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组件、用水设备的进水管线和用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72592发布日期:2023-08-30 18:3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管路组件、用水设备的进水管线和用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流体输送管线,尤其涉及管路组件、用水设备的进水管线和用水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发展,外接投液设备(例如洗衣机、洗碗机、储水罐、洗鞋机等用水设备)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2、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用水设备的进水管线上设置流量计或者压力传感器等部件,以便确定进水管线中存在水流(即用水设备进口的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便于确定其他试剂的投加时机。

3、但是,相关技术中在进水管线上的电磁阀或水龙头关闭或打开时,进水管线中容易出现水锤现象对流量计或压力传感器造成损坏,导致流量计或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管路组件,能够在用水设备进水管路上的阀门打开或关闭时,消除或者减轻管路中的水锤现象,从而减小水锤对管路上连接的传感器的损坏,提升了管路上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用水设备的进水管线。

3、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用水设备。

4、根据本技术第一个方面实施例的管路组件,包括:

5、主管,所述主管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主管上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主管;

6、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设于第一阀体和所述出口之间的所述主管上;所述第一支管用于连通监测所述主管中水流流动状态的监测传感器;所述主管的管壁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主管;所述穿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支管的内径。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管路组件,通过在主管上设置第一支管,第一支管设置在第一阀体和出口之间的主管上;这样,便于监测主管中水流流动状态的监测传感器通过第一支管与主管连通,即便于监测传感器的设置;这样,在第一阀体打开时,监测传感器可以方便地通过主管内的水是否流动判断用水设备的设备主体上进水阀是否打开,从而便于判断向用水设备中投加清洗剂的时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主管的管壁上开设穿孔,穿孔连通主管和第一支管,并将穿孔的孔径设为小于第一支管的内径;这样,主管内的水流在从穿孔进入到第一支管后,由于第一支管的内径大于穿孔的孔径,水流流速可以在第一支管内得到释放和降低,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在第一阀体关闭或打开时,主管内水流发生水锤对监测传感器造成冲击的情况,能够有效保护监测传感器,提升监测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管的管壁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监测传感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管的外壁具有预设间距。

9、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支管管壁上设置连接部,并使连接部与主管的外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这样,在将监测传感器通过连接部连接在第一支管上时,在监测传感器与主管的外壁之间会形成一个缓冲空间,主管内的水流从穿孔进入第一支管时,可在缓冲空间内得到缓冲,从而可以有效削弱水流对监测传感器的水锤冲击效应,可有效保护监测传感器。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穿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支管的轴向延伸方向一致。

11、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穿孔的轴向与第一支管的轴向延伸方向设为一致,这样,主管内的水从穿孔进入至第一支管后,能够直接对监测传感器产生影响,引起监测传感器的波动,从而产生波动信号,即提升了监测传感器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一支管同轴。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管上还设有泄压口和第二阀体,所述泄压口设于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出口之间的所述主管上,所述泄压口用于与压力补偿流体源相连通;所述第二阀体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泄压口。

14、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阀体和出口之间的主管上设置泄压口和第二阀体,第二阀体用于打开或关闭泄压口;这样,在第一阀体关闭时,主管内的水流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流动,主管内产生负压,第二阀体打开泄压口,压力补偿流体源中的流体可以通过泄压口进入到主管中,从而对主管中的负压进行补偿,能够避免主管中产生负压,对监测传感器的监测灵敏度造成影响。

15、另外,压力补偿流体进入到主管中,可以对穿孔处的主管形成填充,或者可以在穿孔处囤积压力补偿流体;在寒冷天气主管中发生结冰时,由于穿孔处囤积压力补偿流体,不易结冰,从而可以有效抑制结冰对监测传感器造成的损坏,有效保护了监测传感器。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泄压口位于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一支管之间。

17、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泄压口设置在第一阀体和第一支管之间,这样,在主管内产生负压时,压力补偿流体可及时从泄压口进入到主管内,并对主管内的负压进行弥补,可有效抑制主管的负压形成。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泄压口与所述第一支管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泄压口与所述第一阀体之间的距离。

19、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泄压口与第一支管之间的距离设为小于或等于泄压口与第一阀体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泄压口在主管上设置时朝向第一支管的方向偏移,这样,在主管内出现负压时,压力补偿流体可优先囤积在穿孔和第一支管内,从而能够有效保护监测传感器。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阀体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主管连通。

21、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第二阀体设为单向阀,这样,在第一阀体关闭时,主管内产生的负压可对单向阀产生吸力,从而使得单向阀自动打开,可有效简化对第二阀体的控制流程,保证了对主管内进行压力补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根据本技术第二个方面实施例的用水设备的进水管线,包括本技术第一个方面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管路组件和监测传感器,所述监测传感器设于所述管路组件的第一支管上。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滑动销与所述主管上的穿孔同轴。

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插设于所述第一支管,且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入口与所述主管的外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25、根据本技术第三个方面实施例的用水设备,包括本技术第一个方面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管路组件和设备主体,主管的出口连通至所述设备主体。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用水设备包括洗衣机或洗碗机。

27、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管路组件,通过在主管上设置第一支管,第一支管设置在第一阀体和出口之间的主管上;这样,便于监测主管中水流流动状态的监测传感器通过第一支管与主管连通,即便于监测传感器的设置;这样,在第一阀体打开时,监测传感器可以方便地通过主管内的水是否流动判断用水设备的设备主体上进水阀是否打开,从而便于判断向用水设备中投加清洗剂的时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主管的管壁上开设穿孔,穿孔连通主管和第一支管,并将穿孔的孔径设为小于第一支管的内径;这样,主管内的水流在从穿孔进入到第一支管后,由于第一支管的内径大于穿孔的孔径,水流流速可以在第一支管内得到释放和降低,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在第一阀体关闭或打开时,主管内水流发生水锤对监测传感器造成冲击的情况,能够有效保护监测传感器,提升监测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29、进一步的,在第一支管的管壁上设置连接部,并使连接部与主管的外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这样,在将监测传感器通过连接部连接在第一支管上时,在监测传感器与主管的周壁之间会形成一个缓冲空间,主管内的水流从穿孔进入第一支管时,可在缓冲空间内得到缓冲,从而可以有效削弱水流对监测传感器的水锤冲击效应,可有效保护监测传感器。

30、更进一步的,将穿孔的轴向与第一支管的轴向延伸方向设为一致,这样,主管内的水从穿孔进入至第一支管后,能够直接对监测传感器产生影响,引起监测传感器的波动,从而产生波动信号,即提升了监测传感器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1、再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阀体和出口之间的主管上设置泄压口和第二阀体,第二阀体用于打开或关闭泄压口;这样,在第一阀体关闭时,主管内的水流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流动,主管内产生负压,第二阀体打开泄压口,压力补偿流体源中的流体可以通过泄压口进入到主管中,从而对主管中的负压进行补偿,能够避免主管中产生负压,对监测传感器的监测灵敏度造成影响。

32、另外,压力补偿流体进入到主管中,可以对穿孔处的主管形成填充,或者可以在穿孔处囤积压力补偿流体;在寒冷天气主管中发生结冰时,由于穿孔处囤积压力补偿流体,不易结冰,从而可以有效抑制结冰对监测传感器造成的损坏,有效保护了监测传感器。

33、再进一步的,将泄压口设置在第一阀体和第一支管之间,这样,在主管内产生负压时,压力补偿流体可及时从泄压口进入到主管内,并对主管内的负压进行弥补,可有效抑制主管的负压形成。

34、再进一步的,将泄压口与第一支管之间的距离设为小于或等于泄压口与第一阀体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泄压口在主管上设置时朝向第一支管的方向偏移,这样,在主管内出现负压时,压力补偿流体可优先囤积在穿孔和第一支管内,从而能够有效保护监测传感器。

35、再进一步的,将第二阀体设为单向阀,这样,在第一阀体关闭时,主管内产生的负压可对单向阀产生吸力,从而使得单向阀自动打开,可有效简化对第二阀体的控制流程,保证了对主管内进行压力补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