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77228发布日期:2024-02-07 13:3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1、用于传输液体的两根管道之间一般通过连接装置进行对接。在液体传输过程中,存在着管道意外超压或被外力拉拽,进而受到较大载荷的风险。若连接装置不能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地解除连接状态,管道容易被损坏。

2、现有技术通过在连接装置设置可断连接件连接两根管道,并使可断连接件可被一定大小的外力拉断,连接装置在意外受到较大载荷时可断连接件可及时断裂,实现解除两根管道的连接。然而,现有连接装置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只能等待可断连接件被不可控的外力自行拉断再进行下一步处理,管道连接解除的可控性低,不利于及时应对意外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装置,以解决设置有可断连接件的连接装置在意外受到较大载荷时,管道连接解除的可控性低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拉断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外周表面环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拉断阀,与第一拉断阀沿轴向方向同轴连接,第二拉断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外周表面环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端和第三端对接连通;可断连接件,将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增压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增压组件用于向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施加载荷;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受力方向与可断连接件受力方向平行,当可断连接件的拉力阈值小于载荷,可断连接件解除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解除连接。

3、其中,增压组件包括增压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围设形成增压腔,增压腔用于连接气体组件。

4、其中,第一连接部朝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部朝向第一连接部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拼接形成增压腔;或者,第一连接部朝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连接部围设形成增压腔;或者,第二连接部朝向第一连接部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一连接部围设形成增压腔。

5、其中,第一连接部远离第一阀体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二阀体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6、其中,第二端的端面和第三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7、其中,第一连接部包括凸缘和拉断部,凸缘环设于第二端外周表面,拉断部通过可断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凸缘嵌设于拉断部,凸缘与拉断部之间受力方向与可断连接件受力方向平行。

8、其中,增压组件设置于拉断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

9、其中,凸缘外周表面形成有若干个避让槽,拉断部穿设避让槽并绕轴向方向相对凸缘转动,以使拉断部与凸缘抵接。

10、其中,凸缘靠近避让槽处沿着旋转方向在第一阀体向第二阀体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旋转方向为拉断部绕第一阀体轴向方向旋转的方向。

11、其中,增压组件环绕第一阀体轴向设置。

12、其中,第二端设置有安装槽,第三端设置有安装凸台,安装槽和安装凸台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安装凸台嵌设于安装槽并压紧第三密封件。

13、其中,第一阀体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一阀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第一复位组件以及第一封盖,第一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复位件和套设于第一复位件外的第二复位件,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均与第一封盖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封盖盖设于第一腔体靠近第二端的端部。

14、其中,第一复位组件还包括滑动轴,第一复位件以及第二复位件均套设于滑动轴;第一阀体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一腔体,滑动轴的一端穿设于第一支架、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封盖,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封盖、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架。

15、其中,第一封盖外周表面嵌设有第四密封件;第一阀体包括第一压板,第一压板可拆卸于第一封盖背离第一复位组件的一侧面,用于压紧第四密封件。

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拉断阀、第二拉断阀、可断连接件和增压组件。第一拉断阀包括相对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阀体。第二端外周表面环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拉断阀与第一拉断阀沿轴向方向同轴连接。第二拉断阀包括相对设置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的第二阀体。第三端外周表面环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端和第三端对接连通。可断连接件将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增压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增压组件用于向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施加载荷。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受力方向与可断连接件受力方向平行。当可断连接件的拉力阈值小于载荷,可断连接件解除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增压组件可以主动向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施加载荷。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来自增压组件的载荷会持续传递至可断连接件,直至载荷大于拉力阈值,使可断连接件解除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的分离可以由增压组件主动实现,不必依赖于不可控的外力,可控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增压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围设形成所述增压腔,所述增压腔用于连接气体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拼接形成所述增压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阀体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三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凸缘和拉断部,所述凸缘环设于所述第二端外周表面,所述拉断部通过所述可断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凸缘嵌设于所述拉断部,所述凸缘与所述拉断部之间受力方向与所述可断连接件受力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设置于所述拉断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外周表面形成有若干个避让槽,所述拉断部穿设所述避让槽并绕所述轴向方向相对所述凸缘转动,以使所述拉断部与所述凸缘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靠近所述避让槽处沿着旋转方向在所述第一阀体向所述第二阀体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所述旋转方向为所述拉断部绕所述第一阀体轴向方向旋转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环绕所述第一阀体轴向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三端设置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安装凸台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所述安装凸台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并压紧所述第三密封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阀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复位组件以及第一封盖,所述第一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复位件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复位件外的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复位件均与所述第一封盖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组件还包括滑动轴,所述第一复位件以及所述第二复位件均套设于所述滑动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盖外周表面嵌设有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可拆卸于所述第一封盖背离所述第一复位组件的一侧面,用于压紧所述第四密封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拉断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外周表面环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拉断阀与第一拉断阀沿轴向方向同轴连接,第二拉断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外周表面环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端和第三端对接连通;可断连接件将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增压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用于向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施加载荷;载荷方向与可断连接件受力方向平行,当可断连接件的拉力阈值小于载荷,可断连接件解除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本申请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的连接可主动解除,连接装置可控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陶洋,石振忠,唐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自贸区新奥海事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