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防爆的润滑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6174发布日期:2023-03-04 01:2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火、防爆的润滑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火、防爆的润滑泵。


背景技术:

2.润滑泵是一种润滑设备,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机械设备都需要定期的润滑,以前润滑的主要方式是根据设备的工作状况,到达一定的保养周期后进行人工润滑,比如通俗说的打黄油。
3.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润滑泵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起火爆炸的因素众多,其中一个是由于泵机长时间工作振动所导致的结构连接处漏油,泄露的油与电机工作火花偶然接触所引发的起火爆炸,因此,对于润滑泵来说,能够焊接的结构应该尽量焊接连接,但润滑泵的输送主管与外部管道连接,进行油脂输送的部分,考虑到是现场安装,以及后期拆装的需要,一般采用法兰与胶垫配合连接,无法通过焊接连接,胶垫在使用过程中有损耗,且频繁的人工现场拆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组装误差,泵机振动所引发的漏油起火爆炸在此处较为严重,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火、防爆的润滑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火、防爆的润滑泵,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油箱和电机,所述油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输送主管,所述输送主管内安装有泵叶轮,所述泵叶轮受电机的转子驱动,所述输送主管的前侧设置有外对接管,所述输送主管和外对接管的外端壁相互靠近处分别卡接有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连接紧固,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相互靠近一端分别开设有环槽和设置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内嵌合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环槽内填充有自密封气囊,所述自密封气囊的后端固定安装有贯穿第一连接法兰的气管,所述气管外接数控气泵,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数控气泵均通过其内集成的信号输入输出模组和外部终端实现数据互联。
6.优选的,所述机座的顶端四周均固定安装有贯穿机座的安装盒,多个所述安装盒内均固定安装有数控液压杆,所述数控液压杆亦受外部终端控制,多个所述数控液压杆的伸缩端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
7.优选的,所述机座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手。
8.优选的,所述数控液压杆在完全伸缩状态时,万向轮可完全隐藏于安装盒内。
9.优选的,所述机座的顶端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减振柱,所述油箱和电机均固定安装于减振柱顶端。
10.优选的,所述机座为由一个固定板和活动套设在固定板左右侧的活动套板组合而成的可伸缩结构,所述油箱和电机分别独立安装在两个活动套板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火、防爆的润滑泵,具备以下
12.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本的胶垫更换为自密封气囊,并将自密封气囊直接安装在第一连接法兰内,自密封气囊和压力传感器配合工作,通过自密封气囊的膨胀将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连接紧密,并对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连接紧密度实时监测,在连接松动时自动补气封堵,在无法顺利补气时也告知操作人员快速来到现场进行处理,极大降低泵机长时间工作振动所导致的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也即输送主管和外对接管连接松动所造成的漏油起火爆炸事故,产品拆装方便,特别适用于油脂润滑泵等对油进行运输的泵机的安全作业。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数控液压杆的启动伸长,将整个泵机主体抬升,并通过万向轮的滚动,使得泵机主体能够更加方便的运输至现场与外对接管完成现场组装。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局部剖视图;
17.图3是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仰视图。
19.图中:1、机座;2、油箱;3、电机;4、输送主管;5、外对接管;6、第一连接法兰;601、环槽;7、第二连接法兰;701、环状凸起;8、紧固螺栓;9、压力传感器;10、自密封气囊;11、气管;12、安装盒;13、数控液压杆;14、万向轮;15、推手。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防火、防爆的润滑泵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火、防爆的润滑泵,请参阅图1-3,包括机座1,机座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油箱2和电机3,油箱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输送主管4,输送主管4内安装有泵叶轮,泵叶轮受电机3的转子驱动,输送主管4的前侧设置有外对接管5,输送主管4和外对接管5的外端壁相互靠近处分别卡接有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之间通过紧固螺栓8连接紧固,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相互靠近一端分别开设有环槽601和设置有环状凸起701,环状凸起701内嵌合安装有压力传感器9,环槽601内填充有自密封气囊10,自密封气囊10的后端固定安装有贯穿第一连接法兰6的气管11,气管11外接数控气泵,压力传感器9和数控气泵均通过其内集成的信号输入输出模组和外部终端实现数据互联。
22.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4,机座1的顶端四周均固定安装有贯穿机座1的安装盒12,多个安装盒12内均固定安装有数控液压杆13,数控液压杆13亦受外部终端控制,多个数控液压杆13的伸缩端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4,通过数控液压杆13启动伸长,将整个泵机主
体抬升,并通过万向轮14的滚动,使得泵机主体能够更加方便的运输至现场与外对接管5完成现场组装。
23.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机座1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手15,以使得操作人员手推推手15,而更加方便的将泵机主体运输至现场与外对接管5完成现场组装。
24.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数控液压杆13在完全伸缩状态时,万向轮14可完全隐藏于安装盒12内,当泵机主体运输至现场后,外部终端对数控液压杆13启动缩短,万向轮14完全隐藏于安装盒12内,不会对机座1的固定安装造成影响。
25.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机座1的顶端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减振柱,油箱2和电机3均固定安装于减振柱顶端,通过减振柱的减振效果,进一步降低泵机的工作振动造成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的连接松动。
26.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机座1为由一个固定板和活动套设在固定板左右侧的活动套板组合而成的可伸缩结构,油箱2和电机3分别独立安装在两个活动套板上,通过机座1的伸缩调节,使得其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更大尺寸的油箱2和电机3配合使用,而不会出现相互阻挡的情况。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28.使用时,请参阅图1-3,操作人员将输送主管4与外对接管5通过第一连接法兰6、第二连接法兰7和紧固螺栓8完成对接,而后启动电机3,便可将储放在油箱2内油脂顺利泵入机械设备需要润滑部位,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的具体对接方式为,在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通过紧固螺栓8连接紧固后,操作人员通过气管11往填充在环槽601内的自密封气囊10灌注气体,自密封气囊10充气膨胀并对环状凸起701上嵌合安装的压力传感器9接触挤压,当压力传感器9达到预设的压力触发阈值便会给外部终端发送提示信号,告知操作人员环槽601内空间已经全部被填满,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连带着输送主管4和外对接管5一起完成紧密对接,而当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由于泵机工作振动而出现连接松动时,由环槽601和环状凸起701所构成的封闭空间体积必然会增大,而自密封气囊10内所灌注的气体总量确实不变的,那么压力传感器9所受到的接触压力必然会减小,无法达到压力触发阈值,或者是自密封气囊10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损耗,压力传感器9所受到的接触压力当然也会减小,压力传感器9可将这一信息快速发送给外部终端,外部终端控制数控气泵往自密封气囊10内补气,对多出的空间体积填充,对可能发生的油泄露自动封堵,而如果出现多次填充也无法使压力传感器9达到触发阈值的情况,说明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的松动过大或者自密封气囊10的损耗比较严重,此种情况亦会被压力传感器9发送给外部终端,操作人员据此可判断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的连接紧固度变得极差,极有可能出现漏油情况,需要赶到现场处理。
2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本的胶垫更换为自密封气囊10,并将自密封气囊10直接安装在第一连接法兰6内,自密封气囊10和压力传感器9配合工作,通过自密封气囊10的膨胀将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连接紧密,并对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连接紧密度实时监测,在连接松动时自动补气封堵,在无法顺利补气时也告知操作人员快速来到现场进行处理,极大降低泵机长时间工作振动所导致的第一连接法兰6和第二连接法兰7,也即输送主管4和外对接管5连接松动所造成的漏油起火爆炸事故,产品拆装方便,特别适用
于油脂润滑泵等对油进行运输的泵机的安全作业。
30.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1.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2.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