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计模型构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6352发布日期:2022-12-28 02:3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设计模型构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是一种建筑设计模型构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及都市规划方案中,不可缺少的审查项目。建筑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它既是设计师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属于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设计投标与招商合作等方面,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又便于人们进行观看,对客户进行招揽。
3.传统的建筑模型构件大多由纸板、塑料板等其它材料经切割加工后粘接固定而成的,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会使用固定装置即夹具对建筑模型构件的底座进行固定夹持,现有的固定装置大多通过拧紧多个螺栓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固定,使用较为不便,且对模型尺寸的局限性较大,同时在固定夹持后,不便于对模型进行转动,导致在制作过程中,操作者需调节自身的站位,才能对模型上不同部位处的零件进行组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设计模型构件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设计模型构件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驱动件,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转环轴承转动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外壁对称配合套接有两个螺母,所述螺母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所述夹板通过连接块与对应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双向螺杆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驱动机构相适配。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的锥齿环,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锥齿环转动套接在限位环的外侧,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多个驱动轴,所述驱动轴朝向锥齿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均与锥齿环相互啮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外壁与各个驱动轴的对应处均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件包括长杆,所述长杆的直径与通孔的孔径相适配,所述长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手轮和矩形块,所述驱动轴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开设有与矩形块相适配的矩形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内壁位于双向螺杆的两侧对称固定连
接有两个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对称配合套接有两个滑套,所述滑套与对应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与两个滑杆的对应处均开设有开口槽,所述连接块由对应的开口槽穿出。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外壁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环形握把,所述底座的顶部与环形握把的对应处设置有定位机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顶部的l型板,所述l型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手拧螺栓,所述手拧螺栓的螺杆端转动连接有上夹块,所述底座的顶部位于上夹块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下夹块,所述环形握把位于下夹块和上夹块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模型底座放置在壳体的顶部中心处后,将矩形块由任意一个通孔处插入对应的矩形孔内后,即可通过手轮转动对应的驱动轴,从而可利用第二锥齿轮驱动锥齿环转动,继而利用锥齿环驱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利用双向螺杆与螺母的配合驱动两个夹板同时反向移动,实现对模型构件底座的快速坚持,操作简单方便。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环形握把的设置,便于在底座上对壳体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模型当前朝向操作者的角度,通过转动手拧螺栓,可驱动下夹块向下移动,从而利用下较快及上夹块对环形握把进行固定夹持,以在底座上对壳体进行锁定,避免对模型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壳体在底座上发生转动。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建筑设计模型构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建筑设计模型构件固定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建筑设计模型构件固定装置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建筑设计模型构件固定装置中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0.其中,底座1、转环轴承2、壳体3、双向螺杆4、螺母5、活动板6、滑杆7、滑套8、开口槽9、连接块10、夹板11、第一锥齿轮12、限位环13、锥齿环14、驱动轴15、第二锥齿轮16、通孔17、长杆18、手轮19、矩形块20、连杆21、环形握把22、l型板23、下夹块24、手拧螺栓25、上夹块26。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设计模型构件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和驱动件,所述底座1的顶部通过转环轴承2转动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4,所述双向螺杆4的外壁对称配合套接有两个螺母5,所述螺母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所述壳体3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11,所述夹板11通过连接块10与对应的活动板6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双向螺杆4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件与驱动机构相适配。
2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壳体3内的锥齿环14,所述壳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3,所述锥齿环14转动套接在限位环13的外侧,所述壳体3的内侧壁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多个驱动轴15,所述驱动轴15朝向锥齿环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6,所述双向螺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所述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6均与锥齿环14相互啮合。
24.通过驱动任意一个驱动轴15转动,即可利用第二锥齿轮16驱动锥齿环14转动,继而利用锥齿环14驱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从而利用双向螺杆4与螺母5的配合驱动两个夹板11同时反向移动,实现对模型构件底座的快速坚持,操作简单方便。
25.所述壳体3的外壁与各个驱动轴15的对应处均贯穿设置有通孔17,所述驱动件包括长杆18,所述长杆18的直径与通孔17的孔径相适配,所述长杆1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手轮19和矩形块20,所述驱动轴15远离第二锥齿轮16的一端开设有与矩形块20相适配的矩形孔。
26.通过矩形孔与矩形块20的配合,便于通过手轮19及长杆18转动对应的驱动轴15,以对双向螺杆4进行操作。
27.所述壳体3的内壁位于双向螺杆4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7,所述滑杆7的外壁对称配合套接有两个滑套8,所述滑套8与对应的活动板6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的顶部与两个滑杆7的对应处均开设有开口槽9,所述连接块10由对应的开口槽9穿出。
28.通过滑杆7与滑套8的配合,能够提高两个夹板11移动的稳定性。
29.所述壳体3的外壁通过连杆21固定连接有环形握把2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与环形握把22的对应处设置有定位机构。
30.通过环形握把22的设置,便于在底座1上对壳体3进行转动,易于对壳体3进行操作,从而调节模型当前朝向操作者的角度。
31.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1顶部的l型板23,所述l型板2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手拧螺栓25,所述手拧螺栓25的螺杆端转动连接有上夹块26,所述底座1的顶部位于上夹块26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下夹块24,所述环形握把22位于下夹块24和上夹块26之间。
32.通过转动手拧螺栓25,能够调节上夹板26与环形握把22之间的间距,且易于通过上夹块26与下夹块24对环形握把22进行固定夹持,从而在底座1上对壳体3进行锁定,以避免对模型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壳体3在底座1上发生转动。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模型底座放置在壳体3的顶部中心处后,将矩形块20由任意一个通孔17处插入对应的矩形孔内后,即可通过手轮19转动对应的驱动轴15,从而可利用第二锥齿轮16驱动锥齿环14转动,继而利用锥齿环14驱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从而利用双向螺杆4与螺母5的配合驱动两个夹板11同时反向移动,实现对模型构件底座的快速坚持,操作简单方便。
35.且多个驱动轴15及通孔17的设置,使操作者只需小角度的转动壳体3,便可通过驱动件对驱动机构进行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3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环形握把22的设置,便于在底座1上对壳体3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模型当前朝向操作者的角度,通过转动手拧螺栓25,可驱动下夹块24向下移动,从而利用
下较快24及上夹块26对环形握把22进行固定夹持,以在底座1上对壳体3进行锁定,避免对模型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壳体3在底座1上发生转动。
3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