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油润滑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8524发布日期:2023-09-17 00:1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稀油润滑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轴承润滑油密封装置,具体涉及稀油润滑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1、为了使轴承能稳定使用,需要定期向轴承内补润滑油,目前常用的轴承润滑油大致有干油和稀油两种,与干油相比,稀油的流动性更强,对轴承的润滑效果也更好,而且稀油流动还会起到冷却作用,但是稀油以渗漏,因此需要一种能避免或者减轻轴承中稀油渗漏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轴承的能避免或降低稀油渗漏的润滑密封结构,使轴承能使用稀油来进行润滑,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稀油润滑密封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包括轴承、端盖和密封盖,轴承安装在轴体上,轴体上位于轴承的两侧均套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与轴体间设有油封,轴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端盖形成空腔,所述轴承的两侧均设有密封盖,两个密封盖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部且密封盖位于轴承和油封之间。

3、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盖为环形板。环形板结构的密封盖在轴承的端部,对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部分遮挡,降低稀油从轴承端面的漏出量。

4、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盖为静密封盖,密封盖与端盖连接,密封盖与轴承之间、密封盖与轴体之间和密封盖与油封之间均预留有让位间隙,各让位间隙之间相通构成过油间隙,且密封盖朝向轴承的端面设有挡油斜面,挡油斜面、密封盖端面、轴承端面和端盖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集油腔设有排油口。从轴承端面漏出的稀油,在挡油斜面的引导下向远离油封的方向进入集油腔,最终可从集油腔的排油口集中排出。

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盖朝向端盖的端部设有集油槽,集油槽与集油腔相通。集油槽位于集油腔内,用于将集油腔内的稀油导到排油口处排出。

6、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油槽为环形槽。

7、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盖为动密封盖,密封盖与轴承的内圈连接,密封盖与端盖之间预留有间隙,且密封盖朝向轴承的端面设有过油槽,过油槽、轴承端面、密封盖端面和端盖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集油腔与间隙相通,且集油腔设有排油口。密封盖随轴承进行旋转,轴承端面漏出的稀油,从过油槽被甩进集油腔内,最终可从集油腔的排油口集中排出。

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密封盖在集油腔内远离轴承的位置设有集油槽,集油槽与集油腔相通。集油槽用于将集油腔内的稀油引导向排油口排出。

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密封盖朝向端盖的端面设有集油凸起,集油凸起上设有集油槽,端盖设有容纳集油凸起的容纳槽,容纳槽与间隙相通。

10、所述集油槽为环形槽,集油槽的槽口位于容纳槽的外部。集油槽与容纳槽的相对位置使得集油槽将容纳槽的槽口遮挡,集油腔内的稀油可直接落到集油槽内被导向排油口,集油槽的结构还能有效避免稀油流向油封处。

11、作为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轴承室,轴承室套设在轴承的外部,轴承室位于两个端盖之间并与两个端盖均连接,轴承室上开设有进油口,进油口与轴承的补油口连通。通过轴承室的进油口可方便对轴承补油。

12、有益效果:1、两个密封盖分别在轴承两侧对轴承的端面处进行遮挡,起到避免稀油流出的作用;2、密封盖将轴承与对应侧油封遮挡,避免流出的稀油直接接触油封;3、空腔设置有排油口,空腔内的集油腔部分还设置有集油槽,便于将从轴承露出的部分导到排油口排出。



技术特征:

1.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1)、端盖(2)和密封盖(3),轴承(1)安装在轴体(4)上,轴体(4)上位于轴承(1)的两侧均套设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与轴体(4)间设有油封(5),轴承(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端盖(2)形成空腔,所述轴承(1)的两侧均设有密封盖(3),两个密封盖(3)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部且密封盖(3)位于轴承(1)和油封(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为环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为静密封盖(3),密封盖(3)与端盖(2)连接,密封盖(3)与轴承(1)之间、密封盖(3)与轴体(4)之间和密封盖(3)与油封(5)之间均预留有让位间隙,各让位间隙之间相通构成过油间隙,且密封盖(3)朝向轴承(1)的端面设有挡油斜面(31),挡油斜面(31)、密封盖(3)端面、轴承(1)端面和端盖(2)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6),集油腔(6)设有排油口(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朝向端盖(2)的端部设有集油槽(32),集油槽(32)与集油腔(6)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32)为环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为动密封盖(3),密封盖(3)与轴承(1)的内圈连接,密封盖(3)与端盖(2)之间预留有间隙,且密封盖(3)朝向轴承(1)的端面设有过油槽,过油槽、轴承(1)端面、密封盖(3)端面和端盖(2)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6),集油腔(6)与间隙相通,且集油腔(6)设有排油口(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盖(3)在集油腔(6)内远离轴承(1)的位置设有集油槽(32),集油槽(32)与集油腔(6)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盖(3)朝向端盖(2)的端面设有集油凸起,集油凸起上设有集油槽(32),端盖(2)设有容纳集油凸起的容纳槽,容纳槽与间隙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32)为环形槽,集油槽(32)的槽口位于容纳槽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室(7),轴承室(7)套设在轴承(1)的外部,轴承室(7)位于两个端盖(2)之间并与两个端盖(2)均连接,轴承室(7)上开设有进油口(71),进油口(71)与轴承(1)的补油口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轴承润滑油密封装置,具体涉及稀油润滑密封装置,轴承安装在轴体上,轴体上位于轴承两侧均套设有端盖,端盖与轴体间设有油封,轴承两侧分别与两个端盖形成空腔,轴承两侧均设有密封盖,两个密封盖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并且密封盖位于轴承和油封之间,密封盖可设置为随轴承转动的动密封盖,也可设置为不随轴承转动的静密封盖,密封盖端面与轴承端面以及端盖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集油腔设有出油口,密封盖能起到阻挡轴承端面稀油泄露的效果,部分泄露到集油腔的稀油可由集油槽引导从出油口排出,有效避免稀油与油封接触并从油封漏出。

技术研发人员:黄恒,郭宏伟,杜广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太行全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