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0166发布日期:2023-07-06 00:2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润滑帽,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


背景技术:

1、轴承的润滑一般采用脂润滑,润滑脂是分散相(稠化剂和添加剂)分散于连续相(基础油)中而形成的固体到半流体的胶体产品。一般来说,分散相占润滑脂的3%~30%,连续相占70%~97%,即润滑脂绝大部分为基础油,分散相起到吸附和固定基础油的作用,基础油通过范德华力和毛细管作用力保持在分散相的结构之内,实现润滑功能。当轴承运转时,润滑脂会受到钢球和保持架的搅拌和剪切,润滑脂过少,轴承润滑效果不良,但润滑脂的添加量受到轴承内部空间的制约,且润滑脂添加过多容易增加润滑脂的搅拌和剪切作用而造成轴承的温升,而高温(环境温度过高或内部发热严重)会造成润滑脂老化速度指数性上升。在轴承中,如果接触区附近存在一定量的分散相,被旋转件推到接触区之外的油会重新流入接触区。

2、在现有技术中,直线轴承的润滑方式已经开展了诸多研究与探讨。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润滑帽与直线轴承无法形成稳定的一体化结构,进而在导致结构松散且紧凑程度不足时影响到长期润滑效果的有效保持,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该直线轴承润滑帽具有与轴承连接紧凑以保持长期润滑性能的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包括用于与轴承本体连接的润滑帽本体,所述润滑帽本体由位于两端的前端和后端组成;所述前端用于插入所述轴承本体的相应一端内;其中,所述润滑帽本体内设置有内腔隔圈和形成于所述内腔隔圈中的润滑帽内腔,所述后端设置有位于所述内腔隔圈外侧的导向外圈,且所述导向外圈与所述内腔隔圈之间形成有贮油腔体,所述内腔隔圈的相应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贮油腔体和所述润滑帽内腔的导油口。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帽本体采用前端与轴承本体连接,并由后端内形成的贮油腔体存储润滑材料,以进一步通过导油口进入润滑帽内腔后实现有效的润滑效果,使得该直线轴承润滑帽具有与轴承本体连接紧凑以保持长期润滑性能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设置有位于所述内腔隔圈外侧的插接固定圈,所述插接固定圈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轴承本体插接固定的固定搭扣。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搭扣与轴承本体插接固定,从而显著提升该直线轴承润滑帽与轴承本体的结构紧凑度,进而实现保持长期润滑性能的效果。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固定圈与所述内腔隔圈之间形成有工艺空腔,且所述插接固定圈上等弧度分布有多个搭扣缩放槽,多个所述搭扣缩放槽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固定搭扣匹配。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艺空腔起到减少材料使用和减缓热胀冷缩的作用,并通过搭扣缩放槽与固定搭扣匹配将有效避免因热胀冷缩而导致的连接稳定性下降的问题,实现保持长期稳定连接和润滑性能的效果。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艺空腔内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且沿所述内腔隔圈径向连接所述内腔隔圈和所述插接固定圈的前加强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加强筋起到显著提升前端结构强度的作用。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贮油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且沿所述内腔隔圈径向连接所述内腔隔圈和所述导向外圈的后加强筋,所述内腔隔圈上形成有多个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后加强筋之间的导油口。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加强筋起到显著提升后端结构强度的作用。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外圈的端部沿所述内腔隔圈的轴向凸出并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在内侧的密封圈搭扣,相邻两个所述密封圈搭扣之间形成有沿径向穿透所述导向外圈的工艺空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直线轴承润滑帽的后端具有连接便捷和结构紧凑的效果,从而显著降低该直线轴承润滑帽使用难度。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前端和后端组成的润滑帽本体在与轴承本体连接并达到润滑效果目的时,后端的贮油腔体用于存储润滑材料,以使得润滑材料通过导油口进入到润滑帽内腔中从而实现润滑效果,并使得前端通过插接固定圈以及形成于插接固定圈上的固定搭扣实现与轴承本体的稳定连接,以使得该直线轴承润滑帽具有与轴承本体连接紧凑以保持长期润滑性能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包括用于与轴承本体(1)连接的润滑帽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帽本体(2)由位于两端的前端和后端组成;所述前端用于插入所述轴承本体(1)的相应一端内;其中,所述润滑帽本体(2)内设置有内腔隔圈(22)和形成于所述内腔隔圈(22)中的润滑帽内腔(21),所述后端设置有位于所述内腔隔圈(22)外侧的导向外圈(23),且所述导向外圈(23)与所述内腔隔圈(22)之间形成有贮油腔体(25),所述内腔隔圈(22)的相应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贮油腔体(25)和所述润滑帽内腔(21)的导油口(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设置有位于所述内腔隔圈(22)外侧的插接固定圈(26),所述插接固定圈(26)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轴承本体(1)插接固定的固定搭扣(2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固定圈(26)与所述内腔隔圈(22)之间形成有工艺空腔(262),且所述插接固定圈(26)上等弧度分布有多个搭扣缩放槽(263),多个所述搭扣缩放槽(263)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固定搭扣(261)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空腔(262)内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且沿所述内腔隔圈(22)径向连接所述内腔隔圈(22)和所述插接固定圈(26)的前加强筋(26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油腔体(25)内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且沿所述内腔隔圈(22)径向连接所述内腔隔圈(22)和所述导向外圈(23)的后加强筋(24),所述内腔隔圈(22)上形成有多个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后加强筋(24)之间的导油口(2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外圈(23)的端部沿所述内腔隔圈(22)的轴向凸出并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在内侧的密封圈搭扣(231),相邻两个所述密封圈搭扣(231)之间形成有沿径向穿透所述导向外圈(23)的工艺空腔(26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轴承润滑帽,涉及润滑帽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滑帽本体,所述润滑帽本体由位于两端的前端和后端组成;所述前端用于插入所述轴承本体的相应一端内;其中,所述润滑帽本体内设置有内腔隔圈和形成于所述内腔隔圈中的润滑帽内腔,所述后端设置有位于所述内腔隔圈外侧的导向外圈,且所述导向外圈与所述内腔隔圈之间形成有贮油腔体,所述内腔隔圈的相应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贮油腔体和所述润滑帽内腔的导油口。本申请采用前端与轴承本体连接,并由后端内形成的贮油腔体存储润滑材料,润滑材料在通过导油口进入润滑帽内腔后实现润滑效果,使得该直线轴承润滑帽具有与轴承本体连接紧凑以保持长期润滑性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恒力汽配轴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