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21660发布日期:2023-09-13 08:4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管线施工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当地下管道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常采用一种顶管进行暗挖式施工。顶管法在施工时,通过传力顶铁和导向轨道,用支承于基坑后座上的液压千斤顶将管压入土层中,同时挖除并运走管正面的泥土。当第一顶管全部顶入土层后,接着将第二节管接在后面继续顶进,这样将一节节管子顶入。

2、千斤顶不断地将顶管向安装位置内顶入,顶入的顶管与土层内的顶管抵接,顶管与顶管的对接处不稳定,容易发生断裂,需要重新铺设新的顶管,降低了铺设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增加顶管与顶管之间的连接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包括顶管和密封管,两个相邻的所述顶管通过密封管连接,所述顶管靠近所述密封管的一端固定有插环,所述密封管的两端均开设有供所述插环插接的第一插槽;

4、所述密封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设置有支撑块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支撑块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固定在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之间,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壁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环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插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能够经过所述插孔并插入到所述限位槽中;

5、所述密封管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远离所述顶管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靠近所述第一插槽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容纳腔并位于所述第一插槽中,所述抵接块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块的顶部接触;

6、当所述插环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槽中时,所述插环推动所述连接块和所述抵接块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部移动,所述抵接块与所述支撑块脱离,所述限位块向上移动并插入到所述限位槽中。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千斤顶将顶管顶进时,顶管上的插环插入到第一插槽中,在插环插入到第一插槽的过程中,插环远离顶管的一端与第一插槽中的连接块抵接,将连接块向第二容纳腔的内部推动,连接块推动抵接块向第二容纳腔远离第一插槽的方向移动,顶管上的插环完全进入到第一插槽中,抵接块的底部正好从支撑块上掉落,然后支撑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限位块随着支撑块向上移动,最终限位块穿过插孔并插入到插环上的限位槽中,从而对插环进行限位,减小了插环从第一插槽中脱出的可能性,增加了插环与密封管之间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顶管与密封管之间的稳定性,密封管的设置增加了顶管与顶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8、可选的,所述限位槽沿着所述插环设置一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环插入到第一插槽后,限位块插入到限位槽中,由于限位槽在插环上设置一周,所以在插环插入到第一插槽时,不需转动插环,限位块就能够插入到限位槽中,安装比较方便。

10、可选的,所述抵接块包括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的底部开设有容纳孔,所述第二抵接块的一端插入到容纳孔中,所述容纳孔中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在第二抵接块和所述容纳孔远离所述第二抵接块的孔壁之间,所述第二抵接块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块接触。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环完全进入到第一插槽中后,第二抵接块从支撑块上脱落,第二抵接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第二抵接块的底部与第一容纳腔的底部接触,从而使第一抵接块的顶部与第二容纳腔的顶部接触,第二抵接块的底部与第一容纳腔的底部接触,从而对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进行支撑,增加密封环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限位块的顶部为圆弧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顶部呈圆弧形,当第一弹簧推动支撑块和限位块向上移动时,便于限位块插入到限位槽中。

14、可选的,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二抵接块接触的位置处安装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二抵接块接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环插入到第一插槽的过程中,第二抵接块逐渐从支撑块上脱落,由于支撑块上安装有滚珠,滚珠减小了第二抵接块与支撑块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第二抵接块从支撑块上脱落。

16、可选的,所述密封管靠近所述顶管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支撑环,所述顶管靠近所述密封管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支撑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环与密封管进行支撑,增加了第一支撑环的强度,第二支撑环对顶管进行支撑,增加了顶管的强度。

18、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环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环的一端固定有加强环,所述第二支撑环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强环插接的第二插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环插入到第一插槽中,加强环插入到第二插槽中,增加了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连接强度。

20、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环上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加强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通过所述锁紧螺栓固定。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环与第二支撑环通过锁紧螺栓固定,从而减小了加强环从第二插槽脱出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顶管和连接管连接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液压千斤顶将顶管顶进时,顶管上的插环插入到第一插槽中,在插环插入到第一插槽的过程中,插环远离顶管的一端与第一插槽中的连接块抵接,将连接块向第二容纳腔的内部推动,连接块推动抵接块向第二容纳腔远离第一插槽的方向移动,顶管上的插环完全进入到第一插槽中,抵接块的底部正好从支撑块上掉落,然后支撑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限位块随着支撑块向上移动,最终限位块穿过插孔并插入到插环上的限位槽中,从而对插环进行限位,减小了插环从第一插槽中脱出的可能性,增加了插环与密封管之间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顶管与密封管之间的稳定性,密封管的设置增加了顶管与顶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24、2.当插环插入到第一插槽的过程中,第二抵接块逐渐从支撑块上脱落,由于支撑块上安装有滚珠,滚珠减小了第二抵接块与支撑块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第二抵接块从支撑块上脱落;

25、3.加强环与第二支撑环通过锁紧螺栓固定,从而减小了加强环从第二插槽脱出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顶管和连接管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管(1)和密封管(2),两个相邻的所述顶管(1)通过密封管(2)连接,所述顶管(1)靠近所述密封管(2)的一端固定有插环(11),所述密封管(2)的两端均开设有供所述插环(11)插接的第一插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1)沿着所述插环(11)设置一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3)包括第一抵接块(31)和第二抵接块(32),所述第一抵接块(31)的底部开设有容纳孔(311),所述第二抵接块(32)的一端插入到容纳孔(311)中,所述容纳孔(311)中设置有第二弹簧(312),所述第二弹簧(312)固定在第二抵接块(32)和所述容纳孔(311)远离所述第二抵接块(32)的孔壁之间,所述第二抵接块(32)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块(221)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23)的顶部为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21)与所述第二抵接块(32)接触的位置处安装有滚珠(25),所述滚珠(25)与所述第二抵接块(32)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2)靠近所述顶管(1)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支撑环(4),所述顶管(1)靠近所述密封管(2)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支撑环(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环(4)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环(5)的一端固定有加强环(41),所述第二支撑环(5)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强环(41)插接的第二插槽(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环(5)上设置有锁紧螺栓(42),所述加强环(41)与所述第二支撑环(5)通过所述锁紧螺栓(42)固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穿越铁路的顶管连接结构,属于管线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顶管和密封管,顶管靠近密封管的一端固定有插环,密封管的两端均开设有供插环插接的第一插槽;密封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弹簧位于支撑块的下方,支撑块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能够经过插孔并插入到限位槽中;第二容纳腔位于第一容纳腔远离顶管的一侧,抵接块靠近第一插槽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端伸出第二容纳腔并位于第一插槽中,抵接块的底部与支撑块的顶部接触;当插环插入到第一插槽中时,插环推动连接块和抵接块向第二容纳腔的内部移动,抵接块与支撑块脱离,限位块向上移动并插入到限位槽中。本申请具有增加顶管与顶管之间的连接强度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霍佳宁,潘伟,许娇,于成龙,黄丹,郝卫东,周秀利,邹韬,汤猛,田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易成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