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8986发布日期:2023-07-18 18:1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管线控制,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管路布置过程中,管路走向灵活多变,管路之间相互并行、路径复杂,管路直径大小不一,导致在固定管路时往往需要多种不同的双管夹子、多管夹子。每新设计一种管夹子,都需要花费一份模具费、验证费。成本高,开发周期长,且开发的管夹子往往只能服务于单一产品或某几个产品,造成大量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本发明采用可拼接的形式,能够通过不断地拼接、拆卸,灵活的改变管夹子固定的管路数量、管路直径、管路排列形式。可以应用于不同数量、不同直径的管路,在不同空间排列下的集群固定,不必在每次需要新型管夹子时都重新开发,节约了开发周期、模具费、验证费用等。将管夹子变为模块化零件,提高其利用率。

2、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两端对接,形成框型结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外侧通过卡接结构与第三本体卡接。

3、进一步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同,为凹型体或桥型体,第三本体为长方体。

4、进一步的,第一本体中两个相对面为正方形,另外两个相对面为桥型,与这四个面均相邻的面为长方形,长方形面积为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

5、进一步的,第一本体和长方形面和正方形面上均布l型凸起,能够在三个面上分别与多个第三本体卡接。

6、进一步的,第三本体仅在两个相对面均布l型凸起。

7、进一步的,第三本体无l型凸起相对面设有贯穿的通孔,螺栓能够通过该通孔将第三本体固定在平面上。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9、本发明采用可拼接的形式,能够通过不断地拼接、拆卸,灵活的改变管夹子固定的管路数量、管路直径、管路排列形式。可以应用于不同数量、不同直径的管路,在不同空间排列下的集群固定,不必在每次需要新型管夹子时都重新开发,节约了开发周期、模具费、验证费用等。将管夹子变为模块化零件,提高其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两端对接,形成框型结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外侧通过卡接结构与第三本体卡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同,为凹型体或桥型体,第三本体为长方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中两个相对面为正方形,另外两个相对面为桥型,与这四个面均相邻的面为长方形,长方形面积为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长方形面和正方形面上均布l型凸起,能够在三个面上分别与多个第三本体卡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本体仅在两个相对面均布l型凸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本体无l型凸起相对面设有贯穿的通孔,螺栓能够通过所述通孔将第三本体固定在平面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拼接的管线固定装置,属于汽车管线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两端对接,形成框型结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外侧通过卡接结构与第三本体卡接,本发明采用可拼接的形式,能够通过不断地拼接、拆卸,灵活的改变管夹子固定的管路数量、管路直径、管路排列形式。可以应用于不同数量、不同直径的管路,在不同空间排列下的集群固定,不必在每次需要新型管夹子时都重新开发,节约了开发周期、模具费、验证费用等。将管夹子变为模块化零件,提高其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厚积,张虹麒,秦建军,李英,侯国政,张德亮,吕红星,郭伟昊,高宇航,郭冬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