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软化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44116发布日期:2023-05-05 14:3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软化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软化阀,具体提供一种多功能软化阀。


背景技术:

1、现在的工业或民用水处理系统经常用到多功能控制阀,特别是软化水处理领域,已普遍使用多功能软化阀进行水流道的切换,实现运行制水、反洗、吸盐/慢洗、向盐箱补水、正洗等功能。

2、为了在一个阀体内实现上述多种功能,那么就需要在阀体和阀片上设置各种腔体或导流孔,通过改变水的流经途径来实现上述各种功能。这样受到阀体和阀片上各种结构的影响,限制了正常制水功能下的进水量和出水量。在满足上述多种功能的前提下,为了增大进出水量,通常的做法是制作更大体积的软化阀,但是这不仅增加了生产制作成本,而且不方便软化阀的安装和周转运输。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多功能软化阀既能解决上述问题,又能使结构更加优异,性能更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软化阀,通过合理设计阀体内部结构和阀片,实现运行制水、反洗、再生、正洗和向盐箱补水五个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为满足软化阀出水流量需求而需要制作更大规格的阀体,进而增大阀体的制作成本的技术问题,且使结构更加优异,性能更强。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多功能软化阀,包括阀体、动阀片和驱动装置,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水口、过水口和再生剂进口;

3、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同轴且隔断开的内腔室和外腔室,外腔室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内腔室包括中心排水腔和沿中心排水腔周向分布的呈扇环状的工作腔、反洗腔、再生腔、盲腔、正洗腔和注水腔,其中,中心排水腔与排水口连通,反洗腔或出水口处设置有阻水结构,再生腔与过水口连通,过水口与再生剂进口连通,注水腔与再生剂进口连通,阀体的底部设置有同中心轴线的第一滤芯接口和第二滤芯接口,工作腔和正洗腔分别与第一滤芯接口连通,反洗腔与第二滤芯接口连通;

4、所述动阀片同轴设置于内腔室上方,所述驱动装置与动阀片传动连接以驱动动阀片在阀体内转动,动阀片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盲孔,动阀片沿中心盲孔的周向设置有呈扇环状的进水通孔和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第四盲孔、第五盲孔、排水盲孔、第六盲孔、第七盲孔和第八盲孔;

5、中心盲孔与中心排水腔连通,排水盲孔与中心盲孔连通,第一盲孔所对圆心角等于注水腔所对圆心角,第一盲孔所对圆心角加第二盲孔所对圆心角等于进水通孔所对圆心角等于工作腔所对圆心角等于反洗腔所对圆心角,第三盲孔所对圆心角等于第五盲孔所对圆心角等于第六盲孔所对圆心角等于第八盲孔所对圆心角等于注水腔所对圆心角,第四盲孔所对圆心角等于第七盲孔所对圆心角,第三盲孔所对圆心角加第四盲孔所对圆心角等于再生腔所对圆心角等于正洗腔所对圆心角,排水盲孔所对圆心角加第五盲孔所对圆心角等于盲腔所对圆心角。

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阀体和动阀片的配合,实现运行制水、反洗、再生、向盐箱补水和正洗多种功能的前提下,优化了软化阀的结构,减少了定阀片的设置,使得阀体内部结构简单,制作成本降低,性能更优越,更有利于推广使用。

7、在上述多功能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阻水结构为设置于反洗腔内的分隔梁,分隔梁将反洗腔分隔为第一分隔腔和第二分隔腔,第一分隔腔与出水口连通,第二分隔腔与第二滤芯接口连通,所述动阀片的进水通孔处设置有与第一分隔腔相适配的盲板环,第三盲孔、第四盲孔、第五盲孔、排水盲孔、第六盲孔、第七盲孔和第八盲孔内设置有与分隔梁顶部适配的隔断梁一。

8、有益效果:通过腔体和动阀片上盲板环、隔断梁一的配合,实现控制出水口与第一滤芯接口的连通与否,结构巧妙,操作方便。

9、在上述多功能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软化阀包括定阀片一,所述定阀片一同轴固定在内腔室顶部端面,动阀片位于定阀片一上方并与定阀片一转动密封配合,定阀片一的中心开设有中心通孔一,定阀片一沿中心通孔一的周向设置有呈扇环状的通孔一、通孔二、通水三、盲板一、通孔四和通孔五,盲板一上设置有凸楞,

10、中心通孔一与中心排水腔连通,通孔一与工作腔和第一滤芯接口连通,通孔二处设置有隔断梁二,隔断梁二将通孔二分隔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分隔腔和出水口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二分隔腔和第二滤芯接口连通,通孔三与再生腔和过水口连通,盲板一与盲腔上下对应设置,通孔四与正洗腔和第一滤芯接口连通,通孔五与注水腔和再生剂进口连通。

11、有益效果:定阀片与动阀片配合实现水的流经路径的改变,避免动阀片直接与内腔室转动配合导致内腔室端面磨损,不便维护和更换。

12、在上述多功能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腔和通孔一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所述第一分隔腔、第一通孔和盲板环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所述第二分隔腔、第二通孔和进水通孔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所述再生腔与通孔三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所述盲腔和盲板一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所述正洗腔和通孔四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所述注水腔和通孔五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

13、有益效果:定阀片上的各个通孔与内腔室的各个腔体上下对应配合,使得经过定阀片的水能够直接等量地进入内腔室的腔体内,减少水的流经路径,提高出水效率。

14、在上述多功能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阻水结构为设置于出水口处的阀门,所述多功能软化阀包括定阀片二,所述定阀片二同轴固定在内腔室顶部端面,动阀片位于定阀片二上方并与定阀片二转动密封配合,定阀片二的中心开设有中心通孔二,定阀片二沿中心通孔二的周向设置有呈扇环状的通水孔一、通水孔二、通水孔三、盲板二、通水孔四和通水孔五,盲板二上设置有凸楞,

15、中心通孔二与中心排水腔连通,通水孔一与工作腔和第一滤芯接口连通,通水孔二与反洗腔和第二滤芯接口连通,通水孔三与再生腔和过水口连通,盲板二与盲腔上下对应设置,通水孔四与正洗腔和第一滤芯接口连通,通水孔五与注水腔和再生剂进口连通。

16、在上述多功能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腔、通水孔一与进水通孔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所述反洗腔和通水孔二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所述再生腔和通水孔三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所述盲腔和盲板二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所述正洗腔和通水孔四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所述注水腔和通水孔五各自所对的圆心角相同、水平截面面积相同。

17、有益效果:进水通孔与定阀片上的通孔一的有效使用面积相同,在多功能软化阀正常运行时,经过进水通孔的原水能够等量地从定阀片的通孔一进入到罐体内,并且在原水经过滤后排出时,无需再经过定阀片,可直接从阀体上的出水口排出,减少了水的流经路径,提高了出水效率。

18、在上述多功能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口、过水口和再生剂进口设置于阀体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盲腔与排水口连通,所述中心排水腔与盲腔连通,所述注水腔的腔壁开设有注水口,注水口与再生剂进口连通,所述阀体设置排水口的侧壁连接有导水板,导水板上设置有连通过水口和再生剂进口的导水腔,与再生剂进口连通的再生剂流通管,与排水口连通的排水管。

19、有益效果:将排水口、过水口和再生剂进口设置于阀体同一侧壁,使得阀体结构紧凑,有利于阀体的安装。

20、在上述多功能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水板上开设有与过水口连通的第一导水孔、与再生剂进口连通的第二导水孔,导水板上还设有盖板,盖板内开设有导水槽,导水槽将第一导水孔和第二导水孔连通,第一导水孔、导水槽和第二导水孔形成连通过水口和再生剂进口的导水腔,再生剂流通管与第二导水孔连通,第二导水孔内设置有射流口。

21、有益效果:再生过程时,过水口处的原水通过射流口进入第二导水孔,与再生剂流通管吸入的再生剂进行混合,之后通过再生剂进口进入注水腔内,最终从注水腔上方漫入正洗腔和工作腔,从第一滤芯接口进入软化阀连接的罐体内,与罐体内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再生,射流口使进入的原水量小但压力较大,增大流速,有利于将再生剂吸出来与原水充分混合,便于混合后的水在罐体内充分反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