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4711发布日期:2022-12-10 00:3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阀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


背景技术:

2.在纯电动汽车换电行业,为了更换电池,必须将电池冷却路的管路断开,当断开电池冷却水路后,管路中的水会大量的从接口处流出,造成冷却液的浪费,从而必须进行冷却液的补充操作,造成成本增加以及环境的污染,同时降低操作效率。
3.在氢能源燃料电池行业,当更换去离子器时,必须要将管路断开,当断开管路时,管路中的水管路中的水会大量的从接口处流出,造成冷却液的浪费,从而必须进行冷却液的补充操作,造成成本增加以及环境的污染,同时降低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切断管路,不会造成冷却液浪费且阻力小、噪声低的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6.阀体,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变径段,所述变径段的小横截面的一端朝向所述阀体的出液口的方向,所述阀体的进液口端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面;
7.阀芯,安装在所述阀体内且位于所述变径段的位置,所述阀芯包括:与所述变径段的小横截面的一端匹配用于将所述阀体关闭的芯体、安装在所述芯体朝向所述阀体的出液口端的一侧的第一推动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芯体的另一侧的第二推动构件;
8.弹性构件,安装在所述阀体内部,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构件和所述支撑面之间,在所述芯体将所述阀体关闭时,所述弹性构件为微压缩状态;
9.以及
10.推动构件,安装在需要连通的管道上,用于将所述芯体向所述阀体的进液口方向推动并使得从所述阀体流出的液体从所述推动构件流入到与所述推动构件连接的管道内,所述推动构件为中空的结构,所述推动构件与所述阀体的出液口匹配,
11.将所述阀体的出液口端安装在所述推动构件上时,所述推动构件推动所述第一推动构件向所述阀体的进液口方向移动,所述阀体的两端连通,液体通过所述推动构件流入相应的管道内,
12.将所述阀体的出液口端从所述推动构件上拔出时,所述芯体在所述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向所述阀体的出液口端的方向移动,所述芯体与所述阀体的内壁接触,将所述阀体闭合。
13.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变径段的内壁的横截面从朝向所述阀体进液口的一端向朝向所述阀体出液口的一端逐渐缩小。
14.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阀体包括连接头以及与所述连接头连接的阀体本体,所述连接头与所述阀体本体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连接头朝向所述阀体本体的一端为小横截面段,所述阀体本体与所述连接头连接的一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台阶且所述阀体本体朝向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为大横截面段,所述连接头的小横截面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阀体本体的小横截面段的横截面积,所述连接头和所述阀体本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配合,所述连接头的小横截面段与所述阀体本体的小横截面段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连接头的第一台阶面为所述支撑面,所述弹性构件套设在所述连接头的小横截面段上。
15.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推动构件包括:与所述阀体的内壁的横截面相匹配的第一空心闭合结构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空心闭合结构和所述芯体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推动构件包括:与所述阀体的内壁的横截面相匹配的第二空心闭合结构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空心闭合结构和所述芯体的第二连接杆,所述推动构件安装进所述阀体的一端的端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空心闭合结构的形状相同。
16.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阀体的内壁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17.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弹性构件为弹簧。
18.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芯体朝向所述阀体出液口端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芯体将所述阀体封堵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阀体的内壁接触。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阀体内设置的阀芯在未连接到冷却系统时处于断开状态,在连接到冷却系统时能够自动打开为冷却系统提供冷却液,因此当更换冷却系统,将阀门拔出时,能够自动将阀门关闭,避免冷却液流出,方便在不同冷却系统之间切换。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结构简单、阻力小且噪声低。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的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的爆炸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打开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作具体阐述。
25.如图1、图2、图3所示,用于水路或冷却系统控制的截止阀100包括:阀体10、阀芯
20、弹性构件30和推动构件40。
26.阀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变径段11,变径段11的小横截面的一端朝向阀体10的出液口的方向,阀体10的进液口端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面。阀体10的进液口端连接冷却液供液管道,具体地,冷却液供液管道为可移动的软管。即以图1的方向看,变径段11的小横截面的一端为变径段11的左端,阀体10的右端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面,阀体10的右端连接冷却液供液管道。变径段11满足阀芯20向阀体10移动到变径段11的左端时,能够将变径段11左端完全密封使得冷却液不能通过阀体10,当阀芯20向阀体10右边移动时,冷却液能够通过阀体10即可。变径段11可以是内壁为台阶状的两段横截面不同的两段,也可以是内壁的横截面从右向左逐渐变小等。
27.在本实施例中,变径段11的内壁的横截面从朝向阀体10进液口的一端向朝向阀体10出液口的一端逐渐缩小。即以图1的方向看,变径段11的内壁的横截面从右到左逐渐缩小。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小冷却液从阀体10流过时的阻力。
28.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0包括阀体本体12和连接头13。阀体本体12的一端和连接头13的一端连接。连接头13与阀体本体12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台阶,连接头13朝向阀体本体12的一端为小横截面段,以图1的方向看,连接头13的左端外侧设置有第一台阶,连接头13的左端为小横截面段。阀体本体12与连接头13连接的一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台阶,阀体本体12与连接头13连接的一端为大横截面段。以图1的方向看,阀体本体12的内壁的右端为大横截面段。连接头13的小横截面段的横截面积小于阀体本体12的小横截面段的横截面积。连接头13和阀体本体12连接时,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配合,连接头13的小横截面段与阀体本体12的小横截面段之间形成间隙,连接头13的第一台阶面为阀体10的支撑面。
29.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0的内壁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30.阀芯20安装在阀体10内且位于变径段11的位置。阀芯20包括:芯体21、第一推动构件22和第二推动构件23。
31.芯体21与变径段11的小横截面的一端匹配,芯体21用于将阀体10关闭。即以图1的方向看,芯体21与变径段11的左端匹配,芯体21向左移动后会与变径段11左端的内壁接触,从而将阀体10的通道堵住,使得从阀体10的右边进入的液体不能从阀体10的左边流出。在本实施例中,芯体21为圆板。
32.第一推动构件22安装在芯体21朝向阀体10的出液口端的一侧,第二推动构件23安装在芯体21的另一侧。即以图1的方向看,第一推动构件22安装在芯体21的左侧,第二推动构件23安装在芯体21的右侧。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构件22包括:第一空心闭合结构221和第一连接杆222。第一空心闭合结构221与阀体10的内壁的横截面相匹配,第一连接杆22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空心闭合结构221和芯体21。第二推动构件23包括:第二空心闭合结构231和第二连接杆232。第二空心闭合结构231与阀体10的内壁的横截面相匹配,第二连接杆23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空心闭合结构231和芯体21。具体地,第一空心闭合结构221和第二空心闭合结构231均为圆环,第一连接杆222为三个,三个第一连接杆222等角度设置,第二连接杆232为三个,三个第二连接杆232等角度设置。
34.弹性构件30安装在阀体10内部,弹性构件30位于第二推动构件22和支撑面之间,在芯体21将阀体10关闭时,弹性构件30为微压缩状态。
35.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构件30为弹簧。弹性构件30套设在连接头13的小横截面段上。弹性构件30的两端分别被第二空心闭合结构231和连接头13的第一台阶面限制。
36.在本实施例中,芯体21朝向阀体10出液口端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24,芯体21将阀体10封堵时,密封圈24与阀体10的内壁接触,增加芯体21的密闭性。
37.推动构件40安装在需要连通的管道上,推动构件40用于将芯体21向阀体10的进液口方向推动将阀体10两端导通的作用,又起到将阀体10流出的液体流入到与推动构件40连接的管道内的作用。推动构件40为中空的结构,推动构件40与阀体10的出液口匹配。具体地,推动构件40安装进阀体10的一端的外壁的横截面与阀体10的内壁的横截面相同,推动构件40安装进阀体10内后,推动构件40的外壁与阀体10的内壁完全贴合。
38.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构件40安装进阀体10的一端的端口的形状与第一空心闭合结构221的形状相同,具体地,以图3的方向看,推动构件40右端的形状为圆形。
39.使用时:冷却系统的进液口处需安装有推动构件40,当一个冷却系统启动需要冷却液时,将阀体10的出液口端安装在推动构件40上,推动构件40推动第一推动构件22向阀体10的进液口方向移动,阀体10的两端连通,液体通过推动构件40流入相应的管道内。当停止为一个冷却系统提供冷却液,为另一个冷却系统提供冷却液时,将阀体10的出液口端从该冷却系统的推动构件40上拔出,芯体21在弹性构件30的作用下向阀体10的出液口端的方向移动,芯体21与阀体10的内壁接触,将阀体10闭合,冷却液不能从阀体10的出液端流出,然后,再将阀体10的出液口端安装进另一个冷却系统的推动构件40上。避免了更换管道时冷却液流出造成浪费,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40.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