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机用安装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1031发布日期:2023-02-04 00:3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湿机用安装底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机底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除湿机用安装底座。


背景技术:

2.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干燥机、除湿器,一般可分为民用除湿机和工业除湿机两大类,属于空调家庭中的一个成员,通常,常规除湿机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盛水器、机壳及控制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
3.本技术在现有技术下进行改进,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除湿机与其安装底座之间多采用固定式的安装结构进行安装,当除湿机需要送去维修时,因安装底座与除湿机之间无法拆卸,进而只能连同安装底座一起进行运输,较为不便,其次,且现有的除湿机通常在其底部安装有橡胶块进行减震,减震效果较差,无法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用安装底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湿机用安装底座,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两侧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除湿机主体,所述底座主体的下端内部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块。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腔,且两组固定腔对称开设在所述安装槽的两侧,两组所述固定腔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定位杆,且定位杆贯穿固定腔并延伸至固定腔的外侧,两组所述定位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块。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阻挡板,两组所述阻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与缓冲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的顶部安装有减振器。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块,且缓冲块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上端贯穿缓冲板并与安装腔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耐磨垫。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除湿机用安装底座,具有以下优
点:
12.(1)通过安装槽、安装块和安装组件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除湿机主体和底座主体之间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解决了现有的除湿机与其安装底座之间多采用固定式的安装结构进行安装,当除湿机需要送去维修时,因安装底座与除湿机之间无法拆卸,进而只能连同安装底座一起进行运输,较为不便的问题;
13.(2)通过支撑块和缓冲组件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除湿机主体受到震动时,可以有效减缓除湿机主体所受到的震动,而且设置有与第二弹簧配套使用的减振器,从而可以避免除湿机主体一直上下跳到,无法恢复到静状态,解决了现有的除湿机通常在其底部安装有橡胶块进行减震,减震效果较差,无法很好的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除湿机主体;2、安装槽;3、底座主体;4、支撑块;5、安装块;6、耐磨垫;7、缓冲组件;701、安装腔;702、滑块;703、滑槽;704、缓冲块;705、减振器;706、第一弹簧;707、缓冲板;708、限位杆;709、限位槽;8、安装组件;801、定位杆;802、定位槽;803、阻挡板;804、拉块;805、第二弹簧;806、固定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1.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除湿机用安装底座,包括底座主体3,底座主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安装块5,安装块5的两侧设置有安装组件8,安装组件8包括固定腔806,且两组固定腔806对称开设在安装槽2的两侧,两组固定腔80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802,定位槽802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定位杆801,且定位杆801贯穿固定腔806并延伸至固定腔806的外侧,两组定位杆80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块804,定位杆8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阻挡板803,两组阻挡板80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05,安装块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除湿机主体1;
25.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使用时,当需要将除湿机主体1从底座主体3上取下时,能够通过同时沿相反的方向拉动两组拉块804,两组拉块804受力带动两组定位杆801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两组定位杆801的一端从两组定位槽802内完全脱离,接着向上抬动除湿机主体1,直至安装块5从安装槽2内脱离,从而达到便于对除湿机主体1进行拆卸的目的,当需要将除湿机主体1从新安装在底座主体3上时,再次沿相反的方向拉动两组拉块804,直至两组定位杆801移动至合适位置,接着将除湿机主体1放置在底座主体3的上方,并将安装块5对准安装槽2,接着向下移动除湿机主体1,直至安装块5完全进入到安装槽2内,接着松开两组拉块804,此时能够利用第一弹簧706的恢复性,带动定位杆801再次插入定位槽802内,从而完成对除湿机主体1的安装,解决了现有的除湿机与其安装底座之间多采用固定式的安装结构进行安装,当除湿机需要送去维修时,因安装底座与除湿机之间无法拆卸,进而只能连同安装底座一起进行运输,较为不便的问题;
26.底座主体3的下端内部设置有缓冲组件7,缓冲组件7包括安装腔701,安装腔70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缓冲板707,缓冲板707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703,滑槽70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702,且滑块702与缓冲板707固定连接,缓冲板707的顶部安装有减振器705,缓冲板70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块704,且缓冲块704的底部与支撑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缓冲块704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限位槽709,限位槽70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708,且限位杆708的上端贯穿缓冲板707并与安装腔701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限位杆708的上端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706,缓冲组件7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块4,支撑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耐磨垫6;
27.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使用时,当除湿机主体1受到震动时,会使得缓冲板707在安装腔701内移动,缓冲板707移动会使得第二弹簧805产生形变,此时能够通过第二弹簧805的弹性,可以有效减缓除湿机主体1所受到的震动,且缓冲板707移动时会带动限位杆708在限位槽709内滑动,可以利用限位杆708对第二弹簧805进行限位,防至气左右摆动,影响减震的效果,还设置有与第二弹簧805配套使用的减振器705,从而可以避免除湿机主体1一直上下跳到,无法恢复到静状态,解决了现有的除湿机通常在其底部安装有橡胶块进行减震,减震效果较差,无法很好的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问题,通过设置的有耐磨点6,可以减缓支撑块4的磨损,从而延长支撑块4的使用寿命。
28.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当需要将除湿机主体1从底座主体3上取下时,能够通过同时沿相反的方向拉动两组拉块804,两组拉块804受力带动两组定位杆801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两组定位杆801的一端从两组定位槽802内完全脱离,接着向上抬动除湿机主体1,直至安装块5从安装槽2内脱离,从而达到便于对除湿机主体1进行拆卸的目的,其次,当除湿机主体1受到震动时,会使得缓冲板707在安装腔701内移动,缓冲板707移动会使得第
二弹簧805产生形变,此时能够通过第二弹簧805的弹性,可以有效减缓除湿机主体1所受到的震动。
29.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同时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且说明书中提到的外设控制器可为本文提到的电器元件起到控制作用,而且该外设控制器为常规的已知设备。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1.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