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轮及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02432发布日期:2023-11-16 16:0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轨道轮及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轮和轴。


背景技术:

1、在日本专利第442375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轨道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轨道轮中,对表面(轨道面)进行渗碳渗氮处理、并且进行淬火。藉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轨道轮其耐表面疲劳特性得以改善。

2、在日本特开2010-152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轴。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轴是行星齿轮机构用的小齿轮轴。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轴中,对表面(轨道面)进行渗碳渗氮处理、并且进行淬火。藉此,专利文献2记载的轴其耐表面疲劳特性得以改善。

3、此外,作为用于改善齿轮或轴承部件的耐表面疲劳特性的热处理,有日本专利第4800444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方法。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23754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521号公报

8、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8004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轨道轮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轴在耐表面疲劳特性上尚有改善的余地。

3、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耐表面疲劳特性的轨道轮和轴。

4、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5、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轨道轮为具有与直径为1.5mm以上4.0mm以下且长度除以所述直径而得的值为4以上10以下的滚子接触的表面的钢制轨道轮。该轨道轮具备位于表面的表层部和位于表层部内侧的芯部。位于表层部的钢中的氮的含量比位于芯部的钢中的氮的含量高。在距表面的距离为0.05mm的第一位置和距表面的距离为0.20mm的第二位置处,钢的硬度在720hv以上。第一位置处钢的硬度减去第二位置处钢的硬度而得的值在30hv以下。

6、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轨道环中,位于表面的钢中的碳的含量和氮的含量可以分别为0.6重量%以上0.9质量%以下和0.3质量%以上0.8质量%以下。位于表层部的钢中的碳的含量和氮的含量可以分别比位于芯部的钢中的氮的含量和碳的含量高。位于芯部的钢中的碳含量可以为0.15质量%以上0.4质量%以下。钢可以含有铬、锰、硅和钼。钢中,铬的含量可以为0.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钢中,锰含量、硅含量和钼含量的合计可以为1.0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表面与钢的硬度达到653hv的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25mm以上0.60mm以下。

7、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轨道轮中,位于芯部的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可以为3体积%以下。

8、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轨道环中,位于表面的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可以为25体积%以上40体积%以下。

9、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轴为具有表面的钢制轴。该轴具备位于表面的表层部和位于表层部内侧的芯部。该轴的直径为6mm以上30mm以下。位于表层部的钢中的氮的含量比位于芯部的钢中的氮的含量高。在距表面的距离为0.05mm的第一位置和距表面的距离为0.20mm的第二位置处,钢的硬度在720hv以上。第一位置处钢的硬度减去第二位置处钢的硬度而得的值在30hv以下。

10、位于表面的钢中的碳的含量和氮的含量分别为0.6重量%以上0.9质量%以下和0.3质量%以上0.8质量%以下。位于芯部的钢中的碳的含量为0.15质量%以上0.4质量%以下。钢含有铬、锰、硅和钼。钢中,铬含量为0.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钢中,锰含量、硅含量和钼含量的合计为1.0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

11、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轴中,位于芯部的所述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可以为3体积%以下。

12、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轴中,位于表面的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可以为25体积%以上40体积%以下。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轴可以用于行星减速器

13、发明的效果

1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轨道轮和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轴,能够改善耐表面疲劳特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轮,其为具有与直径为1.5mm以上4.0mm以下且长度除以所述直径而得的值为4以上10以下的滚子接触的表面的钢制轨道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轮,其中,位于所述表面的所述钢中的碳的含量和氮的含量分别为0.6重量%以上0.9质量%以下和0.3质量%以上0.8质量%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轮,其中,位于所述芯部的所述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为3体积%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轮,其中,位于所述表面的所述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为25体积%以上40体积%以下。

5.一种轴,其为具有表面的钢制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其中,位于所述表面的所述钢中的碳的含量和氮的含量分别为0.6重量%以上0.9质量%以下和0.3质量%以上0.8质量%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轴,其中,位于所述芯部的所述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为3体积%以下。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其中,位于所述表面的所述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为25体积%以上40体积%以下。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其中,所述轴用于行星减速器。


技术总结
轨道轮(10)具有与直径为1.5mm以上4.0mm以下且长度除以直径而得的值为4以上10以下的滚子(20)接触的表面(10c),并且为钢制。轨道轮具备位于表面的表层部(11)和位于表层部内侧的芯部(12)。位于表层部的钢中的氮的含量比位于芯部的钢中的氮的含量高。在距表面的距离为0.05mm的第一位置(P1)和距表面的距离为0.20mm的第二位置(P2)处,钢的硬度在720Hv以上。第一位置处钢的硬度减去第二位置处钢的硬度而得的值在30Hv以下。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好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NTN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