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及其蠕动泵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31085发布日期:2024-03-25 19:23阅读:9来源:国知局
阻尼器及其蠕动泵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雾化,尤其涉及一种阻尼器及其蠕动泵模组。


背景技术:

1、当前市面上的一些电子雾化装置例如面部注氧仪、医疗雾化器等通常是利用喷嘴高速气流引起的文丘里效应,在速度较高处产生负压,使得储液仓内的雾化介质自吸进入喷嘴,气体和流体在喷嘴内部进行剪切破碎,从而产生可供用户使用的气溶胶。

2、对于一些要求供液系统的流量比较小的使用场景,如面部注氧仪的雾化介质使用高粘料体(例如精华乳、精华油等)时,精华乳等料体价格比较昂贵,因此要求供液系统的流量比较小,加之整体注氧仪尺寸需要精致小巧,蠕动泵方案是一个比较好的主动供液系统的选择。

3、然而,蠕动泵存在供液脉动性问题,导致喷雾过程断续,影响用户体验,现有蠕动泵解决脉动性问题主要是增加阻尼器,但是市面上阻尼器方案适用范围比较窄。在不同雾化介质切换的时候,喷雾仍存在断续脉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器及其蠕动泵模组,能够解决现有阻尼器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阻尼器,包括:底座,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的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弹性薄膜,封盖第一容置槽的槽口,且与第一容置槽配合形成第一腔体;顶盖,与底座夹持弹性薄膜;顶盖具有开口朝向弹性薄膜的第二容置槽;其中,在沿进液口朝向出液口的方向上,第一容置槽内依次设置有汇流结构和分流结构,汇流结构和分流结构分别用于将流入第一腔体内的流体进行汇流和分流,以在对应弹性薄膜的中心位置处形成高压区,弹性薄膜用于基于高压区内流体的压力朝向第二容置槽发生拉伸形变。

3、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结构包括围绕进液口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且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分别与第一容置槽的内侧面以及底壁连接;间隔设置的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还形成对应进液口设置的汇流口;其中,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具有第一夹角。

4、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结构为第一容置槽的底壁上设置的凸起,分流结构还与第一容置槽的内侧壁间隔设置;且分流结构朝向汇流结构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二夹角;其中,分流结构靠近汇流结构的一侧与第一汇流部形成第一分流通道,且与第二汇流部形成第二分流通道;分流结构背离汇流结构的一侧与第一容置槽的内侧面形成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出液口分别与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连通。

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为圆形凹槽,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容置槽的一条直径上;汇流结构和分流结构均为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与进液口和出液口所在的直径重合。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为80-100°。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置槽的底壁具有若干通孔。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置槽的底壁与弹性薄膜在展平状态下所在平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弹性薄膜的拉伸形变量为250%时的最高点与弹性薄膜在展平状态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等于第二距离。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器还包括:进液流道,通过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出液流道,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且所述进液口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液口的孔径,所述进液流道的内径与所述进液口的孔径相同,所述出液流道的内径与所述出液口的孔径相同。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口和出液口与第一容置槽的底壁相切。

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蠕动泵模组,包括:蠕动泵;阻尼器,阻尼器为上述任一项的阻尼器,阻尼器的进液口与蠕动泵的输出端连通,用于降低蠕动泵输出的流体脉动。

12、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阻尼器及其蠕动泵模组,包括底座、弹性薄膜以及顶盖。其中,底座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的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弹性薄膜封盖第一容置槽的槽口,且与第一容置槽配合形成第一腔体;顶盖与底座夹持弹性薄膜;顶盖具有开口朝向弹性薄膜的第二容置槽;其中,在沿进液口朝向出液口的方向上,第一容置槽内依次设置有汇流结构和分流结构,汇流结构和分流结构分别用于将流入第一腔体内的流体进行汇流和分流,以在对应弹性薄膜的中心位置处形成高压区。具体的,本申请通过在对应弹性薄膜的中心位置处形成高压区,弹性薄膜的周边约束力较少,弹性薄膜的中心位置处容易拉伸形变,从而提高了流体输送过程中脉动强度的兼容性,解决了现有阻尼器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结构包括围绕所述进液口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且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侧面以及底壁连接;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二汇流部还形成对应所述进液口设置的汇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为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壁上设置的凸起,所述分流结构还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侧壁间隔设置;且所述分流结构朝向所述汇流结构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二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为圆形凹槽,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一条直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为80-10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壁具有若干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壁与所述弹性薄膜在展平状态下所在平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弹性薄膜的拉伸形变量为250%时的最高点与所述弹性薄膜在展平状态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壁相切。

10.一种蠕动泵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器及其蠕动泵模组,包括底座、弹性薄膜以及顶盖。底座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的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弹性薄膜封盖第一容置槽的槽口,且与第一容置槽配合形成第一腔体;顶盖与底座夹持弹性薄膜;顶盖具有开口朝向弹性薄膜的第二容置槽;其中,在沿进液口朝向出液口的方向上,第一容置槽内依次设置有汇流结构和分流结构,汇流结构和分流结构分别用于将流入第一腔体内的流体进行汇流和分流,以在对应弹性薄膜的中心位置处形成高压区,由于弹性薄膜的周边约束力较少,弹性薄膜的中心位置处容易拉伸形变,从而提高了流体输送过程中脉动强度的兼容性,解决了现有阻尼器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涛,赵泽凡,魏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摩尔雾化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