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器及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62509发布日期:2024-03-28 18:45阅读:13来源:国知局
隔振器及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隔振器,特别是涉及隔振器及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由于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冲击载荷,这种大量值振动冲击载荷会给这些运输工具上的设备带来巨大的振动位移,从而降低电子设备的工作可靠性甚至发生破坏。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因此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冲击振动隔离安装。

2、目前的隔振器往往采用一体结构,不便进行后续维修和加固,且不便于采用侧挂式进行安装。此外,目前鉴定隔振器隔振效果的试验流程并不全面,从而限制了隔振器的进一步开发和性能指标的把握。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隔振器不便进行后续维修和加固、不便于采用侧挂式进行安装,以及鉴定隔振器隔振效果的试验流程并不全面的问题,提供一种隔振器及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

2、一种隔振器,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若干弹性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可拆卸连接,沿垂直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所述第一安装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二安装件背离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侧面上设有安装部。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夹板和第一紧固件,所述弹性件为圆弧形的钢丝绳,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夹固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之间,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上,以调节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夹板间的间距。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夹板上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槽配合围成第一固定空间,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夹固在所述第一固定空间内。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夹板和第二紧固件,所述弹性件为圆弧形的钢丝绳,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夹固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以调节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夹板间的间距。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沿垂直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第四固定槽,所述第三固定槽与所述第四固定槽配合围成第二固定空间,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夹固在所述第二固定空间内。

7、上述隔振器,通过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和消耗系统的振动能量,实现隔振效果,通过将弹性件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可拆卸连接,便于进行后续维修和加固,且通过使第一安装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安装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并使第二安装件背离第一安装件的侧面上设有安装部,使隔振器便于采用侧挂式进行安装。

8、一种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对隔振器的x向、z向和y向的静刚度进行检测;

10、对隔振器的动态性能进行检测,其中动态性能包括动刚度、损耗因子、固有频率和能量传递效率;

11、对隔振器的冲击性能进行检测,其中冲击性能包括冲击最大变形、等效冲击刚度、冲击损耗因子和最大冲击传递率。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隔振器的x向、z向和y向的静刚度进行检测包括:

13、沿隔振器的弹性方向对隔振器进行加载和卸载,得到隔振器在额定载荷下的静变形,完成对隔振器y向的静刚度的检测;

14、将两个隔振器沿弹性方向进行对接,沿第一方向对两个隔振器进行加载和卸载,得到隔振器在额定载荷下的静变形,完成对隔振器x向的静刚度的检测;

15、沿第二方向对两个隔振器进行加载和卸载操作,得到隔振器在额定载荷下的静变形,完成对隔振器z向的静刚度的检测;

16、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隔振器的弹性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隔振器的弹性方向。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隔振器的动态性能进行检测包括:

18、对隔振器进行单一方向的正弦扫频,并根据隔振器质量和隔振器在各频率下的位移得到无因次绝对位移响应系数曲线。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隔振器的冲击性能进行检测包括:

20、沿隔振器的弹性方向对隔振器施加冲击,得到隔振器y向的冲击最大变形、最大冲击传递率、等效冲击刚度和冲击损耗因子;

21、沿第一方向对隔振器施加冲击,得到隔振器x向的冲击最大变形、最大冲击传递率、等效冲击刚度和冲击损耗因子;

22、沿第二方向对隔振器施加冲击,得到隔振器z向的冲击最大变形、最大冲击传递率、等效冲击刚度和冲击损耗因子;

23、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隔振器的弹性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隔振器的弹性方向。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隔振器的冲击性能进行检测,还包括:

25、获取振动平台,所述振动平台具有质量模拟件;

26、获取至少两个隔振器,将两个隔振器分别抵接于质量模拟件的两个侧面上;

27、振动平台同时向两个隔振器施加沿第一方向、沿第二方向和沿隔振器的弹性方向的冲击。

28、上述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通过设置对隔振器的x向、z向和y向的静刚度、动态性能和冲击性能的检测流程,使隔振器具有较为全面的鉴定隔振效果的试验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若干弹性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可拆卸连接,沿垂直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所述第一安装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二安装件背离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侧面上设有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夹板和第一紧固件,所述弹性件为圆弧形的钢丝绳,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夹固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之间,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上,以调节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夹板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夹板上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槽配合围成第一固定空间,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夹固在所述第一固定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夹板和第二紧固件,所述弹性件为圆弧形的钢丝绳,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夹固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以调节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夹板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沿垂直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第四固定槽,所述第三固定槽与所述第四固定槽配合围成第二固定空间,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夹固在所述第二固定空间内。

6.一种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隔振器的x向、z向和y向的静刚度进行检测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隔振器的动态性能进行检测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隔振器的冲击性能进行检测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隔振器的冲击性能进行检测,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隔振器及隔振效果的检测方法,其中隔振器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若干弹性件,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间隔设置,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件可拆卸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件可拆卸连接,沿垂直于弹性件的弹性方向,第一安装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安装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第二安装件背离第一安装件的侧面上设有安装部;本申请的隔振器,通过将弹性件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可拆卸连接,便于进行后续维修和加固,且通过使第一安装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安装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并使第二安装件背离第一安装件的侧面上设有安装部,使隔振器便于采用侧挂式进行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许骏翔,刘艺诚,吴维亮,吴腾,彭云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