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隔热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12680发布日期:2023-05-10 22:4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隔热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单向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隔热单向阀。


背景技术:

1、对基于保温目的设置的密闭空间,内外介质的温度不同,内外介质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密闭空间在打开门的一瞬间,往往开门困难,需要使出较大的力气才能打开门,降低了用户体验。

2、以冷藏车为例,由于冷藏车内温度低,为保证冷藏效果,冷藏车车门厚度通常为40-80cm,十分笨重,而冷藏车内部通常堆满东西,车门通常向外打开,因此只能拉门,而不能推门,推门借助的是骨头的支撑力,人不容易觉得吃力,而拉门的力集中在人的肌肉和韧带,所以拉门比推门更加吃力。因此,刚开门的瞬间很困难,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气,但门一旦开启之后却又突然变得很轻松,此时开门人收力不及时,很容易让门撞上自己,或失去平衡站立不稳。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车门不便于开启,尤其对没有经验的人员来说,开门力道不容易控制,如何使开门更加容易,成为了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保温隔热单向阀,用于冷藏领域的门上,使开门更加容易。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隔热单向阀,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单向阀单元和至少一个,隔热单元和单向阀单元的单向流通方向一致,隔热单元和单向阀单元之间的空间形成隔热区,隔热单元包括两个阀片,初始状态时,两个阀片贴合在一起,以关闭隔热单元,当门打开时,压力较大一侧的介质冲开两个阀片,以打开隔热单元。

3、为了减小开门的难度,发明人构思了多个方案,以冷藏车为例,如降低车门厚度,采用更加轻质的车门,但如此无法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又如设计成向内推的门,但这将浪费大量的内部空间,每车的拉货量减少,增加了车趟次数,大幅增加了运输成本。后来,发明人发现,当门开到一定程度,露出门缝的时候,开门的阻力突然减小,而后就能轻易地继续开门,发明人由此想到,能否通过控制内部介质的压力来使开门更加容易。具体的,冷藏车之类的基于保温目的设置的密闭空间,一方面,内外介质存在温差,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度越低,进而导致内部压力低于外部,形成压力差,以阻止开门;另一方面,开门时,由于车门较厚,车门不可能马上打开,但内部体积已经开始变大,从而导致内部压强变小(参考向上拔马桶搋子的情景),内外介质的压力差增加,开门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发明人想到了通过调节压力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初在车门上设置泄压阀能够泄压,但一方面,手动开关泄压阀操作十分麻烦,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冷藏货厢的冷藏效果,泄压阀不宜设置过大,导致不太显眼,因此操作人员关门后,容易忘记关闭泄压阀,冷气从泄压阀散发出去,进而降低冷藏效果。此时,如何自动泄压成为一个问题,经过不断的摸索和研究,发明人发现单向阀能解决上述所有问题,单向阀能在内外介质的压力差达到一定临界值时打开,若能将单向阀安装在车门上,开门时的压力差就能打开单向阀,进而减小内外介质的压力差。

4、为了减小门内外介质的压力差,发明人研发单向阀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最初,发明人直接将市面上的单向阀设置在门上,隔断内外介质的流动,以防止热对流,单向阀通常由阀块和弹簧组成,开门的一瞬间,内外介质的压力差能克服弹簧弹力顶开阀块,进而打开单向阀,从而减小内外介质的压力差,但是一个阀块的隔热效果不佳,若增加阀块的厚度,则阀块不容易被推开,不能快速减小内外介质的压力差,进而影响开门速度,若增加阀块的数量,则也需要对应增加弹簧的数量,而弹簧需要足够的空间来进行伸缩,因此门上有限的空间限制了阀块的数量。

5、然后,发明人发现,人吐气时,嘴唇无需用力,气体就能冲开嘴唇而出,进而研发了隔热单元,初始状态下,两个阀片贴在一起,当门打开时,压力较大一侧的介质冲开两个阀片,进而具有了单向阀隔断内外介质的流动的作用,与现有的单向阀相比,体积小,节省了大量空间,进而为设置多个隔热单元提供了条件。

6、本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7、1.初始状态下,单向阀单元和隔热单元关闭,内外介质无法对流,从而防止热对流,进而提高的隔热效果;门内外介质的压力差刚好让两个阀片分开时,压力差的数值为临界值,开门人拉动门把手,当门内外介质的压力差到达临界值时,压力较大一侧的介质冲开隔热单元和单向阀单元,从而减小内外介质的压力差,进而使开门更加容易。

8、2.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气体的隔热性比固体好,因此在单向阀单元和隔热单元之间预留空间形成隔热区。初始状态下,隔热区的气体被束缚在单向阀单元和隔热单元之间,形成隔热屏障,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当门打开时,隔热屏障失去束缚而被轻易冲散,不会阻挡介质流动。

9、3.单向阀单元和隔热单元虽然能隔断内外介质的流动,但无法隔绝热传导,热传导的特性是,温度差越大,温热量传递越快,若仅使用单向阀单元或隔热单元,内外两侧的温差大,热量直接通过热传导通过单向阀单元或隔热单元,温度损失大,而本方案中,隔热区将内外两侧的温差进行过渡,降低了单向阀单元和隔热单元内外两侧的温差,大大减少了热传导损失的温度;此外,隔热区还解决了使用环境的温差大带来另一个的问题,即大多数材料在大温差环境下耐久度会降低的问题。

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隔热单元还包括固定部和漏斗状的过渡部,固定部固定在壳体内,过渡部开口较大一端与固定部连通,过渡部开口较小一端与两个阀片连接。如此设置,有以下效果:

11、1.两个阀片需要贴合和分开,因此需要一定的弹性,相对地缺少刚性,因此不能直接将阀片固定在壳体内,否则开门时长期晃动较大容易损坏,而通过固定部将阀片固定在壳体内,增加了阀片的稳定性,减小阀片固定侧的抖动,进而增加阀片的耐久性。

12、2.当门内外介质的压力差到达临界值时,压力较大一侧的介质被固定部挡住,只能与固定部连通的过渡部内通过,从而进入两个阀片之间,进而分开两个阀片。

13、3.当门内外介质的压力差到达临界值时,过渡部将压力较大一侧的介质引到开口较小的一端,从而将介质引入两个阀片之间,进而将两个阀片分开,此时,介质能否快速分开两个阀片仅与内外介质的压力差大小有关。

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过渡部靠近阀片一端的开口为长条形。如此设置,最大限度增加过渡部与两个阀片贴合位置接触的长度,进而保证能够快速分开两个阀片。

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单向阀单元包括弹簧和阀块,初始状态时,弹簧使阀块抵紧并封堵壳体内侧。如此设置,有以下效果:

16、1.当压力较大一侧的介质压力足以克服弹簧弹力、推开阀块时,介质通过单向阀单元,进而达到使介质单向流动的效果。

17、2.当门打开时,由于隔热单元的固定部挡住了压力较大一侧的介质,介质仅能通过过渡部流过,介质的横流截面突然变小,从而使流速突然变快,进而在通过过渡部后对阀块进行冲击,以加快打开单向阀单元,最终达到提高开门效率的效果。

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阀块为球形,阀块上设有密封件,密封件位于阀块与壳体之间。如此设置,密封件能密封阀块与壳体之间的缝隙,门关闭时,防止介质从缝隙通过,进而隔绝内外介质的交换,从而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为保证保温隔热效果,球形阀块与壳体之间的最小缝隙不宜过大,压力较大一侧的介质通过最小缝隙时的速度降低,门打开时,球形阀块的最小缝隙仅为一圈圆环,相较于圆锥形壳体的最小缝隙分布在壳体的整个侧面,球形壳体的最小缝隙范围小,介质降速的时间短,总体流速更快,开门效率更高。

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弹簧远离阀块一端设有压力调节块,压力调节块螺纹连接在壳体内。如此设置,能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旋转压力调节块,调节压力调节块与阀块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弹簧的松紧,进而保证开门时,单向阀单元能顺利打开;当单向阀单元需要替换时,旋转取下旋转压力调节块即可替换。

2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压力调节块包括条形部,条形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弧形部,弧形部与壳体螺纹连接。如此设置,由于仅弧形部与壳体连接,开门时,高压介质可以从条形部两侧通过;旋转压力调节块时,可以夹住条形部,以便于旋转条形部;

2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条形部上设有螺丝槽。如此设置,对于尺寸较小的门,壳体通常也较小,手指无法插入条形部两侧旋转条形部,而本方案中,将螺丝插入螺丝槽中,带动条形部旋转,进而拧紧或拧松压力调节块。

2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隔热单元有两个,隔热单元、壳体和单向阀单元的阀块、密封条均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如此设置,通过保温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质,进一步增强本方案在初始状态下的隔热效果。

2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壳体外侧为软质材料,壳体内侧为硬质材料,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为筒体,第一壳体端部和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内周向设有台阶,隔热单元卡在第一壳体内并抵紧台阶。如此设置,壳体通过硬质材料为其内部结构提供支撑,通过软质材料与门紧密结合,进而增加壳体的密封性,防止温度从壳体与门之间散出;将壳体分为两部分,以便于将隔热单元和单向阀单元安装到壳体内,也便于隔热单元损坏时替换;通过台阶对隔热单元进行限位,开门时,能防止压力较大一侧的介质推动,避免隔热单元和单向阀单元之间的距离过短无法形成隔热区,进而提高保温隔热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