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带张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5061发布日期:2023-01-25 11:2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带张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同步带传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同步带张紧机构。


背景技术:

2.同步带传动是由一条内周表面设有等间距齿的皮带和具有相应齿的一对带轮组成,同步带与带轮相互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同步带包括开环同步带和闭环同步带,其中,开环同步带的两开放端需要通过张紧机构连接并张紧;
3.现有的张紧机构一般通过分别与开环同步带两开放端的夹块和可调节两夹块之间间距的连接机构组成,同步带的两开放端在夹块的夹紧和定位作用下位于同一平面,该技术可见于专利cn201721148668.6一种开环同步带连接及张紧调节装置及其开环同步带、cn202022669690.3用于开环同步带的张紧装置以及智能物流柜以及cn201810239082.3同步带张紧装置及具有该同步带张紧装置的提升装置等,这些结构的张紧机构结构大体相似,对于升降行程占比带轮间距较大的升降机构中,该类结构的张紧机构因两端夹块均需要足够的咬接长度l才能满足连接强度需求,因此需要占用2l的升降行程,导致升降机构升降行程占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带张紧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同步带张紧机构,包括基座、夹持同步带一开放端的第一夹紧机构以及夹持同步带另一开放端的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设置于基座的后侧面,第二夹紧机构设置于基座相对的前侧面,同步带的两开放端经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夹紧,形成前后平行层叠状态。
7.优选地,第一夹紧机构为平压板,第二夹紧机构夹紧均为带齿压板,基座为带齿基座,带齿基座的后侧面和带齿压板的后侧面上均设置有啮合齿,用于与同步带传动齿相啮合以固定同步带的两开放端,平压板和带齿压板均通过螺栓与带齿基座连接,将同步带的两开放端压紧于带齿基座上。
8.更为优选地,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齿形板和压板,第二夹紧机构包括第二齿形板,第一齿形板通过调节机构与基座的后侧面连接,第一齿形板和第二齿形板大小结构相同,其后侧面上均设置有啮合齿,啮合齿与同步带传动齿相配合,同步带一开放端的传动齿与第一齿形板的啮合齿啮合,并经压板压紧固定,同步带另一开放端的传动齿与第二齿形板的啮合齿啮合,并与基座的前侧面连接,将同步带另一开放端夹紧固定。
9.进一步优选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滑动螺栓、张紧件和两个限位块,基座的左右侧面均开设有贯穿两端的u形槽,其后侧面上还设有纵向延伸的两腰形滑孔,两腰形滑孔分别连通两个u形槽,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u形槽内,两个滑动螺栓一端连接第一齿形板,另一端
穿过腰形滑孔,分别与两个限位块连接,张紧件连接基座和第一齿形板,并锁定第一齿形板在基座上的位置。
10.进一步优选地,张紧件包括调节螺栓,基座后侧面中部还设有滑槽,第一齿形板的前侧面中部设有连接台,基座上端面设有贯通滑槽的连接孔,调节螺栓穿过连接孔,并与伸入滑槽内的连接台螺纹连接。
11.进一步优选地,压板的后侧面上设有两个调节孔,对应于滑动螺栓的位置,且其孔径大于滑动螺栓头径。
12.进一步优选地,基座与升降小车连接,其上设有与升降小车连接的连接柄,连接柄包括柱形端和t形连接端,t形连接端与升降小车固定连接,基座下端横向贯穿设置连接槽,柱形端通过连接销轴连接基座,连接销轴与连接槽两侧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张紧机构通过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与基座相配合实现同步带的两开放端的夹持,使得同步带两开放端形成前后平行层叠状态,可有效缩短张紧机构整体的长度方向尺寸,有效提高升降系统行程利用率,从而降低升降系统整体高度;
15.(2)张紧机构设置的调节机构,操作人员使用工具可便捷转动调节螺栓,驱动第一齿形板发生沿腰形滑孔的滑移带动同步带一开放端进行移动实现张紧调整,停止拧动调节螺栓便可同时实现同步带的张紧操作和自动锁定。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18.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同步带;2、第一齿形板;21、啮合齿;22、连接台;3、压板;31、调节孔;4、限位块;5、基座;51、腰形滑孔;52、u形槽;53、滑槽;6、连接柄;61、柱形端;62、t形连接端;7、第二齿形板;8、调节螺栓;9、连接销轴;10、螺栓;11、带齿基座;12、平压板;13、带齿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步带张紧机构,一般作为垂直升降库的传动装置,其包括基座5、夹持同步带1一开放端的第一夹紧机构以及夹持同步带1另一开放端的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设置于基座5的后侧面,第二夹紧机构设置于基座5相对的前侧面,因此经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与基座5相配合实现同步带1的两开放端的夹持,使得同步带1两开放端形成前后平行层叠状态,如图1、3和5所示,张紧机构整体长度尺寸为l,对同步带1两开放端的夹持长度均为l’,l接近于l’的尺寸,而现有技术的张紧机构具有同样夹持长度
l’的情况下,其张紧机构整体长度尺寸至少为2l’,而升降库的升降系统行程只能达到s-2l’,因此,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有效缩短张紧机构整体的长度方向尺寸,有效提高升降系统行程利用率,从而降低升降系统整体高度。
24.作为张紧机构进一步优化的一实施例:张紧机构的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齿形板2和压板3,第二夹紧机构包括第二齿形板7,第一齿形板2通过调节机构与基座5的后侧面连接,调节机构可调节第一齿形板2在基座5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同步带1的张紧,第一齿形板2和第二齿形板7大小结构相同,其后侧面上均设置有啮合齿21,啮合齿21与同步带1传动齿相配合,可提高同步带1的两开放端的固定稳定性,防止其工作和张紧过程中滑脱,同步带1一开放端的传动齿与第一齿形板2的啮合齿21啮合,并经压板3压紧实现一开放端的夹持,同步带1另一开放端的传动齿与第二齿形板7的啮合齿21啮合,并与基座5的前侧面连接,将同步带1另一开放端夹紧固定;
25.该实施方式的调节机构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滑动螺栓、张紧件和两个限位块4,如图1和2所示,基座5的左右侧面均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u形槽52,使基座5形成具有“工”形横截面的结构,基座5后侧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两腰形滑孔51,两腰形滑孔51分别连通两个u形槽52,两个限位块4分别位于u形槽52内并可随第一齿形板2滑动,两个滑动螺栓一端连接第一齿形板2,另一端穿过腰形滑孔51,分别与两个限位块4连接,腰形滑孔51的长度根据同步带1的张紧调节长度设定,在外力作用下第一齿形板2通过滑动螺栓沿腰形滑孔51的滑移带动同步带1一开放端进行移动实现张紧调整,并经张紧件锁定同步带1张紧调整后的状态,为了同时实现便捷张紧和自动锁定功能,张紧件进一步包括调节螺栓8,同时为了安装连接调节螺栓8,基座5后侧面中部还设有用于容设调节螺栓8的滑槽53,第一齿形板2的前侧面中部向前侧面凸起延伸形成一连接台22,连接台22伸入滑槽53内,以便第一齿形板2的前侧面与基座5贴合连接,基座5上端面设有贯通滑槽53的连接孔,连接孔为光孔或螺纹孔,调节螺栓8穿过连接孔,并伸入滑槽53内与连接台22螺纹连接,通过工具转动调节螺栓8,便可驱动第一齿形板2发生滑动,使一开放端相对另一开放端发生移动,实现同步带1的张紧和锁定,因此,张紧机构通过调节螺栓8与其相适应的调节结构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易行的特点;
26.该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张紧机构的组装过程中,为了可靠固定和现场调节,通常先将第一夹紧机构组装和第二夹紧机构与基座5组装,使得同步带1两开放端可靠夹持后,再根据现场调节其层叠程度,因此为了便于将组装后的第一夹紧机构安装在基座5上,压板3的后侧面上设有两个调节孔31,其对应于滑动螺栓的位置,滑动螺栓优选内六角头螺栓,且其六角螺栓头的头径小于调节孔31孔径。
27.作为张紧机构进一步优化的另一实施例:张紧机构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第一夹紧机构为平压板12,第二夹紧机构夹紧为带齿压板13,基座5为带齿基座11,带齿基座11的后侧面和带齿压板13的后侧面上均设置有啮合齿21,通过啮合齿21与同步带1传动齿相啮合,可提高同步带1的两开放端的固定稳定性,防止其工作和张紧过程中滑脱,平压板12和带齿压板13均通过螺栓10与带齿基座11连接,压紧固定同步带1的两开放端,同步带1的两开放端经带齿基座11实现层叠,通过松放或拆卸带齿基座11任何一侧的螺栓10后,可施加外力拉紧同步带1的任一开放端,实现同步带1的张紧。
28.此外,同步带1还增设了张紧机构可连接升降小车的功能,通过基座5与升降小车
连接,利用同步带1升降功能实现升降小车的升降输送,基座5上设置连接柄6连接升降小车,如图2-4所示,连接柄6包括柱形端61和t形连接端62,t形连接端62上具有t形插接面和固定孔,以实现与升降小车固定连接,柱形端61通过连接销轴9与基座5连接,基座5下端横向贯穿设置连接槽,连接销轴9固定在连接槽两侧上。
29.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横”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2、4、5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机构、部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