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油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2586发布日期:2023-10-28 20:5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置油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外置油泵装置。


背景技术:

1、汽车传动装置一般采用外置油泵进行润滑油循环,目前外置油泵需要连接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但外置油泵一般仅有一个出油孔,当需要润滑多个通路时,出油口需要连接多通接头再组装多个出油油管,增大润滑系统的体积和布置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置油泵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当需要润滑多个通路时,油泵的出油口需要连接多通接头再组装多个出油油管,增大润滑系统的体积和布置难度的缺陷。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置油泵装置,包括壳体总成,所述壳体总成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以形成进油腔体和出油腔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内转子及外转子,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壳体一端设置有进油道,另一端设置至少两路出油道,所述进油道与所述进油腔体连通,所述出油道与所述出油腔体连通。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油道为两路,两路所述出油道直径不相等。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转子为外渐开线齿轮或外摆线齿轮,所述外转子为内渐开线齿轮或内摆线齿轮,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相互啮合形成转子,所述转子两端设置有耐磨衬垫,所述耐磨衬垫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相贴合。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油道包括进油口,所述出油道包括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为螺纹结构,或者为止口结构,和/或,所述出油口为螺纹结构,或者为止口结构。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内孔,所述第一内孔为通孔,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二内孔,所述第二内孔为通孔,或者为盲孔,当所述第二内孔为通孔时,所述第二内孔通过外止口与外部内止口结构配合。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转子与外部驱动轴连接,所述连接为花键连接,或者为平键连接,或者为过盈配合连接。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置油泵装置,集成多个出油孔,可根据结构的需要,增加或减少出油道数量,采用多种出油口方式连接出油管路或润滑油道,减少出油管路,简化油管布置,增大润滑系统的体积和布置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外置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总成(1),所述壳体总成(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7)及第二壳体(8),以形成进油腔体和出油腔体,所述第一壳体(7)内设置有内转子(2)及外转子(3),所述内转子(2)与所述外转子(3)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壳体(8)一端设置有进油道(4),另一端设置至少两路出油道(5),所述进油道(4)与所述进油腔体连通,所述出油道(5)与所述出油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道(5)为两路,两路所述出油道(5)直径不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2)为外渐开线齿轮或外摆线齿轮,所述外转子(3)为内渐开线齿轮或内摆线齿轮,所述内转子(2)与所述外转子(3)相互啮合形成转子,所述转子两端设置有耐磨衬垫(11),所述耐磨衬垫(11)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7)及所述第二壳体(8)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道(4)包括进油口,所述出油道(5)包括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为螺纹结构(9),或者为止口结构(10),和/或,所述出油口为螺纹结构(9),或者为止口结构(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8)具有第一内孔(12),所述第一内孔(12)为通孔,所述第一壳体(7)具有第二内孔(13),所述第二内孔(13)为通孔,或者为盲孔,当所述第二内孔(13)为通孔时,所述第二内孔(13)通过外止口(14)与外部内止口结构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2)与外部驱动轴连接,所述连接为花键连接,或者为平键连接,或者为过盈配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外置油泵装置,包括壳体总成,所述壳体总成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以形成进油腔体和出油腔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内转子及外转子,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壳体一端设置有进油道,另一端设置至少两路出油道,所述进油道与所述进油腔体连通,所述出油道与所述出油腔体连通。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当需要润滑多个通路时,油泵的出油口需要连接多通接头再组装多个出油油管,增大润滑系统的体积和布置难度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赵冰,卢晓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