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道施工的沟槽支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8021发布日期:2023-03-14 21:4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管道施工的沟槽支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沟槽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管道施工的沟槽支护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市政基础设施管网布设面积也越来越广,各种类型的工业生产和生活设施管线布设施工也成为目前管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3.按设计要求不同类型的管道沟槽深度也均不相同,常见的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电力管道、采暖管道、燃气管道、通信管道等管道埋深常为1.0-3.0米。常规施工中管道沟槽的开挖深度经常会超过2米,管道施工中如施工现场不受作业面条件限制,沟槽开挖大多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进行沟槽开挖施工。放坡开挖因其施工便捷、速度快成为了沟槽开挖主要的施工方法。但是由于放坡开挖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如遇到沟槽土质不良或遇到极端天气时沟槽极易出现塌方、滑坡等情况。同时因其没有有效的边坡防护导致管道施工时,沟槽内施工人员没有有效的主动安全防护措施。
4.由于管线施工均为长距离施工作业,地质勘察无法做到精确到每一处地质情况,如施工过程中遇到局部地质不良情况将会对管道施工及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造成影响。同时市政地下管线布置复杂,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地下不明管线,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沟槽支护措施将对沟槽及原有管线的安全造成影响。为了保证沟槽安全及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线沟槽施工时需要有有效的支护方案来应对突发的状况。
5.目前管道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特殊地质及不明地下管线等特殊情况为保证施工安全需对沟槽边坡进行支护,传统的支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挂网喷射混凝土、钢板桩;预制安全防护笼、钢板+型钢支撑、模板(脚手板)+钢管(方木)支撑;以上几种支护方式优缺点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0006][0007]
[0008]
如上表所示现有的支护方式无法同时满足不需要设计可直接进行施工、可在突发情况发生时随时进行施工、施工便捷施工周期短、安全可靠性高、可以重复利用和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大型设备便可进行施工几个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管道施工的沟槽支护系统。
[00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施工的沟槽支护系统,包括:
[0011]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主支撑部,所述主支撑部的一面设有多个固定管,所述主支撑部的另一面设有数个连接管;
[0012]
支撑管组件;所述支撑管组件包括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均与主支撑管螺纹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由若干支撑板单元通过榫卯连接方式拼接而成。
[0014]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还具有副支撑部,所述副支撑部的一面设有一个固定管,所述副支撑部的另一面设有一个连接管。
[0015]
优选地,所述支撑管组件还包括副支撑管。
[0016]
优选地,所述支撑管组件还包括加长支撑管,所述加长支撑管设为可伸缩式。
[0017]
优选地,所述双向丝杆上设有把手。
[0018]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四周采用钢板制成,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包括钢丝骨架内层和硬质塑料外层。
[0019]
优选地,所述固定管、连接管、主支撑管均采用钢管制成。
[0020]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单元上均匀设置多个开孔,所述支撑板单元的一侧和一端均设置数个插头,另一侧和另一端均设置数个相对应的插孔。
[0021]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2]
1、本实用新型使用新型简易沟槽支护模块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在双向丝杆端加装压力计检测设备,施工过程中可较为方便的发现沟槽支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0023]
2、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有较高的快装性及容错性,可以较高程度满足不同类型沟槽、土质及特殊情况下沟槽的支护施工。
[0024]
3、本实用新型施工不需要进行设计、不需要提前进行施工、可以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及时进行支护施工、施工便捷施工周期短、安全可靠性高、可以重复利用和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大型设备辅助仅靠人工便可完成支护。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施工便捷性并保证沟槽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工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向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长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1、支撑板;2、主支撑部;3、固定管;4、连接管;5、双向丝杆;6、主支撑管;7、支撑板单元;8、插头;9、副支撑部;10、副支撑管;11、加长支撑管;1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3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施工的沟槽支护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板1和支撑管组件,支撑板1具有主支撑部2,如图2所示,主支撑部2的一面设有多个固定管3,主支撑部2的另一面设有数个连接管4,多个固定管3和数个连接管4均为均匀分布。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管组件包括双向丝杆5,双向丝杆5的两端均与主支撑管6螺纹连接。其中,主支撑部2的长度可为750mm,宽度可为300mm,固定管3可为长30mm、直径48mm的钢管,连接管4可为长80mm、直径63mm的钢管,主支撑管6的直径可为48mm,双向丝杆5的直径可为20mm,长度可为500mm,双向丝杆5与主支撑管6的总长度最短可为1200mm,最长可为1800mm。主支撑部2整体采用预制钢骨架,为降低主支撑部2重量除设计要求用钢管处其余均采用硬质塑料一次填充成型。
[0035]
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如图1所示,沟槽开挖后,在沟槽两内侧的相对位置各布置一个支撑板1,通过固定管3插入沟槽内,通过连接管4与支撑管组件相连接,调节双向丝杆5顶紧,对沟槽进行支撑支护,施工过程中可进行支护检查,施工完成后可将支护系统拆除用于周转。
[0036]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可由若干支撑板单元7通过榫卯连接方式拼接而成。例如,如图4所示,可在支撑板单元7的一侧和一端均设置数个插头8,另一侧和另一端均设置数个相对应的插孔,支撑板单元7的长度可为2400mm,宽度可为300mm,板厚可为30mm,板上均匀设置多个开孔,开孔直径可为50mm,插头8可为45mm长、直径为15mm的钢管,所述插孔的深度可为50mm,孔径可为18mm,插头8与插孔均为均匀布置,长边可设置5处,短边可设置2处。支撑板单元7四周可采用2mm厚钢板一体成型,板中部按受力性能均布钢丝骨架,为降低支撑板重量板中部采用硬质塑料一次填充成型。
[003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为了防止在个别狭小空间内主支撑部2无法进行有效的连接,为了保证支撑连接的有效性,支撑板1还具有副支撑部9,在狭小空间处可以采用副支撑部9进行补充支撑,副支撑部9的一面设有一个固定管3,另一面设有一个连接管4。副支撑部9的长度可为300mm,宽度可为300mm。副支撑部9整体采用预制钢骨架,为降低副支撑部9重量除设计要求用钢管处其余均采用硬质塑料一次填充成型。
[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管组件还可包括副支撑管10,可采用直径48mm钢管制作。副支撑管10可采用通用的脚手架管同规格的钢管进行制作,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沟槽支护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可替换程度。在特殊施工部位可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副支撑管10长度的定制或调整,以保证施工的快速及便捷性。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管组件还包括加长支撑管11,加长支撑管11设为可伸缩式。加长支撑管11的总长度可为1000mm,一端可为直径48mm钢管,另一端可为直径53mm钢管,两者可螺纹连接。加长支撑管11采用通用的脚手架管同规格的钢管进行制
作,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沟槽支护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可替换程度。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双向丝杆5上可设置把手12,以方便对双向丝杆5进行调节。
[0041]
本实用新型采用轻量化设计,在保证支撑板1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支撑板1的重量以便于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搬动及操作。支撑板单元7之间采用榫卯连接方式,施工过程中可以快速的进行支撑板1的拼接,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拼接至沟槽支护需求的面积。因支撑板单元7设计为两边均可进行榫卯连接,施工过程中可根据沟槽深度及所需支护面积进行任意组合以达到最好的支护效果。支撑板单元7中部的开孔在降低支撑板1重量的同时也为其与支撑板单元7之间的榫卯连接提供基础。
[0042]
此外,主支撑部2以及副支撑部9均采用预制钢骨架+硬质塑料一体填充成型,在最大限度保证主支撑部2以及副支撑部9强度的同时降低其自身重量。通用式的设计能够保证主支撑部2以及副支撑部9与支撑板1之间有较高的容错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主支撑部2以及副支撑部9与支撑板1的连接位置进行有效的支撑连接。
[0043]
此外,双向丝杆5作为顶紧装置,在保证有足够顶紧力的同时保证该装置有较高的稳定性及耐久性。采用双丝原理在最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支撑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支护施工过程中每处顶紧只需一人便可完成顶紧施工,施工完成后可使用力矩扳手等进行有效的检测以保证顶紧满足相关要求。
[0044]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