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24468发布日期:2024-02-22 21:3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抗拉拔装置。


背景技术:

1、抗拉拔装置是一种被动式减震装置,具有竖向抗拉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大型钢结构等结构减震领域。

2、抗拉拔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结构上卡滞限位的方式,将原本活动单元限制在设计方向上,增强结构的防倾覆能力,减轻地震、强风等较大载荷对结构的破坏。

3、现有的技术中,抗拉拔装置均具有竖向抗拉的功能,但对于抗拉拔装置在长期工作环境条件,出现的几个问题均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4、一、由于抗拉拔装置所在的隔震层橡胶支座出现蠕变高度下降或其他结构设施高度沉降,引起的抗拉拔装置出现竖向间隙,导致抗拉拔装置抗拉时出现冲击载荷而发生的结构或装置破坏;

5、二、抗拉拔装置受建筑结构载荷出现上下构件不在平行平面,出现一定的转角变化,导致抗拉构件的接触面积减少,影响抗拉效果。

6、三、抗拉装置水平面内位移不足,构件尺寸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抗拉拔装置,可解决抗拉拔装置由于安装高度降低而引起的抗拉拔装置出现竖向间隙,导致抗拉拔装置抗拉时出现冲击载荷而发生的装置或结构破坏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拉拔装置,包括上锚固件、上滑动板组件、液压缓冲器、下抗拉组件、下滑动板组件和下锚固件,所述上滑动板组件顶部与所述上锚固件固连,所述下滑动板组件底部与所述下锚固件固连,所述液压缓冲器底部与所述下抗拉组件连接,所述液压缓冲器一端与所述上滑动板组件滑动配合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下抗拉组件与所述下滑动板组件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液压缓冲器的缸体一端密封设置上端盖,另一端密封设置下端盖,所述缸体内滑动设有活塞和填充于缸体内的刚度可调介质,所述刚度可调介质包括位于上端盖与活塞顶面之间的上部刚度可调介质和位于活塞底面与下端盖之间的下部刚度可调介质,所述上端盖内嵌设有可从底部向顶部导通的外置压力控制组件,所述活塞内嵌设有可从顶部向底部导通的内置压力控制组件。

3、较为优选的,所述液压缓冲器底部与所述下抗拉组件之间通过球头关节配合连接。

4、较为优选的,所述活塞中心设有从底部延伸至缸体外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端设有球头,所述下抗拉组件中心设有与所述球头配合的球窝。

5、较为优选的,所述上滑动板组件底部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液压缓冲器顶部设有上抗拉板,所述上抗拉板两侧对称设有一组或多组上滑动摩擦副,所述上滑动摩擦副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设置。

6、较为优选的,所述缸体上端面与所述上抗拉板的底面固连,所述上抗拉板与所述上端盖之间设有储油槽。

7、较为优选的,所述外置压力控制组件和/或内置压力控制组件为单向阀。

8、较为优选的,所述下抗拉组件包括下抗拉板、承载板和下滑动摩擦副,所述下抗拉板与位于下方的所述承载板固连,所述下抗拉板与所述承载板的中心设有球窝,所述下抗拉板与所述承载板的两侧设有一组或多组下滑动摩擦副,所述下滑动摩擦副与所述下滑动板组件的滑槽滑动配合设置。

9、较为优选的,所述外置压力控制组件的启动压力大于内置压力控制组件的启动压力。

10、较为优选的,所述球窝的最大水平截面位于所述下抗拉板与所述承载板的接触面上。

11、较为优选的,所述下端盖上设有用于向缸体内部加压的加压阀门。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装置采用了可以实现单向限位的液压缓冲器,解决抗拉拔装置由于安装高度降低(隔震层橡胶支座蠕变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抗拉拔装置出现竖向间隙,导致抗拉拔装置抗拉时出现冲击载荷而发生的装置或结构破坏的问题,特别适应于大型土木工程的被动振动控制,涉及桥梁、建筑、大型钢结构抗震领域。此外,本装置还可以反向安装,亦可以达到抗拉拔功能,其安装方式灵活。

14、2、液压缓冲器的缸体内滑动设有活塞和填充于缸体内的刚度可调介质,刚度可调介质包括位于上端盖与活塞顶面之间的上部刚度可调介质和位于活塞底面与下端盖之间的下部刚度可调介质,上端盖内嵌设有可从底部向顶部导通的外置压力控制组件,活塞内嵌设有可从顶部向底部导通的内置压力控制组件。通过以上结构实现了液压缓冲器的单向限位,从而实现了竖向抗拉和自适应安装高度降低。而设置刚度可调节至可以实现拉拔装置的刚度调节,有利于不同的刚度设计需求。

15、3、外置压力控制组件的启动压力大于内置压力控制组件的启动压力,有利于保证下腔室刚度可调介质充满。

16、4、通过球头连接结构方式,解决了上下锚锭板面不平行存在转角而导致的装置卡滞问题。抗拉拔装置转角的大小依靠球头活塞杆与下抗拉板安装孔间隙尺寸控制,可有效防止转角过大或过小。下抗拉组件的球面结构采用下抗拉板和承载板两部分,球面直径最大处位于分割接缝处,便于加工和安装。

17、5、拉拔装置的上下滑动方式均采用上下垂直滑动轨道,有利于水平面滑动功能的实现。抗拉拔装置上/下锚固件与抗拉拔装置本体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更换。



技术特征:

1.一种抗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锚固件(1)、上滑动板组件(2)、液压缓冲器(3)、下抗拉组件(4)、下滑动板组件(5)和下锚固件(6),所述上滑动板组件(2)顶部与所述上锚固件(1)固连,所述下滑动板组件(5)底部与所述下锚固件(6)固连,所述液压缓冲器(3)底部与所述下抗拉组件(4)连接,所述液压缓冲器(3)一端与所述上滑动板组件(2)滑动配合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下抗拉组件(4)与所述下滑动板组件(5)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液压缓冲器(3)的缸体(3-9)一端密封设置上端盖(3-3),另一端密封设置下端盖(3-7),所述缸体(3-9)内滑动设有活塞(3-5)和填充于缸体(3-9)内的刚度可调介质(3-4),所述刚度可调介质(3-4)包括位于上端盖(3-3)与活塞(3-5)顶面之间的上部刚度可调介质和位于活塞(3-5)底面与下端盖(3-7)之间的下部刚度可调介质,所述上端盖(3-3)内嵌设有可从底部向顶部导通的外置压力控制组件(3-2),所述活塞(3-5)内嵌设有可从顶部向底部导通的内置压力控制组件(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缓冲器(3)底部与所述下抗拉组件(4)之间通过球头关节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5)中心设有从底部延伸至缸体(3-9)外的活塞杆(3-8),所述活塞杆(3-8)底端设有球头,所述下抗拉组件(4)中心设有与所述球头配合的球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板组件(2)底部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液压缓冲器(3)顶部设有上抗拉板(3-1),所述上抗拉板(3-1)两侧对称设有一组或多组上滑动摩擦副(3-10),所述上滑动摩擦副(3-10)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3-9)上端面与所述上抗拉板(3-1)的底面固连,所述上抗拉板(3-1)与所述上端盖(3-3)之间设有储油槽(3-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压力控制组件(3-2)和/或内置压力控制组件(3-6)为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抗拉组件(4)包括下抗拉板(4-1)、承载板(4-2)和下滑动摩擦副(4-3),所述下抗拉板(4-1)与位于下方的所述承载板(4-2)固连,所述下抗拉板(4-1)与所述承载板(4-2)的中心设有球窝,所述下抗拉板(4-1)与所述承载板(4-2)的两侧设有一组或多组下滑动摩擦副(4-3),所述下滑动摩擦副(4-3)与所述下滑动板组件(5)的滑槽滑动配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压力控制组件(3-2)的启动压力大于内置压力控制组件(3-6)的启动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窝的最大水平截面位于所述下抗拉板(4-1)与所述承载板(4-2)的接触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3-7)上设有用于向缸体(3-9)内部加压的加压阀门(3-1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拉拔装置。包括上锚固件、上滑动板组件、液压缓冲器、下抗拉组件、下滑动板组件和下锚固件,液压缓冲器的缸体一端密封设置上端盖,另一端密封设置下端盖,缸体内滑动设有活塞和填充于缸体内的刚度可调介质,上端盖内嵌设有可从底部向顶部导通的外置压力控制组件,活塞内嵌设有可从顶部向底部导通的内置压力控制组件。可解决抗拉拔装置由于安装高度降低而引起的抗拉拔装置出现竖向间隙,导致抗拉拔装置抗拉时出现冲击载荷而发生的装置或结构破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刘翔,杜明月,吴博,张萌,赵灿,韩鹏飞,唐璐,夏俊勇,庾光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