连通,两者之另一与所述环形水道33连通;所述进水管组件还包括定位件43,所述定位件43将所述冷水进水管41和所述热水进水管42一起固定于所述第一转接盘31。
64.进水管组件包括冷水进水管41和热水进水管42,冷水进水管41用于进冷水,热水进水管42用于进热水,出水管组件应为与进水管组件相对应,即出水管组件包括冷水出水管51和热水出水管52。如图3和图8所示,本技术示意性地绘示了热水进水管42与出水转轴部312连通、冷水进水管41与环形水道33连通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水龙头工作时,冷水经环形水道33向龙头悬臂2流动,热水经出水转轴部312向龙头悬臂2流动,相比于热水流经环形水道33的实施例,热水流经出水转轴部312有助于减少向盘状本体部311和第二转接盘32的传热,降低热水热量的损失,也降低了冷水和热水的热量交换,避免冷水和热水各自的出水温度出现较大的偏差。
65.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如图9所示,通过定位件43将冷水进水管41和热水进水管42一起固定于第一转接盘31,相较于冷水进水管41和热水进水管42仅各自独立地插装固定在第一转接盘31的方式而言,本技术定位件43的设置保证了冷水进水管41和热水进水管42与第一转接盘31的装配可靠性,使冷水进水管41和热水进水管42紧紧定位在第一转接盘31上,避免冷水进水管41和热水进水管42因水压过大或长期使用后发生脱落。
66.关于进水管组件和第一转接盘31的连接方式以及定位件43的具体结构,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图5和图10所示,所述盘状本体部311设有与所述出水转轴部312连通的第一导流凸起313以及与所述环形水道33连通的第二导流凸起314,所述热水进水管42与所述第一导流凸起313插装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41与所述第二导流凸起314插装连接;所述定位件43设有定位槽431和围绕所述定位槽431设置的定位翻边432,所述冷水进水管41和所述热水进水管42穿设固定于所述定位槽431内,所述定位翻边432与所述盘状本体部311
固连。
67.具体地,可以在热水进水管42与第一导流凸起313的插装连接处设置双重密封圈进行密封处理,也可以在冷水进水管41与第二导流凸起314的插装连接处设置双重密封圈进行密封处理,提升密封效果,降低漏水的风险。关于冷水进水管41和热水进水管42穿设固定于定位槽431内的具体结构,优选地,可以使冷水进水管41、热水进水管42以及定位件43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冷水进水管41、热水进水管4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定位件43连接为一体,不仅结构强度高,还能利用不锈钢材质的特性解决管内异味吸附的问题。关于定位翻边432与盘状本体部311固连的方式,具体地,可以在盘状本体部311设置螺钉柱,通过螺钉穿设于定位翻边432并与螺钉柱旋合实现定位件43与盘状本体部311的固定。
6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使所述盘状本体部311和所述第二转接盘32两者之一设有与所述环形水道33同心布置的环形限位凸起,两者之另一设有与所述环形水道33同心布置的环形限位凹槽,所述环形限位凸起和所述环形限位凹槽3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转接盘32沿所述环形水道33径向方向的移动。
69.如图4、图6和图8所示,本技术示意性地绘示了盘状本体部311设有环形限位凹槽315、第二转接盘32设有环形限位凸起321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环形限位凸起321和环形限位凹槽315的配合限制第二转接盘32沿环形水道33径向方向的移动,避免第一转接盘31和第二转接盘32沿径向方向发生错位,保证了第一转接盘31和第二转接盘32转动配合的稳定性,避免因错位致使第二转接盘32的360度转动造成阻碍,同时,也保证了第二转接盘32与环形本体部配合所形成的环形水道33的可靠密封。
70.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盘状本体部311和所述第二转接盘32配合形成围绕在所述环形水道33外侧并与所述环形水道33同心布置的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盘状本体部311和所述第二转接盘32还配合形成围绕在所述环形水道33内侧并与所述环形水道33同心布置的第二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61,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62。
71.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密封圈61和第二密封圈62分别在环形水道33的外侧和内侧,形成对环形水道33的双向密封,进一步保证环形水道33的密封性,避免环形水道33密封不严引发旋转组件漏水现象。
7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转接盘32设有与所述出水转轴部312适配的轴孔322,所述盘状本体部311位于所述第二转接盘32下方,所述出水转轴部312沿竖向方向延伸并向上穿过所述轴孔322,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出水转轴部312外侧的轴向限位件34,所述轴向限位件34与所述第二转接盘32的顶部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二转接盘32沿所述出水转轴部312轴向方向的移动。
73.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轴向限位件34与第二转接盘32的顶部相抵以限制第二转接盘32沿出水转轴部312轴向方向的移动,保证第二转接盘32和盘状本体部311紧密配合,将第二转接盘32限制在仅具有绕出水转轴部312旋转的自由度,保证环形水道33的密封性和第二转接盘32的360度旋转的可靠性。
74.具体地,如图8和图11所示,可以在出水转轴部312设置卡槽,使轴向限位件34设为能卡接在卡槽内的卡环,装配时,可将轴向限位件34从出水转轴部312上取下,以防止轴向限位件34对出水转轴部312与第二转接盘32的轴孔322的穿接过程造成干涉,在将第二转接
盘32和第一转接盘31配合到位后,将轴向限位件34卡入卡槽内实现对第二转接盘32的轴向限位。
75.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9所示,所述盘状本体部311设有弹性件35和浮动于所述弹性件35上的浮球36,所述第二转接盘32设有围绕所述轴孔322均布的多个凹坑323,所述浮球36随所述第二转接盘32的转动在所述多个凹坑323中切换位置。
7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浮球36随第二转接盘32的转动在多个凹坑323中切换位置时的顿挫效果,增加了龙头悬臂2旋转时给予操作人员的手感反馈,提升操作人员转动龙头悬臂2时的操作手感和体验感。
7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图3以及图7和图8所示,所述龙头悬臂2包括位于横向方向上的安装端21和悬臂端22,所述安装端21安装于所述龙头支撑立管1,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端21,所述出水管组件包括冷水出水管51和热水出水管52;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转接盘32的转接件7,所述转接件7设有均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转接孔71和第二转接孔72,所述转接件7还设有均沿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三转接孔73和第四转接孔74,所述第一转接孔71与所述第三转接孔73连通,所述第二转接孔72与所述第四转接孔74连通,所述第二转接盘32设有与所述环形水道33连通并向上延伸的第三导流凸起324,所述第三导流凸起324与所述第一转接孔71插装连接,所述出水转轴部312与所述第二转接孔72插装连接,所述冷水出水管51和所述热水出水管52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三转接孔73插装连接,两者之另一与所述第四转接孔74插装连接。
78.如图3和图8所示,在前述热水进水管42与出水转轴部312连通、冷水进水管41与环形水道33连通的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热水出水管52与第四转接孔74插装连接、冷水出水管51与第三转接孔73插装连接,以使热水进水管42经出水转轴部312、第二转接孔72、第四转接孔74与热水出水管52连通,冷水进水管41经环形水道33、第一转接孔71、第三转接孔73与冷水出水管51连通。
79.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龙头悬臂2沿横向方向延伸,龙头支撑立管1沿竖向方向延伸,则进水管组件和出水管组件通常呈垂直布置,因此,利用转接件7将冷水出水管51、热水出水管52和第二转接盘32上的第三导流凸起324、出水转轴部312连通,无需冷水出水管51、热水出水管52等发生弯折后与第三导流凸起324、出水转轴部312直接连接,保证了冷水出水管51、热水出水管52分别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加工也更加方便,也使出水管组件与第二转接盘32的连接更加可靠。
80.因转接件7充当了龙头悬臂2、出水管组件能够跟随第二转接盘32转动的传力结构和连接结构,优选地,可以将转接件7通过螺钉与第二转接盘32固定在一起,以保证转接件7的传力和连接的可靠性,保证龙头悬臂2随第二转接盘32进行360度旋转的稳定可靠性。
81.进一步地,如图2以及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水龙头还包括设于所述悬臂端22的出水嘴8,所述出水嘴8具有出水部81,所述出水部81设有出水腔、冷水入口811以及分别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热水入口812和出水口,所述热水出水管52与所述热水入口812连接,所述冷水出水管51与所述冷水入口811连接;所述出水腔内设有冷水导水部82,所述冷水导水部82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冷水入口811和所述出水口的冷水导水流道。
8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热水入口812经出水腔与出水口连通,冷水入口811经冷水导水部82与出水口连通,出热水时热水途径出水腔,出冷水时冷水途径冷水导水
流道,避免了遗留在出水嘴8内的冷水和热水在出水腔内发生混合而影响热水的出水水温。
8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示意性地绘示了热水出水管52和冷水出水管51沿竖向方向并排布置的实施例,使出水嘴8和龙头悬臂2横向的尺寸更小,更加纤细轻薄化。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还可使热水出水管52和冷水出水管51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
84.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4所示,可以使出水口包括冷水出口813和环绕在冷水出口813外侧的热水出口814,实现出水口中心出冷水,出水口外圈出热水的出水模式。
85.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出水腔内设有立于所述热水入口812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热水缓冲挡板83,所述出水口的周侧设有设有多个蒸汽流道84,所述蒸汽流道84的进口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口。
8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出水腔内设有立于热水入口812和出水口之间的热水缓冲挡板83,热水缓冲挡板83能够对热水入口812进入出水腔内的热水进行缓冲,避免热水直冲出水口,提升热水出水的平稳性,减少热水溅射;多个蒸汽流道84的设置,使得热水从出水腔底部热水出水口流出,蒸汽向上流动从蒸汽流道84流出,大大减少蒸汽和热水的混合,进而减少出热水时的喷汽现象。
87.本技术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88.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8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