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结构及龙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4263发布日期:2023-04-29 23:4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支架结构及龙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龙头结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支架结构及龙头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龙头结构的即热加热功能,一般地将选择设置有加热结构内置于龙头内,以使通过龙头的水流能实现换热制热应用;而为了保证热水的加热效率,加热结构需设置为较大的输出功率,则当加热结构开始加热工作时,较大的输出功率会导致热量散发,致使龙头结构的表面温度升高;当用户触碰时候,或容易导致烫伤。

2、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龙头结构的热水输出功能与冷水输出功能共存,需要在龙头结构内设置有阀组件,以用于其水路的切换应用需要。但基于阀组件的增设,现有技术的龙头结构或存在体积增大的情况,或需组织与阀组件连接的水路,而是龙头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复杂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支架结构及龙头结构。

2、支架结构,其包括支架平台,所述支架平台上侧设置有承托凹槽,所述支架平台外周侧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支架平台下侧设置有支撑凹槽。

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平台上侧竖向上地设置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上端设置有支撑安装孔。

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支撑部于所述支架平台上侧的周缘位置布置,所述支架平台上侧于各所述支撑部的布置空间中设置有上安装件,所述承托凹槽设置在所述上安装件上;所述承托凹槽的槽开口朝向上侧设置。

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于所述支架平台上内凹而形成,所述支架平台外周侧沿水平方向地延伸设置有定位件,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定位件上。

6、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平台外周侧在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有内凹设置的退让凹位;一所述支撑部于所述退让凹位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位置设置;所述支撑凹槽处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平台上侧沿其周缘位置而竖向上地延伸设置有定位壁。

8、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平台下侧设置有下安装件,所述支撑凹槽设置于所述下安装件上,所述支撑凹槽的槽开口朝向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下安装件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安装孔,所述连接安装孔的开孔朝向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安装孔的开孔朝向方向与所述支撑凹槽的槽开口朝向方向垂直。

9、龙头结构,其包括基壳体,所述基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基壳体内于所述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设置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出水端形成水路的连通;所述加热部与所述进水端之间设置有如上述所述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上定位装接设置有组织管路,所述加热部与进水端之间经所述组织管路而形成水路的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基壳体包括围合设置的基体段,所述基体段内定位装接有围合设置的控温段,所述控温段外周侧壁与所述基体段内壁之间具有供水流流动的流动空间;所述组织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所述进水端、第一管路、流动空间、第二管路至加热部之间形成水路的连通。

11、进一步地,还包括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安装设置于所述支撑凹槽中;所述组织管路安装设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和/或承托凹槽中;所述阀组件与所述组织管路之间形成水路的连通,所述进水端、阀组件与组织管路之间连通水路、加热部之间形成水路的连通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基于支架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地在应用其的龙头结构中,形成对处于进水端与加热部之间的组织管路及阀组件的定位装接,同时实现了结构的有效组织布局,满足了龙头结构的体积控制需要。

14、龙头结构中基于基体段与控温段结构组合应用,使得龙头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形成有布置在基体段内壁侧的流动空间,则当龙头进行热水用水时,未加热的冷水能流动至流动空间中,让基壳体上形成有由流动冷水组成的冷却层,避免加热工作的烫伤可能;而在其应用的支架结构设置下,可有效地对其所具有的多端管路设置的组织管路组织,并确保了该龙头结构内部组件的安装稳定。



技术特征:

1.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平台,所述支架平台上侧设置有承托凹槽,所述支架平台外周侧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支架平台下侧设置有支撑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平台上侧竖向上地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端设置有支撑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支撑部于所述支架平台上侧的周缘位置布置,所述支架平台上侧于各所述支撑部的布置空间中设置有上安装件,所述承托凹槽设置在所述上安装件上;所述承托凹槽的槽开口朝向上侧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于所述支架平台上内凹而形成,所述支架平台外周侧沿水平方向地延伸设置有定位件,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定位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平台外周侧在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有内凹设置的退让凹位;一所述支撑部于所述退让凹位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位置设置;所述支撑凹槽处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平台上侧沿其周缘位置而竖向上地延伸设置有定位壁。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平台下侧设置有下安装件,所述支撑凹槽设置于所述下安装件上,所述支撑凹槽的槽开口朝向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下安装件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安装孔,所述连接安装孔的开孔朝向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安装孔的开孔朝向方向与所述支撑凹槽的槽开口朝向方向垂直。

8.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壳体,所述基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基壳体内于所述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设置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出水端形成水路的连通;所述加热部与所述进水端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上定位装接设置有组织管路,所述加热部与进水端之间经所述组织管路而形成水路的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体包括围合设置的基体段,所述基体段内定位装接有围合设置的控温段,所述控温段外周侧壁与所述基体段内壁之间具有供水流流动的流动空间;所述组织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所述进水端、第一管路、流动空间、第二管路至加热部之间形成水路的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安装设置于所述支撑凹槽中;所述组织管路安装设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和/或承托凹槽中;所述阀组件与所述组织管路之间形成水路的连通,所述进水端、阀组件与组织管路之间连通水路、加热部之间形成水路的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支架结构,其包括支架平台,所述支架平台上侧设置有承托凹槽,所述支架平台外周侧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支架平台下侧设置有支撑凹槽;基于支架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地在应用其的龙头结构中,形成对处于进水端与加热部之间的组织管路及阀组件的定位装接,同时实现了结构的有效组织布局,满足了龙头结构的体积控制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徐源康,刘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领尚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