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3251发布日期:2023-01-20 19:0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


背景技术:

2.后涡轮机匣整体为薄壁状机械零部件,其内部设置有空腔,外部设置有若干个孔洞、凸台、凹槽等,形状十分复杂,后涡轮机匣是航空发动机上的关键组件之一,后涡轮机匣在运行时承受高压,因此,对后涡轮机匣内腔的密封性和耐压性能要求十分严格,当后涡轮机匣制造成形后,则需要对其密封性和耐压性能进行相应的注油试验,即向后涡轮机匣内腔注入适量的高压油液并维持适当时间,用以判定后涡轮机匣壁面是否完备,是否存在砂眼等缺陷,为了保证注油试验过程顺利展开,则需要将后涡轮机匣表面除了注油孔以外的其余孔洞分别进行封堵,如果后涡轮机匣内设有多个内腔,则还需要对各个内腔分别进行试验。
3.例如,公开号为:“cn10952074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机匣用压力试验装置,通过该装置将燃烧室机匣分为三个密封内腔,在三个密封内腔分别加注液压油,通过加压检测燃烧室机匣的承压能力,并同时能够检测作用在燃烧室上的轴向力,然而,由于后涡轮机匣表面存在诸多孔洞,对这些孔洞一一分别进行封堵费时又费力,劳动强度极大,效率不高,并且这些孔洞封堵结构并没有建立在统一的定位基准上,部分孔洞封堵结构的边沿如若出现间隙,相关试验人员则难以察觉,影响了注油试验过程顺利展开。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包括支承杆和多个封盖组件,所述封盖组件包括螺套、盖板和密封件,所述螺套、盖板均套装于所述支承杆上,所述密封件夹塞于所述盖板与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表面预设的定位台或定位孔之间。
7.所述密封件还夹塞于所述支承杆与盖板之间。
8.所述密封件还夹塞于每个封盖组件内相互对应的螺套与盖板之间。
9.每个封盖组件内相互对应的螺套与盖板还焊接为一体。
10.所述盖板表面还设有定位槽,该定位槽与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表面预设的定位台相互对应,所述密封件容纳于该定位槽内。
11.所述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薄片状密封垫。
12.所述盖板为圆盘形状。
13.所述螺套可采用六角螺母代替。
14.所述封盖组件数量为3个以上。
15.所述支承杆数量为多根,多根支承杆呈一字排列且相邻两根支承杆首尾相互固连。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封盖组件分别对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表面相应的各个定位孔进行封堵,测试人员即可向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内腔注入适量的油,对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内腔的密封性、耐压性能进行试验,由于通过支承杆将各个封盖组件串联在一起,方便了试验人员将各个封盖组件装入后涡轮机匣表面相应的各个定位孔,并使各个封盖组件具有统一的定位基准,从而使各个封盖组件对相应的孔洞均保持密封良好,避免试验人员出现遗漏的情况,另外,支承杆将各个封盖组件串联在一起,能够防止封盖组件中的小尺寸零部件遗失的情况。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支承杆,2-封盖组件,3-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21-螺套,22-盖板,23-密封件,24-定位槽,31-定位台,32-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2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包括支承杆1和多个封盖组件2,封盖组件2包括螺套21、盖板22和密封件23,螺套21、盖板22均套装于支承杆1上,密封件23夹塞于盖板22与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3表面预设的定位台31或定位孔32之间。
2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封盖组件分别对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表面相应的各个定位孔进行封堵,测试人员即可向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内腔注入适量的油,对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内腔的密封性、耐压性能进行试验,由于通过支承杆将各个封盖组件串联在一起,方便了试验人员将各个封盖组件装入后涡轮机匣表面相应的各个定位孔,并使各个封盖组件具有统一的定位基准,从而使各个封盖组件对相应的孔洞均保持密封良好,避免试验人员出现遗漏的情况,另外,支承杆将各个封盖组件串联在一起,能够防止封盖组件中的小尺寸零部件遗失的情况。
23.进一步地,密封件23还夹塞于支承杆1与盖板22之间。密封件23还夹塞于每个封盖组件2内相互对应的螺套21与盖板22之间。
24.具体地,每个封盖组件2内相互对应的螺套21与盖板22还焊接为一体。盖板22表面还设有定位槽24,该定位槽24与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3表面预设的定位台31相互对应,密封件23容纳于该定位槽24内。优选密封件23为o型密封圈或薄片状密封垫。盖板22为圆盘形状。
25.此外,螺套21可采用六角螺母代替。封盖组件2数量为3个以上。支承杆1数量为多根,多根支承杆1呈一字排列且相邻两根支承杆1首尾相互固连。使试验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相应数量的支承杆1组装在一起,一方面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刚性,另一方面,将更多的封盖组件串联在一起,使所有封盖组件具有统一的装配基准和定位基准,使各个封
盖组件对相应的孔洞均保持密封良好,避免试验人员出现遗漏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杆(1)和多个封盖组件(2),所述封盖组件(2)包括螺套(21)、盖板(22)和密封件(23),所述螺套(21)、盖板(22)均套装于所述支承杆(1)上,所述密封件(23)夹塞于所述盖板(22)与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3)表面预设的定位台(31)或定位孔(32)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3)还夹塞于所述支承杆(1)与盖板(22)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3)还夹塞于每个封盖组件(2)内相互对应的螺套(21)与盖板(22)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每个封盖组件(2)内相互对应的螺套(21)与盖板(22)还焊接为一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2)表面还设有定位槽(24),该定位槽(24)与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3)表面预设的定位台(31)相互对应,所述密封件(23)容纳于该定位槽(24)内。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3)为o型密封圈或薄片状密封垫。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2)为圆盘形状。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21)可采用六角螺母代替。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组件(2)数量为3个以上。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杆(1)数量为多根,多根支承杆(1)呈一字排列且相邻两根支承杆(1)首尾相互固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注油试验夹具,包括支承杆和多个封盖组件,封盖组件包括螺套、盖板和密封件,螺套、盖板均套装于支承杆上,密封件夹塞于盖板与航空发动机后涡轮机匣表面预设的定位台或定位孔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承杆将各个封盖组件串联在一起,方便了试验人员将各个封盖组件装入后涡轮机匣表面相应的各个定位孔,并使各个封盖组件具有统一的定位基准,从而使各个封盖组件对相应的孔洞均保持密封良好,避免试验人员出现遗漏的情况,另外,支承杆将各个封盖组件串联在一起,能够防止封盖组件中的小尺寸零部件遗失的情况。小尺寸零部件遗失的情况。小尺寸零部件遗失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金渊勇 沈欢 杨韬 郭文光 蔡怀德 林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3/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