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涨紧器的导柱内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0603发布日期:2023-02-11 00:3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涨紧器的导柱内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涨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涨紧器的导柱内芯。


背景技术:

2.由于正时链条在中高速运转时会发生跳动,长期使用中会因为其材质和受力,发生拉长、变形等问题而引发车辆故障。为了能让正时链条保持合适的张紧度,会将涨紧器作用在发动机的正时链条上,对其起导向和涨紧的作用,使其始终处于最佳涨紧状态。
3.传统油压涨紧器,是运转发动机所产生的机油注入涨紧器内,通过油压将涨紧器内部活塞顶出,通过活塞为正时链条施加压力,从而保证涨紧,然而这样的使用方式下,当发动机停止运转,油压消失将导致活塞被正时链条所带来的相互作用力而推回至涨紧器内,因此在发动机停止运作的时间内,正时链条依然无法实现涨紧,再次启动涨紧正时链条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容易导致正时链条出现跳牙等问题;如果通过弹簧等结构对油压消失的活塞提供缓冲,在活塞内填充弹簧,容易造成活塞本身结构的稳定性不够、强度不足,容易导致偏移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涨紧器的导柱内芯。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涨紧器的导柱内芯,包括内芯本体,所述内芯本体从上至下包括一体成型的柱头段、连接段、限位段和安装腔段,所述限位段外径小于所述连接段和安装腔段外径,所述连接段长度大于所述安装腔段长度,所述安装腔段内从上至下开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横截面小于第二腔室。
6.进一步,所述柱头段与所述连接段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弧形斜面,所述柱头段2外径小于连接段3外径。
7.进一步,所述连接段外径等于所述安装腔段外径。
8.进一步,所述安装腔段外套接有内芯外壳,所述内芯外壳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腔室和内芯外壳底部。
9.进一步,所述安装腔段与所述内芯外壳紧密贴合。
10.进一步,所述柱头段长度小于所述安装腔段长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限位段的外径小于连接段和安装腔段的外径,限位段相当于开在内芯本体的一圈凹槽,属于限位部分,得到一个位置的确定;其中柱头段、连接段以及限位段均为实心结构,且连接段长度大于安装腔段长度,由于实心部分较长,确保整体结构强度,稳定性更好。安装腔段开有两个空腔,通过第二腔室的设置去连接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实心部分更长,整体结构强度更为稳定,同时通过第二腔室设置弹簧提供弹力,使得整体结构不单靠油压实现,更为稳定。
13.2、通过柱头段与连接段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弧形斜面,弧形斜面的设计使得对正时链条进行涨紧时,力有一个平滑过度,不会如锐角或直角造成应力过大,而导致损坏。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芯本体立体剖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芯本体和内芯外壳配合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涨紧器外壳示意图;
18.附图标注如下:
19.内芯本体1、弹簧11、柱头段2、连接段3、限位段4、安装腔段5、第一腔室51、第二腔室52、内芯外壳6、锥形弧面61、油孔62、涨紧器壳体7、注油腔71、第二棘齿72、棘条8、第一棘齿81。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涨紧器的导柱内芯,包括内芯本体1,所述内芯本体1从上至下包括一体成型的柱头段2、连接段3、限位段4和安装腔段5,所述限位段4外径小于所述连接段3和安装腔段5外径,所述连接段3长度大于所述安装腔段5长度,所述安装腔段5内从上至下开有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第一腔室51横截面小于第二腔室52。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段4的外径小于连接段3和安装腔段5的外径,限位段4相当于开在内芯本体1的一圈凹槽,属于限位部分,得到一个位置的确定;其中柱头段2、连接段3以及限位段4均为实心结构,且连接段3长度大于安装腔段5长度,由于实心部分较长,确保整体结构强度,稳定性更好。安装腔段5开有两个空腔,通过第二腔室52的设置去连接弹簧11。与现有技术相比,实心部分更长,整体结构强度更为稳定,同时通过第二腔室 52设置弹簧11提供弹力,使得整体结构不单靠油压实现,更为稳定。
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柱头段2与所述连接段3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弧形斜面,所述柱头段2外径小于连接段3外径。弧形斜面的设计使得对正时链条进行涨紧时,力有一个平滑过度,不会如锐角或直角造成应力过大,而导致损坏。
2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段3外径等于所述安装腔段5外径。连接段3外径和安装腔外径相等,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结构强度高。
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腔段5外套接有内芯外壳6,所述内芯外壳6内设置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腔室52和内芯外壳6底部。
2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腔段5与所述内芯外壳6紧密贴合。通过内芯外壳6对内芯本体1起到限位作用。
2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柱头段2长度小于所述安装腔段5长度。柱头段2长度较短,更好实现抵触,确保正时链条涨紧。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如下:
28.在内芯本体1外套接有内芯外壳6,所述内芯外壳6底部开有油孔62,所述弹簧11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腔室52和内芯外壳6底部。通过内芯外壳6对内芯本体1起到限位作用,油孔62的设置便于机油注入,推动内芯本体1;内芯外壳6内开有一个锥形弧面61。由于内芯外壳
6内开有一个锥形弧面61,使得内芯本体1与内芯外壳6的配合存在一个锥形角度的间隙,此时过剩的机油可以通过这个间隙泄漏到外部,一方面防止过压,另一方面达到润滑作用。内芯外壳6外套接有涨紧器壳体7,所述涨紧器壳体7上开有注油腔71,所述注油腔71与所述油孔62连通。通过注油腔71和油孔62的连通,确保油压进入内芯外壳6,推动内芯本体1。
29.还包括棘条8,所述棘条8一侧有若干棘齿,棘条8另一侧有第一棘齿81,所述棘条8 安装在所述涨紧器外壳内,所述涨紧器外壳内有第二棘齿72与所述棘条8若干棘齿一侧配合,所述第一棘齿81用于卡入限位段4。通过棘条8、第二棘齿72和限位段4的配合,确保内芯本体1不会被正时链条所带来的相互作用力而推回至涨紧器内。
30.使用时,发动机油通过注油腔71进入内芯外壳6的油孔62内,最开始在油压作用和压缩弹簧11的弹力双重作用下,内芯本体1向外移动,此时限位段4还位于内芯外壳6内,未与棘齿接触,随着链条对于压力的需要,当限位段4与棘齿接触时,弹簧11弹力恢复平衡,不压缩也不伸长,由于限位段4卡有棘齿,此时内芯本体1与正时链条抵触后,无论油压是否消失,均不会向内移动,油压消失后,由棘齿提供对正时链条的张紧力,弹簧11确保内芯本体1不会脱离内芯外壳6。
3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