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77083发布日期:2023-10-21 10:5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蝶形止回阀的,特别是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的。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液压缓闭蝶形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又称逆止阀、单向阀、逆流阀、和背压阀,液压缓闭蝶形止回阀属于一种自动阀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质倒流、防止泵及驱动电动机反转,以及容器介质的泄放。蝶形双瓣止回阀主要由阀体、阀瓣、枢轴、固定轴、扭簧等零部件组成。在阀体的内腔靠下侧有两个对称配置的半圆形密封面,中间有横梁隔开,半圆形阀体密封面上有两个对应配置的半圆形阀瓣覆盖,每个阀瓣通过其上的耳轴孔与枢轴进行铰链接,在枢轴的上侧还设置了一个与枢轴平行的固定轴,枢轴与固定轴通过一定方式固定在阀体上,枢轴上套装扭簧,以固定轴为着力点,扭簧的一条力臂压在一个阀瓣背面上,另一条压在另一个阀瓣背面上,通过一定的力给与阀瓣的初始密封力和辅助阀瓣快速关闭,阀门工作时,顺流的介质推动两个半圆形阀瓣枢轴转动,折转到两阀瓣背面的凸台贴合,阀门完全开启,逆流时介质的作用力和扭簧的作用力推开阀瓣展开形成整圆的密封面贴合阀体密封面达到阀门关闭状态。这种结构简单,阀瓣关闭时由于水锤现象容易磕碰损坏,

2、现有的液压缓闭蝶形止回阀设计不合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现有的止回阀,在水流压力不变时,不能对水流速度进行调节和控制,且需要维护人员通过外力来控制打开和关闭,极为不便,止回阀阀瓣关闭时由于水锤现象容易磕碰损坏,现有的蝶形止回阀在使用时,为了保证流体的流动,蝶形止回阀内的两块阀板打开后,两块阀板之间会产生的间隙,流体内的杂质不仅会出现堵塞,还会造成蝶形止回阀内部弹性件受到影响,影响后续的复位紧密性,进而降低蝶形止回阀的止回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能够使止回阀通过中空弹性环配合磁铁环对阀板进行缓冲的同时进行限位吸附,预防水锤现象对阀板造成的损伤,通过过滤网槽配合分流立柱对流体杂质进行过滤的同时降低流体对后侧阀板旋转轴的冲击,提升旋转轴的使用寿命,通过后转位立柱配合对称档架抵触阀板后侧面控制阀板的打开角度,从而控制流体的流通量,通过电子阻尼调整器控制阀板的旋转阻力,从而控制流体的流通压力,充分满足蝶形止回阀的使用需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包括阀体、导流腔、入口环槽、过滤网槽、分流立柱、旋转轴、旋转铰链、上阀板、下阀板、复位弹簧卡扣、限位台阶环、限位环槽、中空弹性环、磁铁环、上引导斜面、下引导斜面、转位立柱、限位挡架和限位旋钮,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的左端设置有入口环槽,所述入口环槽内可拆卸安装有过滤网槽,所述入口环槽后侧中心位置设置有分流立柱,所述分流立柱固定安装在导流腔内,所述分流立柱的前侧面向两端对称延伸,所述分流立柱的后侧对应平行设置有旋转轴,所述分流立柱和旋转轴均位于导流腔的竖直中心线上,所述旋转轴的两侧通过旋转铰链分别安装有上阀板和下阀板,所述旋转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卡扣,所述复位弹簧卡扣分别与上阀板和下阀板的后侧面相抵触,所述导流腔的内部径向设置有限位台阶环,所述限位台阶环上环设有限位环槽,所述限位环槽内粘附设置有中空弹性环,所述中空弹性环内夹设有磁铁环,所述上阀板的前侧面边缘与中空弹性环接触限位,所述上阀板的内侧设置有上引导斜面,所述下阀板的前侧面边缘与中空弹性环接触限位,所述下阀板的内侧设置有下引导斜面,所述上引导斜面和下引导斜面对应吻合,所述旋转轴的后侧对应平行设置有转位立柱,所述旋转轴和转位立柱均位于导流腔的竖直中心线上,所述转位立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挡架,所述转位立柱的顶端延伸设置有限位旋钮,所述限位旋钮设置在阀体顶部。

3、作为优选,所述分流立柱的形状正三棱柱形,所述分流立柱的直径大于旋转轴的最大直径,所述分流立柱位于上阀板和下阀板的拼接部位正前方。

4、作为优选,所述中空弹性环为弹性橡胶环,所述中空弹性环均匀分布有若干中空气囊,所述上阀板和下阀板对应中空弹性环位置均设置有引导弧槽。

5、作为优选,所述旋转铰链上安装有电子阻尼调整器,所述电子阻尼器与旋转轴相连,所述电子阻尼调整器为内置电源的无线控制阻尼器。

6、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挡架为镂空支架,所述限位挡架的外侧面包覆设置有缓冲橡胶套,所述限位旋钮上设置有旋钮刻度。

7、作为优选,所述阀体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盘,所述入口环槽、导流腔和限位台阶环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8、作为优选,所述上引导斜面和下引导斜面上均粘附设置有弹性密封垫,所述上引导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60度。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阀体、导流腔、入口环槽、过滤网槽、分流立柱、旋转轴、旋转铰链、上阀板、下阀板、复位弹簧卡扣、限位台阶环、限位环槽、中空弹性环、磁铁环、上引导斜面、下引导斜面、转位立柱、限位挡架和限位旋钮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能够使止回阀通过中空弹性环配合磁铁环对阀板进行缓冲的同时进行限位吸附,预防水锤现象对阀板造成的损伤,通过过滤网槽配合分流立柱对流体杂质进行过滤的同时降低流体对后侧阀板旋转轴的冲击,提升旋转轴的使用寿命,通过后转位立柱配合对称档架抵触阀板后侧面控制阀板的打开角度,从而控制流体的流通量,通过电子阻尼调整器控制阀板的旋转阻力,从而控制流体的流通压力,充分满足蝶形止回阀的使用需求。

10、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导流腔(2)、入口环槽(3)、过滤网槽(4)、分流立柱(5)、旋转轴(6)、旋转铰链(7)、上阀板(8)、下阀板(9)、复位弹簧卡扣(10)、限位台阶环(11)、限位环槽(12)、中空弹性环(13)、磁铁环(14)、上引导斜面(15)、下引导斜面(16)、转位立柱(17)、限位挡架(18)和限位旋钮(19),所述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流腔(2),所述导流腔(2)的左端设置有入口环槽(3),所述入口环槽(3)内可拆卸安装有过滤网槽(4),所述入口环槽(3)后侧中心位置设置有分流立柱(5),所述分流立柱(5)固定安装在导流腔(2)内,所述分流立柱(5)的前侧面向两端对称延伸,所述分流立柱(5)的后侧对应平行设置有旋转轴(6),所述分流立柱(5)和旋转轴(6)均位于导流腔(2)的竖直中心线上,所述旋转轴(6)的两侧通过旋转铰链(7)分别安装有上阀板(8)和下阀板(9),所述旋转轴(6)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卡扣(10),所述复位弹簧卡扣(10)分别与上阀板(8)和下阀板(9)的后侧面相抵触,所述导流腔(2)的内部径向设置有限位台阶环(11),所述限位台阶环(11)上环设有限位环槽(12),所述限位环槽(12)内粘附设置有中空弹性环(13),所述中空弹性环(13)内夹设有磁铁环(14),所述上阀板(8)的前侧面边缘与中空弹性环(13)接触限位,所述上阀板(8)的内侧设置有上引导斜面(15),所述下阀板(9)的前侧面边缘与中空弹性环(13)接触限位,所述下阀板(9)的内侧设置有下引导斜面(16),所述上引导斜面(15)和下引导斜面(16)对应吻合,所述旋转轴(6)的后侧对应平行设置有转位立柱(17),所述旋转轴(6)和转位立柱(17)均位于导流腔(2)的竖直中心线上,所述转位立柱(17)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挡架(18),所述转位立柱(17)的顶端延伸设置有限位旋钮(19),所述限位旋钮(19)设置在阀体(1)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立柱(5)的形状正三棱柱形,所述分流立柱(5)的直径大于旋转轴(6)的最大直径,所述分流立柱(5)位于上阀板(8)和下阀板(9)的拼接部位正前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弹性环(13)为弹性橡胶环,所述中空弹性环(13)均匀分布有若干中空气囊(21),所述上阀板(8)和下阀板(9)对应中空弹性环(13)位置均设置有引导弧槽(2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铰链(7)上安装有电子阻尼调整器(23),所述电子阻尼器与旋转轴(6)相连,所述电子阻尼调整器(23)为内置电源的无线控制阻尼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架(18)为镂空支架,所述限位挡架(18)的外侧面包覆设置有缓冲橡胶套(24),所述限位旋钮(19)上设置有旋钮刻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盘,所述入口环槽(3)、导流腔(2)和限位台阶环(11)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导斜面(15)和下引导斜面(16)上均粘附设置有弹性密封垫(20),所述上引导斜面(15)的倾斜角度为45-60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流液压蝶形止回阀,包括阀体、导流腔、入口环槽、过滤网槽、分流立柱、旋转轴、旋转铰链、上阀板、下阀板、复位弹簧卡扣、限位台阶环、限位环槽、中空弹性环、磁铁环、上引导斜面、下引导斜面、转位立柱、限位挡架和限位旋钮。本发明能够使止回阀通过中空弹性环配合磁铁环对阀板进行缓冲的同时进行限位吸附,预防水锤现象对阀板造成的损伤,通过过滤网槽配合分流立柱对流体杂质进行过滤的同时降低流体对后侧阀板旋转轴的冲击,提升旋转轴的使用寿命,通过后转位立柱配合对称档架抵触阀板后侧面控制阀板的打开角度,从而控制流体的流通量,通过电子阻尼调整器控制阀板的旋转阻力,从而控制流体的流通压力。

技术研发人员:夏新梅,周昆,干宇佳,蔡文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瑟维斯泵阀制造(浙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