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27506发布日期:2023-06-21 16:4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柴油机换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通过采用简单推动操作杆进行换挡,不会出现挡位顺序错乱的情况。


背景技术:

1、换挡结构装置多用于对汽车、挖掘机和柴油装载机等机器行驶或运作用调节挡位的装置,在装载机中,挂挡装置是至关重要的,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大多数自动挡的柴油装载机挡位操作杆通常是在方向盘下方仪表台的位置,布置非常的人性化好操作等优点,然而机械式离合变速箱由于结构限制,大多数挡杆在脚踏板的位置升上来一个操作杆,在使用起来非常的不顺手,而且挡位顺序非常容易记错,进而易造成挂错挡的情况。

2、综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式离合变速箱由于结构限制,大多数挡杆在脚踏板的位置升上来一个操作杆,在使用起来非常的不顺手,而且挡位顺序非常容易记错,进而易造成挂错挡的问题。

2、一种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包括空心管和变速箱本体,所述空心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细铁轴,所述细铁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空心管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细铁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拨片,所述空心管表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拨片,所述第二拨片远离细铁轴的一端通过鱼眼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拨片远离空心管的一端通过鱼眼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拉杆,所述变速箱本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套筒轴,所述套筒轴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杆轴,所述杆轴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拨叉,所述套筒轴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拨叉。

3、优选的,所述杆轴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圆辊,所述圆辊的背面设置有支撑座,所述圆辊远离杆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座的内腔并与支撑座的内腔活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细铁轴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空心管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固定片远离细铁轴的一端延伸至环形槽的内腔,且与环形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套筒轴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杆轴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远离套筒轴内壁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内腔且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

7、优选的,后端所述第二拨叉的底部通过鱼眼轴承与第二拉杆活动连接,后端所述第一拨叉的底部通过鱼眼轴承与第一拉杆活动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本实用新型通过空心管、细铁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拨片、第二拨片、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配合,推动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带动细铁轴围绕圆心向前运动,进而使细铁轴的下端带动第二拨片向后运动,第二拨片带动第一拉杆向后运动,或者推动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带动空心管围绕圆心向前运动,进而使空心管的下端带动第一拨片向后运动,第一拨片带动第二拉杆向后运动,进而可实现对反方向的传动,提高了换挡时的便捷性。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套筒轴、杆轴、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的配合,当第一拉杆向后运动的同时可带动后端第一拨叉向后进行运动,后端第一拨叉带动杆轴和前端第一拨叉向后运动,从而使前端第一拨叉连接到变速箱本体的内部进行换挡操作,当第二拉杆向后运动的同时可带动后端第二拨叉向后进行运动,后端第二拨叉带动套筒轴和前端第二拨叉向后运动,从而使前端第二拨叉连接到变速箱本体的内部进行换挡操作,由于采用一推到底的传动方式进行换挡,进而不需要对挡位顺序进行铭记,自然不会出现换错挡位的问题。

11、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错位式一推到底的传动换挡方式,进而当我们挂着一挡前进挡的或后退挡的时候再去挂二挡是挂不上的除非把一挡摘到空挡的位置才能挂得上二挡同样的道理挂着二挡的前进挡或二挡后退挡的时候一挡也是挂不上去的只有摘掉二挡到空挡的位置是的时候一挡才能进行操作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变速箱本体内腔打齿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包括空心管(1)和变速箱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细铁轴(3),所述细铁轴(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所述空心管(1)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所述细铁轴(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拨片(7),所述空心管(1)表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拨片(6),所述第二拨片(7)远离细铁轴(3)的一端通过鱼眼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拉杆(8),所述第一拨片(6)远离空心管(1)的一端通过鱼眼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拉杆(9),所述变速箱本体(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套筒轴(10),所述套筒轴(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杆轴(11),所述杆轴(11)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拨叉(12),所述套筒轴(10)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拨叉(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轴(1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圆辊(14),所述圆辊(14)的背面设置有支撑座(15),所述圆辊(14)远离杆轴(11)的一端延伸至支撑座(15)的内腔并与支撑座(15)的内腔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铁轴(3)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片(16),所述空心管(1)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17),所述固定片(16)远离细铁轴(3)的一端延伸至环形槽(17)的内腔,且与环形槽(17)的内腔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轴(10)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8),所述杆轴(1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19),所述限位块(18)远离套筒轴(10)内壁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19)的内腔且与限位槽(19)的内腔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推杆(20),所述推杆(20)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后端所述第二拨叉(13)的底部通过鱼眼轴承与第二拉杆(9)活动连接,后端所述第一拨叉(12)的底部通过鱼眼轴承与第一拉杆(8)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柴油机换挡结构装置,包括空心管和变速箱本体,所述空心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细铁轴,所述细铁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空心管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本技术通过空心管、细铁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拨片、第二拨片、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套筒轴、杆轴、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的配合,使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连接到变速箱本体的内部进行换挡操作,由于采用一推到底的传动方式进行换挡,进而不需要对档位顺序进行铭记,自然不会出现换错档位的问题,解决了由于变速箱结构限制,大多数档杆在脚踏板的位置升上来一个操作杆,在使用起来非常的不顺手,而且挡位顺序非常容易记错,进而易造成挂错档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常超,胡东创,胡增科,胡玉霞,袁淑娟,马秀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微工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