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3899发布日期:2023-09-02 11:4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轴承,特别涉及一种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


背景技术:

1、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由内圈100、圆柱滚子300和保持架200组成,该轴承结构为内圈双挡边,内圈100与主轴400过盈配合,圆柱滚子300与使用端壳体500的安装孔接触。此结构的轴承装滚子方式大都是外装滚子,借助外力敲打使锁口发生弹性变形进而完成装滚子过程,此类装滚子方式在装滚子过程中容易划伤滚子工作面或锁口因外力而产生塑性变形,滚子拆解也只能依靠外力使保持架锁口塑性变形完成;其次,常规圆柱滚子轴承大都选用滚子引导方式,工作过程中滚子与保持架的摩擦磨损不可避免。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因此而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方便拆装,减少滚子和保持架的磨损。

2、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设置在所述内圈周向外侧的保持架及设置在所述内圈与所述保持架之间的多个滚子,所述保持架包括同轴布置的两个环形圈梁及连接所述两个环形圈梁的多个窗梁,相邻两个窗梁之间形成容置所述滚子的窗孔,

4、所述窗梁包括加厚部及位于所述加厚部两侧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连接至对应的环形圈梁,所述加厚部凸出至所述环形圈梁的径向外侧,所述加厚部设置将所述滚子限制在所述窗孔内的锁口,当所述滚子与所述锁口相切时,所述多个滚子的内接圆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圈的挡边外径;

5、所述环形圈梁上设有连通至所述窗孔的多个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由所述环形圈梁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部分延伸。

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圈梁的厚度为所述滚子直径的1/2,所述加厚部的厚度为所述滚子直径的2/3,所述保持架径向内侧与所述内圈的挡边之间的间距为0.35mm。

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口的宽度为所述加厚部宽度的1/5,所述锁口的深度为所述窗孔深度的1/12。

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过油孔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环形圈梁上。

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两个环形圈梁上的过油孔交错设置。

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口呈楔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2、1、对保持架的结构做了改进,当滚子与锁口相切时,多个滚子的内接圆的直径大于内圈的挡边外径,因而,在安装时,先将滚子由保持架的径向内侧装入窗孔内,然后将滚子向保持架的径向外侧移动使其与锁口相切,再将内圈装入保持架的径向内侧,最后将滚子移动至内圈的滚道内,该结构的轴承安装方便,避免了滚子与保持架之间的过盈安装,减少滚子和保持架之间的磨损,提高轴承的安装效率和使用寿命;

13、2、通过减少锁口的尺寸,进一步减少滚子与锁口之间的磨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14、3、在环形圈梁上设置连通至窗孔的多个过油孔,可以提高过油量,提高润滑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设置在所述内圈周向外侧的保持架及设置在所述内圈与所述保持架之间的多个滚子,所述保持架包括同轴布置的两个环形圈梁及连接所述两个环形圈梁的多个窗梁,相邻两个窗梁之间形成容置所述滚子的窗孔,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圈梁的厚度为所述滚子直径的1/2,所述加厚部的厚度为所述滚子直径的2/3,所述保持架径向内侧与所述内圈的挡边之间的间距为0.3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口的宽度为所述加厚部宽度的1/5,所述锁口的深度为所述窗孔深度的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过油孔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环形圈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两个环形圈梁上的过油孔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口呈楔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性良好的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设置在内圈周向外侧的保持架及设置在内圈与保持架之间的多个滚子,保持架包括同轴布置的两个环形圈梁及连接两个环形圈梁的多个窗梁,相邻两个窗梁之间形成容置滚子的窗孔,窗梁包括加厚部及位于加厚部两侧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连接至对应的环形圈梁,加厚部凸出至环形圈梁的径向外侧,加厚部设置将所述滚子限制在窗孔内的锁口,当滚子与锁口相切时,多个滚子的内接圆的直径大于内圈的挡边外径;环形圈梁上设有连通至窗孔的多个过油孔,过油孔由环形圈梁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部分延伸。本技术提供的圆柱滚子轴承,方便拆装,可减少工作时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和润滑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慧敏,谷晓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