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4004发布日期:2023-02-21 19:08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转换器与阀体的连接结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


背景技术:

2.在钢厂中用于控制浇冷却水的阀体需要维持高频率的开启和关闭,而且阀体的体积较大,常规的电动阀体在反应速度、动力驱动和使用寿命上都很难达到使用需求。
3.本技术人于2008年4月10日申请了授权公告号为cn201173299y,名称为气液式调速阀的实用新型专利,该阀体通过气动控制,或液动控制方式对阀体进行开启和关闭。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采用气动控制由于流速较快反应也比较迅速,但是对于阀体开闭时容易出现水锤效应,造成瞬时的巨大冲击力,反复使用不仅噪音和振动较大,也极大地影响使用寿命;液动控制虽然驱动稳定,但是反应速度较慢,延长了阀体开闭的控制时间,也不尽理想。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反应速度提升,且克服阀体开闭时的水锤效应的阀体及其整体联控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包括阀体和气液控制系统;所述阀体内侧滑动设有柱塞;
8.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推动所述柱塞进行往复开闭运动的关闭气腔和开启油腔,所述关闭气腔具有气孔,所述开启油腔具有油孔;
9.所述气液控制系统的压缩气体进气管道通过电磁换向阀连接有气控管路和转换管路;所述气控管路与所述气孔连接;所述转换管路与气液控制系统的气液转换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液转换器的出油管路与所述油孔连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体联控结构的开闭驱动分别采用油液控制和气动控制进行配合,既能够消除由于气动控制产生的水锤效应,又能够提高反应速度,通过气液控制系统提供气动和液动压力,特别适应在钢厂中用于控制浇冷却水的阀体的高频开闭使用,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1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中,所述阀体包括通过法兰密封对接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第一缸体内侧通过支板固定有封闭体,所述封闭体与所述第一缸体内壁之间形成流道间隙;所述柱塞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内侧,所述柱塞内侧形成流道孔,且所述柱塞朝向所述第二缸体的端头与所述封闭体对应;所述柱塞外侧壁具有径向凸出的凸环,所述凸环将所述柱塞外侧壁与所述第二缸体内侧壁之间的腔室分隔成所述关闭气腔和所述开启油腔。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结构
紧凑,不占空间,安装、拆卸方便。
1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中,所述封闭体朝向所述第二缸体的端面上嵌设有与所述柱塞端口对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封闭体端面上的压盖压紧。柱塞在关闭时是直接压在密封圈上的,并且工作时起到保压作用。
1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中,所述压盖为中心凸起的锥台结构。锥台结构能够有助于水流分流,更顺畅地从流道间隙分流流过,减小阻力。
1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中,所述封闭体远离所述第二缸体的一端为尖头结构。尖头结构能够使得经封闭体分流后的水流能够更平稳地汇合在一起,减小水流冲击。
1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中,所述凸环远离所述第一缸体的端面上固定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轴向穿出所述第二缸体,且与所述第二缸体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穿出所述第二缸体的端头固定有带有刻度的行程指示标。行程指示标能够更有利于判断柱塞的工作状态。
1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中,所述气液控制系统包括双层架体,所述双层架体的下层固定所述电磁换向阀,所述双层架体的上层固定所述气液转换器。气液控制系统主要由电磁换向阀和气液转换器组成,通过双层架体使其组合形成一个整体。
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中,所述压缩气体进气管道上安装有气动二联件。气动二联件能够对供入气体进行过滤。
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中,所述出油管路上安装有单向节流阀。将节流阀和单向阀并联则可组合成单向节流阀。节流阀和单向节流阀是简易的流量控制阀,在定量泵液压系统中,节流阀和溢流阀配合,可组成三种节流调速系统,即进油路节流调速系统、回油路节流调速系统和旁路节流调速系统,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
1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中,所述气液转换器上还具有液位计和放油管道。液位计能够有利于对气液转换器内部油液量进行观测,放油管道能够对油液进行排放。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阀体为剖视图,气液控制系统为俯视图;
22.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体的剖视图;
23.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控制系统的主视图。
24.其中:
25.1-阀体;
26.11-第一缸体;111-支板;112-封闭体;113-流道间隙;114-油孔;115-密封圈;116-压盖;12-第二缸体;121-关闭气腔;122-开启油腔;123-气孔;13-柱塞;131-流道孔;132-凸环;14-活塞杆;141-行程指示标;
27.2-气液控制系统;
28.21-压缩气体进气管道;22-电磁换向阀;23-气控管路;24-转换管路;25-气液转换器;251-液位计;252-放油管道;26-出油管路;27-双层架体;28-气动二联件;29-单向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液转换控制的高频开关阀体联控结构,包括阀体1和气液控制系统2;阀体1内侧滑动设有柱塞13;
31.阀体1内部形成有推动柱塞13进行往复开闭运动的关闭气腔121和开启油腔122,关闭气腔121具有气孔123,开启油腔122具有油孔114;
32.气液控制系统2的压缩气体进气管道21通过电磁换向阀22连接有气控管路23和转换管路24;气控管路23与气孔123连接;转换管路24与气液控制系统2的气液转换器25的进气口连接,气液转换器25的出油管路26与油孔114连接。
33.参见附图2,阀体1包括通过法兰密封对接的第一缸体11和第二缸体12;第一缸体11内侧通过支板111固定有封闭体112,封闭体112与第一缸体11内壁之间形成流道间隙113;柱塞13密封滑动连接在第一缸体11和第二缸体12内侧,柱塞13内侧形成流道孔131,且柱塞13朝向第二缸体12的端头与封闭体112对应;柱塞13外侧壁具有径向凸出的凸环132,凸环132将柱塞13外侧壁与第二缸体12内侧壁之间的腔室分隔成关闭气腔121和开启油腔122。
34.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封闭体112朝向第二缸体12的端面上嵌设有与柱塞13端口对应的密封圈115,密封圈115通过螺栓连接在封闭体112端面上的压盖116压紧。
3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压盖116为中心凸起的锥台结构。
36.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封闭体112远离第二缸体的一端为尖头结构。
37.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凸环132远离第一缸体11的端面上固定有活塞杆14,活塞杆14轴向穿出第二缸体12,且与第二缸体12密封滑动连接,活塞杆14穿出第二缸体12的端头固定有带有刻度的行程指示标141。
38.在本实施例中,油孔114开设在第一缸体11用于与第二缸体12对接的法兰边沿上,最终连通在法兰的端面上,油孔114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布置。
39.参见附图3,气液控制系统2包括双层架体27,双层架体27的下层固定电磁换向阀22,双层架体27的上层固定气液转换器25。
40.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压缩气体进气管道21上安装有气动二联件28。
4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出油管路26上安装有单向节流阀29。
4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气液转换器25上还具有液位计251和放油管道252。
43.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44.压缩气体进气管道21通入压缩气体,电磁换向阀22用于切换压缩气体进入气控管路23或转换管路24。当需要开启阀体时,电磁换向阀22切换压缩气体进入转换管路24,将气压通过气液转换器25转换成油压,通过出油管路26供入开启油腔122,顶动凸环132,带动柱塞13与封闭体112分离。当需要关闭阀体时,电磁换向阀22切换压缩气体进入气控管路23,气压通过气控管路23供入关闭气腔121,顶动凸环132,带动柱塞13端头斜面与封闭体112上的密封圈115的斜面抵接配合。
45.当阀推开时,油液进入油腔122,压缩空气通过气孔123回到电磁换向阀22,通过电磁换向阀22的排气孔排出。当阀关闭时,空气进入关闭气腔121,油液通过回油管路回流到气液转换器25的油箱。
4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4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