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73779发布日期:2024-03-12 21:0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减振,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减振器包括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且减振器中通常设置位移检测组件来获取动子组件相对于定子组件的位移。相关技术中,位移检测组件设计不合适,使得位移检测组件占用减振器的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的布置空间,影响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布置,影响减振器的推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减振器,所述减振器方便位移检测组件设置,且没有影响减振器的推力。

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减振器的车辆。

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减振器,包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适于连接至车身和车轮中的其中一个,且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本体和设于所述定子本体的定子线圈;动子组件,所述动子组件适于连接至所述车身和所述车轮中的另一个,且所述动子组件与所述定子组件沿预设方向可移动配合,所述动子组件包括动子磁钢;位移检测组件,所述位移检测组件包括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以使所述位移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动子组件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的位移,所述第一配合件固设于所述定子本体,所述第二配合件固设于所述动子组件,在所述预设方向上,所述定子本体与所述动子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空隙,所述第一配合件及所述第二配合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空隙内。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减振器,定子本体与动子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空隙,通过将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的至少部分结构设于第一空隙内,使得第一配合件和/或第二配合件可以利用第一空隙的空间,使得第一配合件或第二配合件的设置更加合理,以便合理利用减振器内在定子组件与动子组件移动配合的方向上的布置空间,以避免因设置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导致过多地占用减振器在预设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空间,从而使得第一配合件和/或第二配合件设置更加合理,便于避免减振器内部空间的浪费,从而便于提升减振器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便于减小第二配合件的布置对定子线圈和动子磁钢的影响,从而使得减振器具有足够的推力。

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定子本体与所述动子组件之间具有第二空隙,所述第一配合件及所述第二配合件的其中一个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空隙内,另一个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第二空隙内。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子组件还包括动子本体,所述动子本体限定出多边形结构或筒状结构,所述动子磁钢设于所述动子本体的内周壁,所述定子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动子本体内;在预设方向上,所述定子组件靠近于所述动子本体的底壁的端面与所述动子本体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空隙,所述定子组件靠近于所述动子本体的底壁的端面形成有所述第一配合件的安装面。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动子本体的底壁,所述定子本体靠近所述动子本体的底壁的端面具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适于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接触以限制所述动子组件的移动,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所述第一配合件的安装面;在预设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配合件到对应的所述动子本体的底壁的距离。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或动子本体的底壁形成有避让槽,在预设方向上,所述第一配合件的投影位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避让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配合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距离。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导向件,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配合设置以使所述动子组件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沿预设轨迹运动;所述第一配合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件上,所述第二配合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在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上,部分所述第二导向件与部分所述第一导向件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空隙。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构成为所述第二导向件,所述定子本体形成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构成为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柱容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所述第一导向柱包括接触部分与非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侧壁移动,所述非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导向孔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二空隙。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柱设置有第一安装凹槽以形成所述非接触部分,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的远离所述导向孔的一侧槽壁形成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子本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定子组件的至少部分适于从所述第一开口外露于所述动子本体。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和减振弹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定子组件固定,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动子组件固定,所述减振弹簧止抵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罩设于所述减振弹簧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防护件的底端面向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移检测组件还具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配合件电连接,所述定子本体形成有第一走线通道,所述第一走线通道延伸至所述定子本体远离所述动子磁钢的一端。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子本体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定子线圈设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至少部分适于位于所述动子组件外且形成有车身连接端,所述第一走线通道包括连通设置的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部上,所述第二通道段形成在所述第二本体部上。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段与所述动子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通道段与所述动子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段在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定子线圈之间。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移检测组件还具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二配合件电连接,所述动子组件形成有第二走线通道,所述第二走线通道延伸至所述动子组件的背向所述定子组件的一端。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为传感器本体,所述第二配合件为传感器光栅或传感器磁条。

22、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车轮和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减振器,所述定子组件连接至所述车身和所述车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动子组件连接至所述车身和所述车轮中的另一个。

2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减振器,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24、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定子本体与所述动子组件之间具有第二空隙,所述第一配合件及所述第二配合件的其中一个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空隙内,另一个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第二空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组件还包括动子本体,所述动子本体限定出多边形结构或筒状结构,所述动子磁钢设于所述动子本体的内周壁,所述定子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动子本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或所述动子本体的底壁形成有避让槽,在预设方向上,所述第一配合件的投影位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避让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配合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导向件,所述动子组件包括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配合设置以使所述动子组件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沿预设轨迹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构成为所述第二导向件,所述定子本体形成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构成为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柱容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所述第一导向柱包括接触部分与非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侧壁移动,所述非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导向孔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二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设置有第一安装凹槽以形成所述非接触部分,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的远离所述导向孔的一侧槽壁形成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本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定子组件的至少部分适于从所述第一开口外露于所述动子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和减振弹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定子组件固定,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动子组件固定,所述减振弹簧止抵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罩设于所述减振弹簧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所述防护件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下方,所述防护件的底端适于与所述第二安装座抵接以限制所述减振器的最大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检测组件还具有连接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本体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定子线圈设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至少部分适于位于所述动子组件外且形成有车身连接端,所述第一走线通道包括连通设置的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部上,所述第二通道段形成在所述第二本体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段与所述动子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通道段与所述动子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段在所述定子组件的第一导向件与所述定子线圈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检测组件还具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二配合件电连接,所述动子组件形成有第二走线通道,所述第二走线通道延伸至所述动子组件的背向所述定子组件的一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件为传感器本体,所述第二配合件为传感器光栅或传感器磁条。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车轮和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所述定子组件连接至所述车身和所述车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动子组件连接至所述车身和所述车轮中的另一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减振器包括定子组件、动子组件和位移检测组件,动子组件与定子组件沿预设方向可移动配合,位移检测组件包括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第一配合件固设于定子本体,第二配合件固设于动子组件,在定子组件与动子组件移动配合的方向上,定子本体与动子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空隙,第一配合件及第二配合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空隙内。根据本发明的减振器,方便位移检测组件的设置,且没有影响减振器的推力。

技术研发人员:廖银生,孙宪猛,卢艺,张秀和,李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