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3021发布日期:2024-02-02 21:4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1、动力传递装置构成为吸收发动机的扭矩变动。该动力传递装置具有飞轮、扭矩限制单元以及减振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减振单元经由扭矩限制单元而安装于飞轮。扭矩限制单元构成为在飞轮与减振单元之间限制预定值以上的扭矩的传递。

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558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期望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低成本化。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低成本化的动力传递装置。

2、第1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飞轮、扭矩限制单元、减振单元。扭矩限制单元安装于飞轮。减振单元安装于扭矩限制单元。扭矩限制单元具有第1侧板、第2侧板、摩擦板。第1侧板安装于飞轮。第1侧板相对于飞轮而配置于轴向第1侧。第2侧板构成为与第1侧板一体旋转。第2侧板相对于第1侧板而配置于轴向第2侧。摩擦板在轴向上配置于第1侧板与第2侧板之间。减振单元具有输入旋转体、输出板、弹性构件。输入旋转体构成为与摩擦板一体旋转。输出板配置为能够与输入旋转体相对旋转。输出板在轴向上配置于第1侧板与飞轮之间。弹性构件将输入旋转体与输出板弹性地连结。

3、根据上述的结构,输出板配置于第1侧板与飞轮之间。因此,第1侧板与飞轮在相对旋转时相互不干涉。因此,在从一个构件取出第1侧板和输出板的情况下,能够省略切削输出板的外周面的工序,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4、第2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如以下那样构成。第1侧板具有外周部和内周部。内周部相对于外周部而配置于轴向第1侧。

5、第3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在第1或第2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如以下那样构成。飞轮具有主体部和安装部。安装部相对于主体部而配置于径向外侧,安装部从主体部向轴向第1侧突出。第1侧板安装于安装部。输出板配置于第1侧板与主体部之间。

6、第4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如以下那样构成。飞轮具有突出部。突出部相对于安装部而配置于径向外侧。突出部相对于安装部而配置于轴向第1侧。

7、第5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在第1~第4方式中任一项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如以下那样构成。输入旋转体具有第1输入板和第2输入板。第1输入板安装有摩擦板。第2输入板相对于第1输入板而配置于轴向第2侧。第2输入板构成为与第1输入板一体旋转。

8、第6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在第1~第5方式中任一项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如以下那样构成。输出板的外径与第1侧板的内径相同。

9、第7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在第1~第6方式中任一项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如以下那样构成。摩擦板是与第1输入板不同的构件。

10、第8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在第1~第7方式中任一项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如以下那样构成。第1侧板配置为其内周面不与输出板的外周面对置。

11、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的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提供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的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100)具备飞轮(10)、扭矩限制单元(5)以及减振单元(2)。扭矩限制单元(5)具有第1以及第2侧板(51、52)和摩擦板(56)。第1侧板(51)安装于飞轮(10)。第1侧板(51)相对于飞轮(10)而配置于轴向第1侧。摩擦板(56)在轴向上配置于第1侧板(51)与第2侧板(52)之间。减振单元(2)具有输入旋转体(21、22)、输出板(232)、弹性构件(24)。输出板(232)在轴向上配置于第1侧板(51)与飞轮(10)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萩原祥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 艾科赛迪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