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焊接接口的衬套及履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9999发布日期:2023-03-17 21:5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焊接接口的衬套及履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履带的具有焊接接口的衬套及履带,该衬套用于与履带销相连接。


背景技术:

2.履带式车辆包括在车辆本体两侧的履带,通过履带旋转运动实现车辆本体的前进、后退或转向。履带通常由多个履带板首尾相连而形成封闭的环形,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履带不仅承载驱动链轮的驱动力,而且履带直接与地面接触,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实现车辆的运动。履带板之间是通过衬套与柱形销进行连接的,在衬套与柱形销连接过程中,为了使柱形销的外表面的凸起与衬套内壁的凹槽相配合,有时在衬套的轴向上设置开口,以在安装过程中使得柱形销能够顺利的插入到衬套内,在使用时,一般要求衬套的开口进行焊接或粘结等方式的闭合,以使得柱形销与衬套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在针对衬套开口进行焊接或粘结的过程中,不希望焊剂或粘结剂流入衬套的内壁中,以免影响柱形销与衬套的转动配合。
3.因此,如何设置衬套的开口,使得在焊接或粘结时,焊剂或粘结剂不流入衬套的内壁中,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焊接接口的衬套及履带,衬套可用于衬套与履带销之间实现可靠的连接。
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焊接接口的衬套,该衬套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部件也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部具有铰链头,第二部件的第一端部具有铰链孔;该衬套还包括铆钉,其中,铆钉将铰链头固定在铰链孔内;第一部件的第二端部具有第一对接部,第二部件的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对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凸缘,上述第一凸缘位于上述第一凹槽内。
6.优选地,在上述第一对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凸缘,在上述第二对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上述第二凸缘位于上述第二凹槽内。
7.优选地,上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上均设有坡口。
8.优选地,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三对接部,第二部件的第一端部具有第四对接部,第三对接部与第四对接部相抵接。
9.优选地,上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均为矩形。
10.优选地,所述坡口为45
°‑
50
°

11.优选地,上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5-25mm。
12.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履带,该履带具有上述衬套。
13.本技术中,通过柱形销上的凸缘与衬套上的凹槽相配合连接的方式,实现柱形销
和衬套的可靠、稳定的连接,同时通过衬套上的导向槽、开口的设置,使得柱形销和衬套能够方便的拆卸,在保障可靠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安装和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焊接结构的衬套示意图;
15.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铰链结构局部放大图;
16.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焊接结构局部放大图;
17.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具有焊接结构的衬套;
18.图5是第二实施例中焊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19.其中:i:第一部件,ii:第二部件, 1、2:第一端部,3、4:第二端部,5:铰链头,6:铰链孔,7:第一对接部,8:第二对接部,9:第三对接部,10:第四对接部,11、15:第一凹槽,12、16:第一凸缘,13、14:坡口,17第二凸缘,18: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1.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即,这里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
22.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区、元件的尺寸以及其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23.履带式车辆的履带由多块履带板首尾相连而成,履带板通常通过销钉相连接,也就是说,对两块相邻的履带板(图中未示出)而言,其中一块履带板与柱形销相固结,另一块履带板与同与柱形销待连接的中空的衬套相固结,通过柱形销与衬套轴向连接,并最终在一定角度上实现柱形销和衬套相互旋转运动,实现相邻履带板相互连接,并能够相互旋转,这样,在履带式车辆行进过程中,驱动链轮通过驱动履带,实现履带板依次经过驱动链轮、惰轮,实现在环形方向上的旋转运动。
24.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焊接接口的衬套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包括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ii,第一部件i具有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4,第二部件ii具有第一端部1和第二端部3;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使用铰链相连接,第一部件的第二端部具有第一对接部7,第二部件的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对接部8,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在衬套安装时,将衬套沿铰链打开,之后将销轴安装至衬套内部,关闭衬套,将衬套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相互抵接配合,之后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使销轴安装至衬套内部。上述衬套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在销轴外周面具有与衬套内周面相配合的凸起时,便于将销轴顺利安装至衬套的内部。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铰链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部具有铰链头5,铰链头的端部具有孔,第二部件的第一端部具有铰链孔6,该衬套还包括铆钉(图中未示出),其中,铆钉贯穿铰链头端部的孔及铰链孔,从而将铰链头固定在铰链孔内。同时,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三对接部9,第二部件的第一端部具有第四对接部10,在衬套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闭合的情况下,第三对接部与第四对接部相抵接,并在衬套内部形成光滑的内表面。
26.图3是衬套焊接部位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第一对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二对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凸缘12,上述第一凸缘位于上述第一凹槽内。在上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上均设有坡口13、14,坡口的设置将更有利于焊接时,在焊接部位容纳焊接剂,也有利于焊接后,对焊缝的外表面进行修整,使得焊缝外表面与衬套外表面平齐。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凸缘和凹槽相互配合的方式,形成了迷宫结构,使得焊接时,焊剂不会掉落至衬套内部。
27.图4、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具有焊接结构的衬套示意图,其中,图5为图4中焊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在图4所示的衬套中,其也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部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使用铰链相连接,其铰链连接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铰链连接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8.在图5所示的局部放大图中,第一对接部7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5,第二对接部8上设置有第一凸缘16,上述第一凸缘16位于上述第一凹槽15内,更进一步的,第一对接部7上设置有第二凸缘17,第二对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8,第二凸缘位于第二凹槽内。由第一凸缘、第一凹槽、第二凸缘、第二凹槽相互配合形成迷宫结构,使得焊接剂2不会掉落至衬套内部,相对于第一实施例,更加严格地保证了衬套内壁不受焊接工艺的损伤。
29.而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省略了第二凸缘和第二凹槽,降低了加工成本。
30.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均为矩形,上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5mm-25mm,以便于可靠地安装连接;同时,所述坡口的倾斜角度为45
°‑
50
°

31.本技术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履带,该履带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衬套。
32.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技术实施例”或“在一些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技术实施例”或“在一些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